词条 | 苯唑西林钠 |
释义 | 苯唑西林钠,青霉素类抗生素,口服和肌内注射用于轻度感染,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用于严重感染。主要用于抗葡萄球菌,具有耐金葡球菌β-内酰胺酶的能力。 俗称苯唑青霉素、新青霉素Ⅱ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oxacillin、oxacillin sodium、bactoill、prostaphiin 性状本品钠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臭,味苦。可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丙酮,微溶于氯仿。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5瓶,分别加水4ml(按标示量0.5g计算)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B)比较,均不得更浓。 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ⅧM第一法)测定,含水分不得过5.5%。 无菌 取本品不少于2瓶,照苯唑西林钠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酸度与热原 照苯唑西林钠项下的方法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其他 除装量差异限度不得过±7.0%外,均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 药理和应用本品为半合成制剂,抗菌谱和作用方式与青霉素相同,唯本品耐青霉素酶,对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有效,但作用较弱,因本品在胃酸中稳定,故可供口服。本品在体内分布较广,易进入多数组织和体液,在胸水、脓液、关节腔和化脓性骨髓炎病灶中均可达到有效浓度,临床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和骨髓炎、扁桃体炎、峰窝组织炎及脓皮病等。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乳腺炎、烧伤创面感染等。 本品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青霉素酶所破坏,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效;但对不产酶菌株的抗菌作用不如青霉素G。 本品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周围感染,包括内脏、皮肤和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对中枢感染一般不适用。 用法和用量口服:每次-g,每日4-6次。 肌注:本品供肌内注射时,每0.5g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肌内注射成人一日4~6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 8g,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2g。小儿体重40kg以下者,每6小时按体重给予12.5~ 25mg/kg,体重超过40kg者予以成人剂量。新生儿体重低于 2kg者,日龄1~14天者每12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 30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体重超过2kg者,日龄1~ 14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6小时按体重25mg/kg。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以防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 体内过程: 口服后约2小时可达高峰浓度,约30%经肾排泄,大部分在肝脏灭活。 空腹口服本品1g,于1/2~1小时血清浓度达峰值,约12μg/ml,吸收量可达口服量的1/3以上;肌注0.5g,血清浓度于1/2小时达峰值,约16μg/ml。在体内分布广,肝、肾、肠、脾、胸腔积液和关节囊液中均可达有效治疗浓度;腹水中含量较低,痰和汗液中含量微少;本品不能透过正常脑膜。进入体内的药物,约有1/3~1/2以原形在尿中排泄,t1/2约为0.4小时。 实验室分析法方法名称: 苯唑西林钠原料药-苯唑西林-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 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唑西林钠原料药中苯唑西林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苯唑西林钠原料药。 方法原理: 供试品经水溶解并定量稀释,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25nm处检测苯唑西林钠的峰面积,计算出其含量。 试剂: 1. 乙腈 2. 磷酸 3. 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 4. 甲醇 仪器设备: 1. 仪器 1.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2 色谱柱 苯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理论塔板数按苯唑西林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1.3 紫外吸收检测器 2. 色谱条件 2.1 流动相: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6) 乙腈 甲醇=700 225 75 2.2 检测波长:225nm 2.3 柱温:室温 试样制备: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苯唑西林对照品适量,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摇匀,即为对照品溶液。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摇匀,即为供试品溶液。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操作步骤: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m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25nm处测定,即为供试品中C19H19N3O5S的含量。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版,二部,p.324。 药理毒理本品是耐酸和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苯唑西林对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各种链球菌及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则逊于青霉素G。苯唑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苯唑西林耐酸,口服可吸收给药量的30%~33%。肌内注射苯唑西林0.5g,0.5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Cmax),为 16.7mg/L;剂量加倍,血药浓度亦倍增。静脉滴注苯唑西林 0.25g,滴注结束时血药浓度为9.7mg/L,2小时后为 0.16mg/L。出生8~15日和20~21日的新生儿肌内注射 20mg/kg后,血药峰浓度分别为51.5mg/L和47.0mg/L。苯唑西林蛋白结合率为93%。在肝、肾、肠、脾、胸腔积液和关节腔液中均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在腹水和痰液中浓度较低。苯唑西林难以透过正常血脑屏障,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亦有少量分泌至乳汁。本品健康成人消除半衰期为0.4~0.7小时;出生8~15 日和20~21日的新生儿的消除半衰期分别达1.6天和1.2 天。苯唑西林约49%在肝脏代谢,肌内注射后约40%以原型药在尿中排泄,约10%药物经胆道排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不能清除本品。 不良反应和注意口服后有的患者可有上腹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少数有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升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停药后可消失。连续大剂量肌注患者可出现惊厥症状。少数儿童服用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停药后可消失。本品与青霉素g有交叉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荨麻疹等各类皮疹较常见,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少见;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静脉使用本品偶可产生恶心、呕吐和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 3.大剂量静脉滴注本品可引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4.有报道婴儿使用大剂量本品后出现血尿、蛋白尿和尿毒症。 药物过量药物过量主要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予对症、支持治疗。血液透析不能清除苯唑西林。 配伍禁忌静滴时不宜与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及阿拉明等配伍。 制剂和规格: 注射剂:0.5g/瓶;片剂(胶囊):0.25g/片(粒)。 注意事项1.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 2.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约5%~7%可能存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 3.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及肝病患者应慎用本品。 药物相互作用参见青霉素钠。 (1)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样,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混合后,可明显减弱两者的抗菌活性,故不能在同一容器内给药。 (2)与氨苄西林或庆大霉素联合用药可相互增强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 (3)在静脉注射液中本品与庆大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嘧啶、呋喃妥因、去甲肾上腺素、戊巴比妥、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均呈配伍禁忌。 (4)与丙磺舒联用可提高和延长本品的血药浓度。 制剂: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治疗案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 一、全身性感染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多在37.5℃-39℃之间,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 二、心脏表现固有的心脏病的体征,由于赘生物的增长或脱落,瓣膜、腱索的破坏,杂音多变,或出现新的杂音。若无杂音时也不能除外心内膜炎存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当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间隔,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少见,可有早搏或心房纤颤。 三、栓塞现象及血管病损 (一)皮肤及粘膜病损由感染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使其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或微栓塞所引起。可在四肢以皮肤及眼硷结合膜、口腔粘膜成批出现瘀点,在手指、足趾末节掌面可出现稍高于表面的紫或红色的奥氏(Osler)结节,也可在手掌或足部有小结节状出血点(Janewey结节),无压痛。 (二)脑血管病损可有以下几种表现: ①脑膜脑炎类似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增加,氯化物或糖定量正常。②脑出血有持续性头痛或脑膜刺激症状,系由于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③脑栓塞病人发热,突然出现瘫痪或失明。④中心视网膜栓塞可引起突然失明。 (三)肾栓塞最常见,约占1/2病例,有肉眼或镜下血尿,严重肾功能不全常由于细菌感染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血管球内沉积,引起肾血管球性肾炎的结果。 (四)肺栓塞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赘生物多位于右心室或肺动脉内膜面,发病急,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紫绀或休克。若梗塞面积小,也可无明显症状。 此外,还可有冠状动脉栓塞,表现为急性梗塞,脾栓塞有左上腹痛或左季肋部痛,有发热及局部摩擦音。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急腹症,血便等。四肢动脉栓塞可有栓塞肢体苍白发冷,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缺血疼痛等。 治疗原则 1.选用杀菌类抗生素,早期、足量、长程静脉给药,疗程4~6周以上。 2.大多数病原菌对青霉素敏感,联合用药可增强疗效,在未获血培养前,一般可首选青霉素G600~4000万U/d静滴,联用一种氨基糖苷药物;若用药三日症状未改善,改用半合成青霉素、苯唑西林纳或头孢菌素类药物。 3.加强支持,对症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并发急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外科作瓣膜置换术。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说明书注射用苯唑西林钠说明书 别名 苯唑青霉素、新青霉素Ⅱ、苯唑青霉素、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苯唑西林钠 【中文名称】 注射用苯唑西林钠 【产品英文名称】 Oxa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生产企业】 【功效主治】 本品仅适用于治疗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混合感染。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苯唑西林钠 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5-甲基-3-苯基-4-异唑甲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一水合物 分子式:C19H18N3NaO5S.H2O 分子量:441.44 【药理作用】 本品是耐酸和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苯唑西林对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对各种链球菌及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抗菌活性则逊于青霉素G。苯唑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本品与氨基糖苷类、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巴比妥、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不宜同瓶滴注。 2 丙磺舒可减少苯唑西林的肾小管分泌,延长本品的血清半衰期。 3 阿司匹林、磺胺药可抑制本品对血清蛋白的结合,提高本品的游离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荨麻疹等各类皮疹较常见,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少见;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 静脉使用本品偶可产生恶心、呕吐和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 3 大剂量静脉滴注本品可引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4 有报道婴儿使用大剂量本品后出现血尿、蛋白尿和尿毒症。 【禁忌症】 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者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产品规格】 按C19H19N3O5S计 (1)0.5g (2)1.0g 【用法用量】 本品供肌内注射时,每0.5g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肌内注射成人一日4~6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8g,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2g。小儿体重40kg以下者,每6小时按体重给予12.5~25mg/kg,体重超过40kg者予以成人剂量。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日龄1~14天者每12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体重超过2kg者,日龄1~14天者每8小时按体重25mg/kg,日龄15~30天者每6小时按体重25mg/kg。轻、中度肾功能减退患者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应用大剂量,以防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 【贮藏方法】 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注意事项】 1 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 2 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约5%~7%可能存在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交叉过敏。 3 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及肝病患者应慎用本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