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arcade fire |
释义 | The Arcade Fire是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支独立摇滚乐队,于2004年推出第一张专辑《Funeral》。他们的音乐风格有Talking Heads,Joy Division以及其他一些乐队的影子。The Arcade Fire善于用吉他,手风琴,小提琴等很多乐器一起制造旋转并跳跃的声音阵列。他们的音乐,能让你感受到在白色雪地上,一个人象雪一样安静的并不抱什么希望的呼喊。The Arcade Fire的乐队里有一对夫妻,还有一对亲兄弟。 外文名:Arcade Fire 国籍:加拿大 代表作品:《Funeral》,2004 《Neon Bible》,2007 介绍The Arcade Fire是一支Post-Rock, Experimental Rock的夫妻乐队,由Win Butler和Regine chassagne组成。 但是他们那充满了激烈情感的吉他演奏和主唱那把同样Emotional的嗓子却让不少人把他们当作一个Emocore的乐队。他们的音乐会带给听者一种情感的冲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挫败的与残酷的浪漫主义色彩。2004年,他们的不幸之年,随着他们的几位亲人的去世,带给他们的是沉重的悲痛。也可以说是“化悲痛为力量”,他们毫不犹豫,创作了他们2004的《Funeral 》,通过他们毫不掩饰的心情演奏,来表达对亲人离去的伤感——初听之下,你是完全不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挣扎~当你真的耐心的停下来听,你就会明白,他们用激烈和疯狂的Indie Rock节奏之余,却都伴着充满心酸的演绎——这就是他们的音乐给人的感触,就像将你的心和他们的心紧紧地抓在一齐——“Love Does Conquer All”——他们用生活的热情,丰富的情感,将爱发放给天堂上的亲人,发放给每一位听者。 谈自己的家庭一点也不酷,谈自己的亲人一点也不有型。千千万万乐队唱的是反叛自主,如何在爽劲的音乐中不受羁绊地放纵玩乐。即使在歌词中提到爸爸和妈妈,谈的通常是人家的双亲,而且往往出现在一个粗鄙的动词之後,什么「亲情」自然半点儿也扯不上边来。 根据这道理推论,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五人乐队Arcade Fire应该一点也不酷、一点也不有型,因为他们的处女大碟“Funeral”里面,唱的几乎通通都是关於家庭、亲人甚至邻居的歌曲。嗯,没错,Arcade Fire不是赶潮流的复兴者,也不是刻意前卫创新的空想家。他们有话要说,有感而发,於是把说话谱在音乐之中 - 就这么简单。 Arcade Fire或许不是「酷」字行头的乐队,但他们却肯定是感情满溢。他们从来无惧把内心的情感赤裸裸地展露人前,令这成为一张甚是痛苦的唱片。而把唱片命名为“Funeral”,加上歌词的内容一致地被生活中的不安所笼罩,则更令这堆歌曲听起来格外沉重。 谈到袒荡荡的感情渲洩,自然不能不提Xiu Xiu主音Jamie Stewart那鬼哭神号式的叫喊。反观Arcade Fire的夫妻档双主音Win Butler和Regine Chassagne亦不遑多让(尤其是Chassagne那女高音疾呼),虽然他们的音乐不及Xiu Xiu的惨白和病态,但他们在歌词方面却来得更切身到肉。 在录制这唱片期间,Chassagne的祖母、Butler的祖父和另一位成员的姨姨相继离世,因此说唱片被不安所笼罩,并没有半点夸张。碟内有多首命名为“Neighborhood”的歌曲,似是诉说某幻想中的邻居的故事。例如“Neighborhood #1 (Tunnels)”表面看是一首纯洁的情歌,但当歌者那率真的爱情观与其父母们失败的婚姻并列,却令爱情埋藏著一丝危机;“Neighborhood #3 (Power Out)”中唱到“what’s the plan? / is it a dream? / is it a lie? / I think I’ll let you decide”,勾划出成长途上的怅惘。 Arcade Fire唱的歌都以自身或身边人为中心,但故事中人的所感所想,却反映出普遍现代人在生命中面对的困境。「情歌」如“Clown of Love”,情感尤其汹涌激荡,Butler由冷静唱至激动,高呼对爱人渴求,衬在弦乐和女声和唱中更见真挚动人。混合英语和法语的“Haiti”,表达Chassagne对其祖家的情怀,甜美的结他中却唱出当地局势的动荡不安。另一首由Chassagne主唱的歌曲“In the Backseat”是碟内另一高潮,曲中唱到这位一向只作旁观的「後座乘客」,最终如何无可避免地要正面面对生命,学习如何为前路掌舵。 在乐器运用方面,Arcade Fire无疑非常丰富多姿:乐队的核心成员在结他等基本乐器外,亦有用上电子琴、手风琴、木琴、牧童笛等「另类乐器」,除此以外,他们更找来十数位乐手作友情客串,加入小提琴、中提琴、法国号、竖琴等等作配衬,令歌曲有如一首首小型的交响乐曲。配乐出色,但Arcade Fire的歌曲结构倒见非常传统:四平八稳的鼓击和顺耳自然的结他,没什么惊喜可言。虽然“Neighborhood #2 (Laika)”、“Wake Up”、“Rebellion (Lies)”等歌曲的确甚是抢耳,但却往往有点「上个年代」,甚至流於arena rock的陈旧感觉。 也许各大传媒把这唱片直捧上天有点夸张失实,但细听“Funeral”中的歌词和丰富的编曲合奏,说Arcade Fire(又)是近年加拿大另一队深具个人风格的乐队,则肯定真确而贴切。 2003年对于THE ARCADE FIRE来说,是打击巨大的一年。多名乐队成员相继有家人去世,他们一边出席葬礼一边排练、录音,并于次年为歌迷们献上了那张激情难掩悲伤的处女作《FUNERAL》。关于这张唱片的溢美之词已经太多,这里已经没有重复的必要。现在看来,无论他们做了什么,都只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有人认为他们是又一个摇滚乐的救星,这着实有点夸大其词。与其说摇滚乐已经到了濒死状态需要这群加拿大人来力挽狂澜,不如说THE ARCADE FIRE是又一个极富天分同时被命运之神垂青的幸运儿吧。 今年三月,乐队万众瞩目的新专集《NEON BIBLE》(霓虹圣经)一经推出,立即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铺天盖地的评论界吹捧与歌迷的肯定之声蜂拥而至。英国《卫报》在给出的五星唱片评论的一开始,甚至动用了最高修辞级别的“伟大”一词。 那么对于一支INDIE乐队来说,什么是构成“伟大”的元素呢?戴上耳机,听听这张唱片怎么说吧。 新专集从前作深沉的悲伤中解脱出来,转而显露出乐手们更加宽广的视野(野心?):探究对人类的博爱、怜悯、伤感和救赎成了主题,以宗教和神秘主义作为切入点---这是否有点太沉重、太严肃了?开篇曲“BLACK MIRROR”随着滚滚而来的节奏(很有点早期DAVID BOWIE的味道)开始了他们对战争的思考:“镜子,墙上的镜子,告诉我他们的炸弹将在哪里落下?” 一本正经的知识分子姿态和人文主义情怀(反对者也可以说是过度的文艺气息)并不妨碍他们的音乐所具有的娱乐性,接下来的“KEEP THE CAR RUNNING”用贯穿全曲的清脆曼陀铃让听者回过神来,他们还是那个优美动人的THE ARCADE FIRE。不知道耳尖的歌迷是否会觉得像是与GOO GOO DOLLS重逢了呢? “如果霓虹圣经是真实存在的,便不会再有更多得救的机会。”WIN BUTLER在NEON BIBLE里用一种渴求和平的真挚情怀接下来的华丽篇章做着铺垫。动用了宏大壮丽的管风琴作为配器的INTERVENTION暴露出乐手们在新作中的音乐野心,旋律优美的古典乐器(木琴、钢琴、大小提琴、手风琴)加上POST PUNK的连绵节奏---难道他们正在探索POST PUNK的道路? “OCEAN OF NOISE”这首黑暗民谣式的作品以优美的钢琴旋律开场,结尾却用了西班牙风味的原号:“(ANTICHRIST TELEVITION BLUES)”则充斥着节奏强劲的乡村式木琴演奏,带来了跟前曲反差强烈的明亮色彩、可主题却相当沉重(讲述一个收入微薄的劳工祈求上帝将他女儿变作电视明星的故事):“NO CARS GO”作为专集里最为欢快热烈的一首歌,全队成员的合声、交相辉映的各式器乐都渲染出热烈沉醉的欢宴气愤,而WIN和REGINE两夫妻的申请献唱则为其赋予了丰沛的感情,使歌曲避免了华而不实的危险倾向;结束曲“MY BODY IS A CAGE”继续用华丽的艺术摇滚呼应了之前的INTERVENTION,而这两首歌统领了整张专集的风格走向,向世人展示了过去那个民谣味道浓厚的ARCADE FIRE经历成功之后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大气,更加成熟了。而动辄配以管弦乐和饿其他古典器乐的做法则跟许多INDIE乐队在作品中增加小提琴演奏之类的取巧行经“凶猛”多了。敢于进行这样激进的尝试,对于一支以首张专集大获成功的乐队来说,是需要相当的勇气的。 粗略地研究了以下专集里抢眼的歌曲---呵呵,发现几乎每首歌都值得仔细玩味。也不奇怪,环环相扣的音乐动机、层层递进的乐章、地道的新浪潮节拍结合丰满恢弘的器乐演奏和严肃深刻的主题,我们似乎远远地看到了一张前卫摇滚般的概念专集!不过我还是搞不清楚,这一切到底离真正的“伟大”有多远? 有人认为THE ARCADE FIRE活脱是TALKING HEADS的接班人,这一看似驴头不对马嘴的评价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当然这样说并不只是注意到了THE ARCADE FIRE后朋克式的吉他节奏,让人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的,更多的是他们相似的先锋艺术家的身份、以及对舞台演出的热忱-----TALKING HEADS的现场自不必说,而THE ARCADE FIRE对现场气氛的控制能力和鼓风机一般的煽动性更是让所有粉丝心驰神往。TALKING HEADS代表了纽约朋克浪潮的兴盛时期,THE ARCADE FIRE则将那个年代的摇滚节奏与新世纪兴盛的对传统摇滚乐的解构嫁接在了一起。而且他们并不是以光怪陆离令人难以接受的声响实验怪人的身份出现的,在他们手里,花样繁多的乐器只是为了创造优美动人的乐音而服务的。那么THE ARCADE FIRE是否能成为又一个音乐繁荣时期的缔造者呢?至少我们现在能够肯定的是,相较INDIE ROCK接同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其他乐队而言,他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霸气----除了TALKING HEADS,现在人们还经常把他们同U2甚至PINK FLOYD相提并论。 如此看来,这支由WIN BUTLER和他的妻子REGINE CHASSAGNE组建并担任主创的加拿大七重奏团体,似乎正在接近“伟大”或者已经“伟大”起来了。继2005年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被称作是“加拿大最迷人的摇滚乐队”后,今年新专集的发布又使乐队再次出现在《时代》的封面上----这不但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加拿大的一种骄傲,更成了加拿大文化中一个醒目的现象和符号。现在,乐队的演出预告中已经有“你想和DAVID BOWIE一同在现场观看THE ARCADE FIRE的演出吗?”这样派头十足的广告词了。而接下来乐队为新专集进行的一系列演出更是令人瞠目---为了契合专集的主题,多场演出均安排在教堂内进行,舞台上布置了梦幻般的布景,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乐器,整场演出都在宗教气氛浓厚的环境中进行,宛如布道一般。为了能在蒙特利尔一锄教堂演出,他们还邀请了教堂里所有人以嘉宾身份进入观众席。如果说2004年的《FUNERAL》是乐队成员为亲人献上的一束鲜花,那新专集便堪称是一幕向上帝祈祷的歌剧。 他们只用了两张精制的唱片便成就了这一切。歌迷眼眶中感动的泪水----这是用货真价实的动人作品换来的。评论界争相吹捧的赞词----这是除此之外无话可说的无奈,高奏凯歌的唱片销量-----这甚至有点不合商业逻辑,首张专集在没有展开大规模宣传攻势的情况下卖掉了至少75万张,而在新专集面世后,唱片公司依旧对他们一副能不管就不管的架势,任他们四处找教堂演出。我们对“他们为何如此成功”的怀疑似乎应该换成“一支INDIE组合能承受这种成功多久才对”。好在眼下他们还感觉不错,在首张专集大获成功之后,不少主流场牌公司都来宴请乐队成员,希望能通过连哄带吓的方式让THE ARCADE FIRE离开独立场牌MERGE,但乐队则坚持认为MERGE是一家能够用个人品位和对音乐的兴趣代替商业统计报表的公司,值得他们继续与之合作。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一切都恰倒好处,暂时的困难可能就是奔波各地演出的舟车劳顿之苦了吧。 THE ARCADE FIRE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一个平淡、简洁、文质彬彬、有足够艺术内涵但么有多少八卦牛逼可吹的传奇。七个加拿大人在摇滚界都是非常少见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摇滚乐一贯的指标来看,倘若要替他们展望未来,我会邪恶地想,如果某天他们忽然搞出一张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完全颠覆自己的古怪唱片出来,褪掉一些镁光灯和鲜花掌声的累赘,是不是会更有趣一些呢?哈哈。。。。。。祝他们好运! 专集Funeral(葬礼)& neon bible FUNERAL 2004 据外电报道,据2005年底的一次在乐评人中进行的调查显示,《Funeral》被评为2005年的最佳专辑.在这次的评选中,虚拟卡通乐队街头霸王(Gorillaz)的专辑《Demon Days》位于《Funeral》之后,名列第二位。美国金牌说唱制作人兼歌手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的第二张个人专辑《Late Registration》名列第三,Sufjan Stevens的专辑《Illinoise》名列第四,而Elbow乐队的专辑《Leaders Of The Free World》和“安东尼与约翰逊”(Antony & The Johnsons)获得2005英国水星奖的专辑《I Am A Bird Now》分列第五和第六位。 NEON BIBLE 2007 The Arcade Fire的第二张专辑《Neon Bible》超越了所有听众的期盼。在两名乐队成员管弦乐的伴奏下,同名歌曲“Neon Bible”充满了不羁的PUNK演奏错误,严谨流畅的木制管弦乐声,曼陀林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隆隆声。不单此首,整张11首歌曲乐队都对自己十分满意。更棒的亮点包括甜美隆重的民谣“Ocean of Noise”,激进的主键的“Keep the Car Running”和“The Well and the Lighthouse”,贫困潦倒的“(Antichrist Television Blues)”,以及充满Butler热情回忆的“Born To Run”。“No Cars Go”,是Butler和Chassagne相互的心灵写照,也清楚的显现乐队自2004年《Funeral》专辑以来的跨越和蜕变。 这个带有实验色彩的独立摇滚五重唱组合一开始是在他们家乡的Concordia大学举办的一次地方艺术展览上演出,那时Win Butler还在演唱舞蹈风格的爵士流行曲。2003年乐队和Merge唱片公司签约,准备出版首张专辑。尽管带有严肃的存在主义色彩,他们的音乐依然蓬勃向上,混合着The Flaming Lips的剧院流行乐,Joy Division的带劲节奏,Bjork的极乐快感,以及其他千万种影响,生机勃勃,令人想往。 “每一个故事的结局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Funeral》并不意味着The Arcade Fire的尽头,他们出色的音乐创作,必定给他们带来一片崭新的发展天地。《Funeral》 在2004年很出名,是pitchforkmedia的年度最佳。 一般而言,像这种音乐中的古典成分不会很多,但是The Arcade Fire做得不错,而且他们不是简单的把古典和摇滚交替出现,而是同时的,你可以同时听到小提琴、鼓声、吉他还有摇滚唱法,好像小提琴的松香味变成了主唱高亢而沙哑的声音。 而就歌曲本身而言也是很不错的。转承起伏很到位,该收、该放的地方很到位。而且合声给歌曲的基调打上了一层很好的底子,再配上一些缥缈的唱法,是歌曲弥漫在空气中,余音绕梁。 除了awesome,别的形容词一下子短缺。一个 awesome就够了。The Arcade Fire is really Awesome.这是一个没有语法错误,也没有歧异的句子。 重要的是这个句子是对的,因为我明确地感受到了这句话里所表达的意思。 传说有一次现场的时候The Arcade Fire上了9个人,今天他们来了7 个。他们穿着简洁的西装,带来两把小提琴,一架键盘,一架手风琴,一架巨大的低音大提琴,还有一个摩托车头盔。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件特殊的打击乐器。它的用法是戴在头上往音箱上撞,或者用鼓棒敲打。同样可以作为打击乐器的还有William Butler的脑袋。他们交换乐器非常频繁,Richard放下系在腰上的鼓以后必须跑到舞台的另一段捡起地上的手风琴,Win的妻 子则从手风琴的位置跑到我头顶的键盘前。Win的声音听起来比唱片里沙哑一些,象早春的微风一样吹过的和声在他和我们的耳边经过,我们只有闭上眼睛。 Win说,我们来自蒙特利尔,以它为首都的省叫魁北克。那里就象嵌在一个国家里的另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们讲一种疯狂的语言,叫做法语。他的妻子Régine就是说法语的。她长的并不美丽,但是在舞台上她的身体在发光。她承担了乐队的所有和声,2首歌曲的演唱,手风琴和键盘。她的声音象佛过你皮肤的一条薄莎丝巾。同时她也是一个舞台表演者,虽然她的动作不能完全算做舞蹈。 The Arcade Fire 是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支独立摇滚乐队。他们去年刚刚出了第一张专辑叫funeral,葬礼。他们的音乐是Talking Heads,GY!BE, Joy Division以及其他一些乐队混居以后生下来的,没有父亲也没有母亲的孩子。曼彻斯特是他们英国巡演的第一站,在同一天我的一个朋友迈出了她背包亚非游的第一步——搭出租车去飞机场。 整个晚上主唱Win完成了两次舞台跳水。第一次是唱完歌曲 Neighborhood #3 (Power Out)以后。他的身体被无数双手托回了舞台。在他背后人群里有一位兄弟骑在另一位兄弟的肩膀上试图爬上舞台。但是他刚一摸到舞台的边沿就被保安拽了出去,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我看到那位兄弟的身体在飞。第二次是反场后唱完最后一首翻唱 The Talking Heads的歌后,Win带着吉他跳了下去,同时也把舞台上的和声带到了舞台下的人群里。当舞台上的人全部离开以后,那端旋律还在人群里传递。然后Win就消失了。当然,最好听也最受欢迎的歌还是Neighborhood #1 (Tunnels),这首歌告诉我们,即使整个城市被雪覆盖,你还是可以挖一条雪里的隧道,去和你想见到的人会面。但是这不妨碍大家在乐队唱My Heart Is An Apple之前要求的那样完全安静下来,整个剧场里能听到的只有小提琴和Win的情歌。回到开头的表达,多余的修辞手段以及过于主观的描述应该被删除。The Arcade Fire is really Awesome.就是这个意思。 The Suburbs 2010 加拿大独立摇滚乐队拱廊之火(Arcade Fire)即将于8月2日发行专辑《郊外》(The Suburbs)。在推出两张成功的专辑之后,拱廊之火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非常让歌迷期待。 《郊外》华丽的开篇唱到:“当我年轻的时候,希望有个女儿,我想牵着她的手,给她看美好的事物,在一切被破坏以前。”这种闲聊式的独白通常会以民谣来表达,拱廊之火却将它与体育馆摇滚结合起来,鼓点和键盘的旋律就像洪水一样滚滚而来。看来这才是赶时髦和尼尔扬结合的方式。和他们的音乐导师U2、布鲁斯·斯普林斯汀不同,拱廊之火对生活细节不感兴趣。当巴特勒唱到开车去休斯顿时,他只是说“我们听到引擎失灵的声音”,而斯普林斯汀则会告诉你到底是哪个零件出了问题(例如《Racing in the Street》<街头比赛>)。但这正是拱廊之火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他们邀您共同体验解决问题的经过和成功后的喜悦。 《郊外》中的很多歌曲描绘了乐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在《洛可可》中,夏莎妮和队友们用和声绝妙演绎了热情消退的过程。《准备开始》是独立乐队为名望所累的写照,巴特勒在歌中埋怨:“生意人,他们喝我们的血/就像艺术学校的孩子们一样。”让他失去信任的不只是艺术学校的孩子们,还有混乱的世界:“他们在70年代建造的所有房屋最终倒塌/毫无意义”。说到70年代,拱廊之火的音乐家们显然是从父辈收藏的德国艺术摇滚唱片中获得了灵感,这使得《准备开始》和《五月》这样的快歌显得格外简洁和均衡。《五月》这样描述那些不买账的摇滚观众:“孩子们紧抱着胳膊站着那里”。这句歌词原本会变成一个类似“滚出我的草坪”的长句,结果只用一个生动的画面就表达出来了。《深蓝》用华丽的钢琴来营造情绪,很像大卫·邦威的《Hunky Dory》(匈牙利渔船)。在那张专辑中,邦威用非常私人的视角讲述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郊外》的结尾是充满柔情和怜悯的,因为尽管有太多的哀与怒,拱廊之火从来没有远离过那些父母和孩子们。 奖项53届格莱美年度专辑大奖:《The Suburbs》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