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丛林斑疹伤寒 |
释义 | 概述丛林斑疹伤寒又称为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螨传疾病,特点为发热,出现原发性损伤,斑疹和淋巴腺病。 恙虫病立克次体在自然界是由生活在森林中和大鼠,田鼠,野鼠等啮齿动物中的恙螨传播.人被恙螨幼虫叮咬而感染.丛林斑疹伤寒发生在亚太地区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范围内.在美国也有散发病例,特别发生在去过泰国北部或印度的人中。 经6~21天(平均10~12天)的潜伏期,突然出现发热,头痛和全身淋巴腺病.发热时,在恙螨幼虫叮咬处常见一焦痂,这一损伤在白人常见,但在东方人少见.损伤开始时为一直径1cm的红色硬结,最后变成水泡并破裂,覆盖以黑色焦痂,且局部淋巴结肿大.在第一周,热度不断上升,常达40~40.5℃.头痛剧烈且常见.发热后第5~8天,在躯干部出现斑疹,常扩展到四肢.疹子可迅速消失或变成深色的斑丘疹.发热第一周可有咳嗽;第二周可出现肺炎.在严重病例,脉率增加,血压下降,谵妄,昏迷和肌抽搐可发生.脾肿大可能存在,间质性心肌炎比在其他立克次体病普遍.病人如不治疗,高热可超过2周,然后在几天内降至正常.治疗者,热度常在36小时内降下,且恢复迅速顺利。 症状体征潜伏期6~21 d,平均10d。突然发病,有高热、头痛、眼结膜充血。大部分病例(85%~98%)在恙螨叮咬的局部出现一硬性丘疹,四周绕以红晕,痂皮脱落后,中心凹陷呈小溃疡。一般不痛不痒,为本症的特点。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在发病后4~8d全身出现暗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可很快消退或持续7~10d而消退,消退时无脱屑现象。部分病例肝脾肿大。常并发肺炎、心肌炎等。 诊断检查在发病的第2周,患者血清对变形杆菌OX—K抗原可发生凝集反应,亦可发现特殊抗体,整个病程约2~3周。 治疗方案氯霉素及四环素族抗生素对本症有效。 注意事项清除灌木丛,用长效杀虫剂喷洒浸染地区,以消灭或降低螨群。当有接触可能时,应该使用驱螨药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