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释义

图书信息

作者:七堇年

ISBN:9788753543289 ,7535435610

定价:22.00元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12月

条形码:9787535435613

产品尺寸及重量: 19.6 x 14.2 x 2.2 cm ; 358 g

品牌:北京长江新世纪

内容简介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七堇年的第一部散文小说集,是她的第二部单行本。全书收录包括序在内的19篇文章,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作家郭敬明称七堇年“思想深刻、文笔成熟,远远超过作者本人的年龄和阅历。”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收录曾经发表在杂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创作的散文等作品。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郭敬明由衷赞扬七堇年“思想深刻、文笔成熟”,远远超过作者本人的年龄和阅历。“这是一部让人惊叹的作品,也是一部异常深刻和饱满的成长记录。在众多或偏激或强说愁或疼痛苍白的青春文学领域里,七堇年的独树一帜必定引起所有人的瞩目。”

在青春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时代,冷暖自如,是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这一切将在被回忆肆意篡改的书写下,渐渐抽象成一些雾一样的尘埃,浮在梦境之外的空茫黑暗中,日日夜夜不停坠落,终会尘埃落定。在我们的希望和愿欲的深处,隐藏着对于青春的默识。如同种子在雪下静静梦想。所以你要知道,我将在更大的沉默中归来。青春是生命最温暖的被窝,是生命最华丽的裙袂。

序言

回首那些错把倾诉冲动当作创作才华的无知年生,在兵荒马乱的晚自习上,在熄灯的宿舍里,我们总是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和试卷的缝隙间,在应急灯渐渐微弱下去的光线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

那是一种盲目的、消耗的状态,照管自己的生活,打理那些千头万绪的杂念,喝自己冲的咖啡,睡自己铺好的被窝,吃自己餐盘里的饭菜,写自己的作业,考自己的试,做自己的梦……世界的悲伤与灾难都太多,我们活在平静遥远的角落,无力怜悯。人间既非天堂又非地狱,末日尚远,我们惟能维护着自己的天地,“埋头做着功课做着世间的荣辱”……就算是洪荒滔天,也总有他人去担当……文字成为内心的形而上的依靠。

那些执念,那样的旧时光,一晃就过去了。

而今仿佛是站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尴尬路口,失去的是招摇撞骗的痛快诉说,未曾获得的,是笔走天涯的洗练淡定。已经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写字,因为心里有了羞赧和踌躇,对纷繁复杂的眼之所见有了惧怕。不知道我应该怎样写,写这无法书写的自我,怎样诉说,诉说这无法诉说的世界。

回过头去看看那些浸透在白纸黑字上的生动的悲喜,切肤地感觉到,在那样一个唯唯诺诺的苟且年纪,伤情似乎是装点生命的勋章,好像只有凭借那些,幻觉般的,被我们脆弱的主观承受力无限夸大的非难,我们才得以拥有热泪盈眶的青春。

尽管,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与我们遥遥在望,而我们只不过是拒绝路过。

“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二十岁的时候,读到这样的句子。写这话的人又说,“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在我脚踏的这片狭小天地,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青春,看到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在过去心高气傲的年头上,因不懂得该如何聪明地活着,所以总觉得连生命都是身外之物,“好像这个世界说不要就不要了。” 前些日子在英文泛读课上看了一篇美国作家写的散文,他说:“杰斐逊总统在独立宣言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很多人把这句话误读成‘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 读到这里,我为这样一个美国式的小聪明笑了起来。这篇散文不过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真理,即幸福本身就是虚妄,它只存在于追求幸福的过程中。

在所谓的终点你是看不到幸福的,因为它不存在。

我因此想起了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一些小事踌躇满志,连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来,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当鞋里掺进了一颗硌脚的石子儿,便又会呼天抢地,倒戈弃甲,觉得世不容我。但是终于——在其后的其后——我渐渐承认,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着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颗坚硬闪亮的内核。这样的种子,才能在人间深处生根发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传奇流传下去。

因知道若干年之后的人世,再也不会有人惦记我们的存在,因此这段饱满的生命,是我们以生之为人而骄傲的唯一见证。

这些年的时间,为着实现这样饱满的人生,断断续续地做着一些代价高昂的遥远的梦,断断续续地写些不叫文字的文字,断断续续地被生活的遗憾所打岔,跌入低谷,并且拒绝任何搭救,自己慢慢摸索着爬起来继续走。这青春,与世间任何一段青春无异——年月里那些朝生暮死的悲喜,也就这样野花般自生自灭地燃烧在茫茫命途上,装点了路人的梦。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说这话的少年,早都成了记忆深处的那些花儿,走上了更远、更美的路。只是这样的话,我一直都唯唯诺诺地记得。我也是这样感激涕零地知晓,我何其所幸—— “如果不是因了你们,我何以能这样平安成长,渐渐变成一个健全的人呢。

” 记录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从高一到高三毕业,用了整个成长的时间来完成它。

印象深刻的,永远是书写它们的时候——某个十六岁的晴朗的秋天下午,某个心绪不平的高三的晚自习,某个毕业之后的夏天的深夜——而经过了这一切,我常常不解的是,为何我们而今常常惭愧当年的种种矫情,但却又暗地里明白,当初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的体会的确是真实而切肤的。于是这只能归结为这样一个冷静的解释,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那是因为,好多年前如锥子一般刻在我们心底的,所谓时光断裂的声音,成为了永远的回声。

年华里,我们失却的是一种心情。

未曾想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出生年代,成为了一个字正腔圆的集体烙印,被用作追捧和诟病的代名词,无论我们有着多么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态。但是我仍然相信这些千姿百态的理想和悲哀,功名和败落的后面,有着本质上相同的,对世界和生命的勇敢诘问。这正是我们为何要紧紧抓住语言的权利去表达内心的最初的动机。无论是写作者还是阅读者,这都是光荣的事情。至少,我们有很多的孩子,愿意去思考和表达,即使无论这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与内容怎样。我始终相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所以。

因了成长本身的不完美,我希望这些如原石一般尚经不起雕琢的文字,能够以一种最接近成长的本质的真实形式——即充满了热泪、过错、遗憾、美好、希望和绝望的姿态——纪念我业已逝去的那段珍贵岁月。那些我们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少年时代。那曾是,也将是属于我们大多数孩子的一段最清澈最美好的时光,如同所有,所有——所有踏过了中学岁月,踏过了高考,踏过了命运的沼泽,在险些陷下去的时刻,被意志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条更值得坚持下去的路上的孩子们——所亲身经历过的那样。

看,在这个充满爱与被爱、伤害与被伤害的世界里,生命对我们是吝啬的,因为它总是让我们失望;可是,生命又是这么慷慨,总会在失望之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过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之所以将本文集的名字命名为“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因为这个名字对于我而言的重大意义。我非常怀念它。

这是一句暗号。我们那些彼时笑容灿烂,而今四散天涯的孩子们,永远都会记得它。借这样一个温暖的名字,我只愿如此诚恳地,表达我对所有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祝福,就像我一直被祝福的那样……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2007-07-28

目录一览

自序

惊蛰

远镇

北方

花朵之蓝

春别

冰是睡着的水

薄奠

灯下夜祷

流景闲草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清明

书信

蓝颜

幻听

故城

昨天

城事

札记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编辑推荐

在青春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时代,冷暖自如,是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这一切将在被回忆肆意篡改的书写下,渐渐抽象成一些雾一样的尘埃,浮在梦境之外的空茫黑暗中,日日夜夜不停坠落,终会尘埃落定。在我们的希望和愿欲的深处,隐藏着对于青春的默识。如同种子在雪下静静梦想。所以你要知道,我将在更大的沉默中归来。青春是生命最温暖的被窝,是生命最华丽的裙袂。

创作背景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是七堇年的首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两部分,惊蛰与清明,寓意成长与写作路途上的不同阶段;收录曾经发表在杂志上的部分中短篇作品,并加入了大部分最新创作的散文等作品。青春文学领军人物郭敬明由衷赞扬七堇年“思想深刻、文笔成熟”,远远超过作者本人的年龄和阅历。“这是一部让人惊叹的作品,也是一部异常深刻和饱满的成长记录。在众多或偏激或强说愁或疼痛苍白的青春文学领域里,七堇年的独树一帜必定引起所有人的瞩目。”

作者简介

个人档案

姓名:赵勤笔名:七堇年、山荆

性别:女

新书生日:1986.10.5

星座:天秤

爱好:文字、音乐、电影、摄影(厌恶被拍)、旅行

学历:2003-2005年就读于私立高中成都外国语学校05级。高考前外语过GRE,并在清华自主招生复选的笔试口试中顺利通过,最后在高考中意外地败北,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于是改进天津外国语大学。

喜欢的作家:史铁生、黄碧云、安妮宝贝等

主要经历

自幼学习绘画与钢琴近十年。她承认没有海量的阅读积累,却在小学时代想写本书,亦依然循规蹈矩地在母亲的教鞭下学钢琴、学画画、当大队长、当班长、上奥数班。中学时代接触过吉他,爵士鼓和电影的些许皮毛,后来发现唯一收获是借以走入表达这个世界的途径。曾经的理想有做漫画家和拍电影,至今仍耿耿于怀。成长中遇到很多的可贵,开始念念不忘要去祭奠那些人和事,于是找到成本最为廉价的表达形式,即写作,去防止自己向时光和记忆倒戈。正以在回忆和幻想之间流盼的浮躁姿态,向死而生。

2002年,堇年写下了第一篇文字《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她说,回顾昨日看到了写作带给我的另一种形而上的成长,而今看来已是落嗦繁冗的羞人之笔,但之所以鄙弃过去是因为有所进步。

堇年在高中生活中遇上了一些可贵的朋友,令堇年受益匪浅,如曲和(成都电子杂志《MOY》主编之一)等,过上了与写作、音乐、电影相关的生活。但与此对应的是,面对数学考试深恶痛绝的同时茫然无措。七堇年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少数爱看的几本书手不释卷,因为反复的阅读早已烂熟于心,如史铁生的千字短文《秋天的怀念》,她经常在宿舍25瓦的小台灯下读。她第一次知道文字的力量是在语文课上做《秋天的怀念》阅读题,竟因不知不觉落泪而茫然无措。她自陈,史铁生的作品是引导我开始重新审视文学与写作的滥觞,它在我心中永远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出版作品

单行本

《大地之灯》长篇小说(2007.1,长江文艺出版社)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小说、散文集(2007.11,长江文艺出版社)

《少年残像》中篇小说(连载于《最小说》)(2008.1,长江文艺出版社)

《澜本嫁衣》长篇小说(2008.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品年表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在路上》(2004年5月,《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幻听》

《故城》

《昨天》

《北方》(2004年8月,岛第一辑)

《远镇》(2004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上下连载于岛第二辑和第三辑)

《睡在路上》(2005年2月,岛第四辑)

《书信》

《花朵之蓝》(2005年12月,岛第六辑)

《冰是睡着的水》(2006年5月,岛第七辑)

《春别》(2006年11月,最小说第一辑)

《大地之灯》(2007年1月,单行本)

《灯下夜祷》(2007年1月,最小说第三辑)

《少年残像》(2007年3-6月,分上、中、下、终连载于最小说第五-八辑)

《薄奠》(2007年6月,最小说第八辑)

《孙悟空的迷你裙》

《流景闲草》(2007年7月,最小说第九辑)

《北之零年》(《少年残像》番外)(2007年8月,最小说第十辑)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2007年9月,最小说第十一辑)

《江河梦》

《为了忘却的纪念》(《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自序)(2007年10月,最小说第十二辑)

《蓝颜》(2007年11月,最小说第十三辑)

《城事》(2007年11月,岛第九辑)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2007年11月,单行本,收录未发表的《札记》)

《七,给世界上另外一个我》(2007年12月,最小说第十四辑)

《少年残像》(2008年1月,单行本)

《你的名字叫红》(2008年1月,最小说第1期)

《夜殇》(2008年2月,最小说第2期)

《月光下我记得》(2008年3月,岛第十辑)

《幻世》(2008年4-6月,分一二三连载于最小说4-6期)

《再见敦刻尔克,再见》(2008年4月,最小说第4期)

《地震在别处》

《昨日以前的星光》(2008年7月,最小说第7期)

《沉默如谜的呼吸》(2008年8月,最小说第8期)

《一束河流》(2008年9月,最小说第9期)

《九月》(2008年9月,最小说第9期,最小说卷首诗)

《如果天空不死》(2008年10月,最小说第10期)

《碧云女子》(2008年11月,最小说11期)

《澜本嫁衣》(2008年12月,单行本)

《是的,是的》(2008年12月,最小说两周年纪念特刊)

《Remember,darling上》(2009年1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中》(2009年2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下》(2009年3月最映刻)

《与君书》 (2009年6月最映刻)

随笔摘录

很多很多个早上和好多好多个下午,青春在被窝里安葬。

――题记

时间在一抬头一低头的罅隙里消逝。窗外铅灰色的天空,飘零的云朵,流泻的星辰,还有沉 沉的黑夜都已沉淀成或幽雅或凄凉的历史。

2006年飘然而逝,2007年接踵而至。

新旧交替的间隙之中听见一月的风飞舞成凌乱的青春,以及南方冬天的夜里无比肃杀和凄戚的雨,打湿了依偎的“窝”。常常就在这种时候有时光飞回流转的错觉,心疼得让我想落泪,为埋葬在被窝里的青春哭泣一场。

每次闹钟的声音在安详的空间响起时,都觉得无比刺耳,恨不得抓起它就往外面扔,然后继续裹在被窝里做美梦。于是猛然发现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嘴里常念的“毅力”就这样不堪一击,粉碎在诡异的天空下,散落一地的悲哀。

无数个晨曦微露的清晨,爱学习的同学已在凛冽的风里站成一道惊叹的风景。他们拿书的手比躲在被窝里的更有力更有劲,他们迎风的脸比盖在被窝下的更黝黑更健康,他们跳动的心比葬在被窝下的更激昂更活跃……

无数个阳光和熙的下午,好奋斗的同学已在一桌一椅之间树起一座惊奇的雕像。他们手中的毛像刀像剑一样锋利无比,他们脸上的笑容宛如初春的花一样艳美有余,他们心中的志向比天还高,比海更深……

——这才是青春真正的意义。

在明白的瞬间,天空出现绝美的云霞。而风却一直留在那里,厮守着我疼痛的记忆惊慌挤出的一滴眼泪,花朵一样摇曳着。

于是我开始学着去追悼那些明明灭灭的回忆中的风景,以及那些晃晃忽忽的消逝的青春,并试图为它们重新安葬一次,树一尊华丽的墓碑,以纪念我的一切失去。

是的,我失去了太多,多得睁开双眼尽是触目的 。

以前,是不顾一切地去顾及一切,现在是决定了不顾一切地去顾及一切。当我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忽然抬起头时,感到头发被风吹乱并深深地掩埋了我的眼睛。单薄的衣服丝丝透着寒冷,笑容开始悲凉并且含蓄……我站在了一个预知终点和另一个不预知的起点之上。

我觉得自己像个年轻的公主,穿着华美的袍,站在悬崖上歌泣。灵魂游离不定。辗转中的快乐在百转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

有时候我会想起青春停泊的地方/阳光灿烂的年代他们曾经静静地流淌/如今我又再想起它们的时候/却不知道它们是否还依然在开放/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段话:“在歌舞升平的和平年代,青春在一代又一代人中老去,又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成长。回望起来,不止华衣与爱情,不止学习与时尚,不止鲜血与革命,不止奋斗与理想,不止英雄与奉献。”

原来有些事真的是不经意的残缺,有些人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命中注定……无论上天给我怎么样我躯体,我已上演了十八年的悲欢离合。

正如夏伽斯说的那样:“我们总是在一条青春的河里孤独地跋涉,当有那么一天我们突然想看看来时的路走过的路时,却发现当我们回头张望的时候,更多的青春又从我们身边无声无息地流走了。”

我们的青春已在被窝里被埋葬了一半,是该与被窝道别的时候了。因为我们被岁月冠以了一个温暖如花开的名字――年轻人。所以哪怕是忧伤得泪流满面,青春依然是一道夹着摇滚味道的安魂曲。我们还没有到只剩下回忆的年龄,我们还能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