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文化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蔡子谔 主编;蔡子谔,侯志刚 著出 版 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1 版 次:1 页 数:265 字 数:261000 印刷时间:2008-10-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10973304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总结以往创造实践的经验,分析作品的艺术成就,整理传统工艺技法(包括材料和技术),揭示其特点和规律,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学习民间艺术家的创造精神,这是发展现代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长期以来重视民间艺术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组织各方面的专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收集积累资料和作品,把案头工作和实地调研结合起来,既重视现代,也重视古代,理论研究结合艺术实践,工作是脚踏实地的。这套丛书的选题内容充实,学术性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以后的创作设计会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专家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的学者们,会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蔡子谔,1943年11月出生于湖北武汉。现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代文化部管理的艺术科学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特聘调研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本项目评审专家。有《视党思维的主体空间》《毛泽东与美学》《磁州窑审美文化研究》《晋察冀戏剧剧目提要》《沙飞传》《书学美学詹言》等十余部专著梓行。其中专著《崇高美的历史再现·正编》(90万字)《中国服饰美学史》(180万字)《原动力的潜层开掘》等荣获第十届、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3年度国家优秀艺术图书奖、全国第五届优秀报告文学奖等国家级大奖 目录总序 绪论:磁州窑造型艺术及民俗审美文化与当代物质、精神文明建设 一、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审美文化规定 二、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审美文化于当代物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认识价值和意义 三、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审美文化于当代物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功利价值和意义 四、磁州窑造型艺术和民俗审美文化于当代物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 磁州窑审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磁州窑审美文化的源头及滥觞 一、磁山文化的夹砂褐陶、红陶文化 二、仰韶文化的彩陶文化 三、龙山文化的黑陶文化 四、宋以前古磁州地区的陶瓷文化 第二节 磁州窑审美文化的形成、繁荣和衰亡 一、磁州窑审美文化的形成期 二、磁州窑审美文化的繁荣期 三、磁州窑审美文化的衰亡期 第三节 磁州窑陶瓷文化中心的转移 第二章 磁州窑造型艺术的釉彩、纹饰和形制等形式美特征 第一节 磁州窑白釉、黑釉、棕黄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一、磁州窑白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二、磁州窑黑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三、磁州窑棕黄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第二节 磁州窑审美文化的仿定器 一、磁州窑审美文化的仿白定 二、磁州窑审美文化的仿黑定、仿紫定和仿绿定 第三节 磁州窑低温绿釉、黄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一、磁州窑低温绿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二、磁州窑低温黄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第四节 磁州窑低温红绿彩、翠蓝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一、磁州窑低温红绿彩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二、磁州窑低温翠蓝釉瓷器的釉彩、纹饰和形制 第三章 磁州窑造型艺术的系列装饰工艺表现形态 第一节 化妆土系列装饰工艺:“暗划花”、“绞泥”、“凸线纹”等 一、“暗划花”装饰工艺 二、“绞泥”装饰工艺 三、“凸线纹”装饰工艺 第二节 绘花系列装饰工艺:“铁锈花”、“白地绿斑”、“翠蓝釉墨彩”等 一、“铁锈花”装饰工艺 二、“黑釉花”装饰工艺 三、“白釉酱彩”装饰工艺 四、“黑釉酱彩”装饰工艺 五、“白釉绿彩”装饰工艺 六、“桃心形露胎”装饰工艺 第三节 划花系列装饰工艺:“白地绘划花”、“珍珠地划花”、“划花填黑”、“白釉篦划花”等 一、“白地绘划花”装饰工艺 二、“白釉划花”装饰工艺 三、“珍珠地划花”装饰工艺 第四章 磁州窑装饰艺术的民俗审美文化内蕴(上) 第五章 磁州窑装饰艺术的民俗审美文化内蕴(下)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第一章 磁州窑审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磁州窑是有宋以来,于我国北方勃然兴起的一个巨大的瓷窑体系,故磁州窑审美文化也是泽被北半个中国(其实它的影响也波及南国)的陶瓷审美文化。 磁州窑审美文化的最基本的特征,即是在白度不高且较为粗松的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以达到粗瓷细作的工艺效果。然而,磁州窑审美文化的华彩篇章,便谱写在这层白色的化妆土上。勤劳而智慧的窑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装饰手法,譬如剔去化妆土,造成胎色与化妆土的和谐对比,在白色化妆土上画黑花即“铁锈花”,或再加上一层黑色化妆土剔黑留白等等,不仅产生了中国画独有的水墨意趣,而且造成了一种黑白反差强烈的,明快、生动、浓郁的装饰艺术效果。以这种强烈对比为表现手段,采用极为自由、潇洒、飘逸的画风,来描绘民间喜闻乐见的具有民风民俗文化意义的通俗题材或日“吉祥题材”,逐渐形成了以今之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今之磁县观台镇(包括冶子、东艾口、申家庄南莲花、青碗河、青碗窑、贾壁观兵台等七、八处窑场)为中心的那种以特有的质朴、洒脱、豪放、粗犷为其审美风格和审美趣味的磁州窑审美文化。磁州窑审美文化凭藉着自己独有的民间特色、艺术风貌和审美魅力,将自己的审美文化疆域拓展到北自内蒙古林东辽上京临潢府内窑址,东到山东淄博、枣庄一带,①西至宁夏灵武;②一些古磁研究学者把安徽省的白土窑,江西省的吉州窑都纳入了磁州窑系的范围中。③生产磁州窑型器物有受到磁州窑审美文化熏染的窑场,直至福建的泉州磁灶窑,广西的西村窑,广东省的南海官窑和四川省的广元窑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