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绰克秦姓 |
释义 | 绰克秦[绰克秦、察克钦、绰克沁,读音作chuò kè qín(ㄔㄨㄛˋ ㄎㄜˋ ㄑㄧㄣˊ),满语为Cokcin Hala]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绰克秦部,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绰克秦氏,亦称察克钦氏、绰克沁氏,满语为Cokcin Hala,简称Coki Hala,汉义“壤”即“几成”之意,多称“两成”即“20%”。 绰克秦氏族人世居白尔昆、绰克秦(皆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额伯尔昆都伦河流域),以地为氏,亦为蒙古察克钦部姓氏。后多冠汉姓为初氏、秦氏、察氏、克氏等。 二.郡望: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赤峰市东北部,西拉沐沦河北岸,东与扎鲁特旗为邻,南以西拉沐沦河、台河的老河身与翁牛特旗、开鲁县相望,西与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毗邻,北与西乌珠穆沁旗接壤。清顺治年间设旗。科尔沁为明朝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带弓箭的近卫军”。阿鲁,意为“山阴”、“北”,因该部曾驻牧杭爱山之北,故名。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先后属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地。隋、唐时期,为契丹游牧地。辽国时期为上京道乌州。金国时期,为泰州属北京路。元朝时期为辽王耶律留哥的封地。明朝时期初为潢水兀良哈地泰宁卫领辖,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呼伦贝尔湖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昆都伦岱青率部迁居,始名阿鲁科尔沁,意即北方弓箭手。明嘉靖四十三年至崇祯三年(公元1546~1630年),隶属于“北元”察哈尔部。于后金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归顺后金。后金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分封蒙古诸藩牧地于此地,阿鲁科尔沁部设前后两旗,崇德元年并为一旗,称阿鲁科尔沁旗。后金崇德四年(公元1639年),隶属于昭乌达盟,由热河都统节制。民国初期隶属热河省,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7月,阿鲁科尔沁旗沦陷,划归伪满兴安西省。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隶属伪满兴安总省。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寇战败投降,8月16日,阿鲁科尔沁旗得到解放,结束了日寇十二年残酷统治。10月,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热河省。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6月10日,中共阿鲁科尔沁旗委员会成立。1949年5月20日,阿鲁科尔沁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8月1日,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1日,划归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阿鲁科尔沁旗辖6个镇、10个乡、11个苏木。2001年,撤销呼和格日苏木、道德苏木、宝力召苏木、扎斯台苏木、道伦百姓乡、平安地乡。区划调整后,全旗辖21个苏木(乡镇)。 三.历史名人: 绰克秦·图必伦:(生卒年待考),满族;满洲正蓝旗人,世居白尔昆(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著名清朝将领。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绰克秦·图必伦跟从宁海大将军固山额真(旗主)伊尔德征伐舟山、湖广,凯旋而归,叙功授云骑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