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传宗录 |
释义 | 《传宗录》,三卷。明·张介宾撰。约成书于崇祯九年(1636)。系《景岳全书》之一。本书共载医论三十五篇。上卷包括明理、阴阳、六变辨、十问、论治、气味等十一篇;中卷为神气存亡论、君火相火论、先天后天论、标本论、升阳散火辨、阳不足再辨、小儿补肾论等十五篇;下卷有命门余火、吴谬、辨河间、辨丹溪、论时医等九篇。系张介宾学术思想代表作之一,重点阐发张氏“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论点,治以温补为主,对刘完素、朱震亨重用寒凉攻伐提出异议。辨证、诊法、治则等理论颇多创见。。辨证方面,提出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表里为六变的理论,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八纲辨证,即由此而来;在诊治方面,《十问篇》概括的十项间诊要领,示后人临证规矩;矩;论治篇提出“看病施治,贵乎精一”,“治病之则,当知邪正,当权重轻”,以及泻温凉,权宜而用的原则,皆给医家以启迪;基础理论方面,强调命门之重要,充实前贤命门学说,提出“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张氏为力挽滥用寒凉之时弊,其立论未免偏激,引发后人褒贬评说。关于阴阳、命门等理论的阐发,对丰富和完善中医学基础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