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贝尼伊兹占 |
释义 | 贝尼伊兹占 历史 公元前6 世纪后 ,在阿尔及利亚东部和西部先后形成努米底亚和毛里塔尼亚两个王国 。公元前2 世纪沦为罗马的行省。5世纪后受汪达尔人和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北非,征服阿尔及利亚。16世纪 ,西班牙和土耳其又先后入侵。1830年法国入侵,1834年宣布阿尔及利亚为法国领土。190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尔及尔为北非盟军指挥部所在地 ,并是法国临时首都。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54年11月,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在奥雷斯山区发动武装起义 。1958年9月19日 ,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 。1962年3月18日 ,法国政府被迫同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自决和独立的权利。同年7月1日 ,阿尔及利亚举行全国公民投票 ,7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定7月5日为独立日 。9月25日 ,制宪国民议会定国名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1963 年9月,本·贝拉当选首任总统 。1965年6月19 日 ,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布迈丁发动政变 ,任革命委员会主席 。1976 年 12 月10日布迈丁当选总统 ,1978 年12 月27 日病逝 。1979 年 2 月 7 日,沙德利上校当选总统。1984年连任总统。1988年10月初,阿尔及利亚发生全国性暴乱事件。政府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同时进行政治改革,局势暂趋正常 。1989 年2月全国公民投票通过宪法修改草案。9月9日沙德利下令总理易人,新总理M.哈姆鲁什根据宪法精神改革政治、经济和社会。11月底民族阵线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强调民阵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1990年6月 ,阿尔及利亚实行第一次地方议会选举,反对党伊斯兰拯救阵线在全国55%的市镇和66%的省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在伊斯兰拯救阵线及其他反对党的要求下,沙德利答应于1991年提前进行全国大选。1991年6月初 ,第一大反对党伊斯兰拯救阵线要求废除《 选举法修正案》和《选区划分法》,并组织全国罢工和示威游行 ,导致流血冲突。沙德利总统宣布全国戒严,推迟议会选举 。9月29日,戒严解除 。10月30日 ,议会通过《选举法和选区划分法的补充修正案》。12月26日,阿尔及利亚举行第一轮议会选举。伊斯兰拯救阵线在选举中领先。沙德利于1992年1月11日提出辞职 。12 日最高安全委员会宣布取消第二轮选举。14日以M.布里亚夫为首 ,组成5人最高国务委员会行使总统的职权。伊斯兰拯救阵线对取消第二轮选举大为不满 ,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导致流血冲突。3月4日阿尔及尔地方法院宣判取缔伊阵。伊斯兰拯救阵线转入地下,从事武装袭击军警等活动。6月29日布里亚夫遇刺身亡 。7月2日A.卡菲就任最高国务委员会主席 。7月8日 ,B. A.萨拉姆接替格扎利任总理。当局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保障社会安定 ,建立国家权威;重视解决教育、经济、失业等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正,恢复群众对政权的信任;经济上,重视国营企业的作用,反对盲目私有化,实行紧缩,严格限制进口,缓解外债压力,争取在3年内恢复经济正常发展。 政治 1989 年2 月23日全国公民投票通过独立后第三部宪法,宪法承认公民拥有政治结社和罢工的权利;确立三权分立并建立宪法委员会;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掌握国防和外交大权,主持部长会议,兼任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1993年1月起 ,拉明·泽鲁阿勒任总统 。1997年6月 ,总统任命艾哈迈德·乌叶海亚为总理。 根据1989年 2 月通过的新宪法 ,沙德利总统于7月15日颁布政治结社法,打开了多党并存的局面 。截至 1992年1月已有58个政党经内政部批准为合法政党。主要政党有: ①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执政党 。成立于1954 年8月。总书记布阿朗·本阿穆达。②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拯救阵线。1989年3月10日成立。1992年3月被取缔,主要领导人A.迈达尼 、A.贝勒哈吉 。③ 阿尔及利亚争取文化与民主联盟。 1989年2月10日成立,总书记 S.萨迪。④ 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力量阵线。1963年成立,领导人H.A.艾哈迈德。⑤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先锋党。原名阿尔及利亚共产党,前身是法国共产党阿尔及利亚支部,1936年10月正式成立,领导人S.哈杰雷斯。 经济 70年代的经济建设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阿尔及利亚民族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也造成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消费与积累失调,投资过多,举债过重 ,地区差别扩大。沙德利执政后,着手经济调整。80年代中期起,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在坚持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市场经济机制。1987年分批解散国营农场,成立自主经营的集体生产组。在土地所有权属国家的前提下,农民分得土地并享有永久使用权和自主经营权。1988年开始推行企业自主制,企业由国家所有制改为股份制,政企分开。1990年加强对贷款的控制,放开价格,增加石油税收,争取新的外援;议会通过了《货币与信贷法》。1991年强化经济改革措施,对国营企业进行治理整顿。重视发展农业,增加农业投入,改善投资环境。逐步开放价格,调整汇率,争取外援 ,改变债务结构。决定出售迈萨乌德油田25%的开采权,缓解外债压力。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390亿第纳尔 。1992年8月汇率为22.13第纳尔兑1美元 。主要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储量为12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38000亿立方米 ,占世界第五位。其他矿产有铁、汞、铅、锌、铜、磷酸盐、铀等。廷杜夫的杰比勒特夫铁矿蕴藏量约30亿吨,品位达55%。铀矿藏量估计为5万吨 ,磷酸盐5亿吨 。森林面积为400万公顷。软木产量占世界第三位。 工业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其他工业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食品等。 全国可耕地面积2000万公顷,已耕767万公顷 ,其中水浇地36万公顷。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25%。粮食有小麦、大麦、燕麦和豆类,另种蔬菜、葡萄、柑橘、椰枣 。全国有草原3500万公顷,果园45万公顷,葡萄园8.2万公顷 ,牧场23万公顷,森林400万公顷。 80年代后期,由于石油收入减少,开始重视发展旅游业。有综合旅游点17个,如阿尔及尔、君士坦丁、奥兰、蒂巴扎地区均有历史古迹;泰穆善特、比斯卡拉、盖勒巴鲁地区有温泉;扎哈尔达、西迪、弗雷泽、蒂巴扎等地有海滨胜地。 阿尔及利亚国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总长达10万千米。铁路3918千米。陆地运载量公路占83%,铁路占17%。各种车辆约55万辆 。阿尔及利亚主要港口有9个 ,最大港口为阿尔及尔港。另有输油管道3611千米 ,年输油能力1.159亿吨 ;天然气管道7404千米。 阿尔及利亚的对外贸易原由国营公司垄断,1991年宣布外贸向所有阿尔及利亚商人开放。主张贸易伙伴多样化,强调贸易平衡,扩大非碳化氢产品出口。 阿尔及利亚实行国家补贴的高福利政策,低房租,医疗和教育免费 。退休者领取75%~100%的薪金 ;对职工每个子女每月补贴40第纳尔 。1991年7月起最低工资定为2500第纳尔。 文化教育 自1980年起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教育 。强调教育要阿拉伯化、阿尔及利亚化、一体化,重视对青年的职业培训。1989年,政府提出彻底改革教育制度,制订适应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大纲。有大专院校70余所,主要大学为阿尔及利亚大学和君士坦丁大学 。 中小学1.5万所。国家设有全国科技研究最高委员会,它确定科研和技术发展方向,协调科研工作,评价研究成果;主席由总统担任。 新闻出版方面,民族阵线的机关报刊占主要地位,它有法文的《圣战者报》(日报)、阿拉伯文的《人民报》、法文刊物《非洲革命》、阿拉伯文刊物《圣战者周刊》。其他重要报刊有法文《地平线报》(晚报),阿拉伯文《晚报 》,法文的《阿尔及利亚时事周刊》。阿尔及利亚新闻社为国营通讯社,创建于1961年,在14个国家有分社。阿尔及利亚广播电台为国营,1956年创建,前身为战斗的阿尔及利亚之声。有4套节目,用阿、法、英、西 、柏柏尔等语广播 。阿尔及利亚电视台建于1970年。 对外关系 阿尔及利亚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坚持反帝、反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积极支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重视南南合作,致力于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的事业,推动建立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主张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大国干涉别国内政。 阿尔及利亚积极致力于马格里布联盟的建设。海湾战争后,阿尔及利亚强调加速联盟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联盟各国应求同存异,以争取时间实现地区的团结、互补和统一,表示阿尔及利亚愿为此作出牺牲。 阿尔及利亚与中国在1958年12 月20日建交 。阿尔及利亚同欧共体国家有密切的经济关系。阿尔及利亚与欧共体各国的贸易额占其总额的60%以上。阿尔及利亚与法国有传统关系。法国是阿尔及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阿尔及利亚在法国的侨民约有 80 万人 ,留学生 1 万人左右 。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9月与美国建交 。1967年中东六五战争爆发后宣布同美国断交 。1974 年11月复交 。美国为阿尔及利亚重要贸易伙伴,阿尔及利亚1/3原油销往美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