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触碰DNA |
释义 | 定义:触碰DNA最早是警方根据DNA分析破案的技术,这种方法主要根据分析凶手在犯罪现场触碰武器、受害者或其他东西时留下的皮肤细胞。获取遗传信息的技术相对较为新颖,大约在2003年出现。 工作原理:调查人员从案发现场取得细胞,并利用一种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过程,制作出DNA 上13 个位点的许多副本。然后加入荧光化合物,让它们自动附着到这些副本上。这样,该细胞拥有者独一无二的法证学DNA 指纹便会浮出水面。整个过程只要几天时间。 DNA 上的13 个位点是仔细筛选的结果,因为人与人之间这13 个位点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不会揭示诸如种族或性别之类的特定信息,也不会体现出人体健康水平或遗传性疾病的存在情况。来自两个不同个体的DNA 指纹拥有相同遗传特征的几率几乎趋近于零。 应用优势:触碰DNA技术在破案中的应用,寻找犯罪嫌疑人细胞是与这种检测方法有关的另一项特技。在案发现场,法证专家必须努力确定(或猜测)犯罪者触碰过哪些物体,并用棉签或采集刀片提取证据样本。因为法证实验室里通常总堆满了大量证据,采用这样一种耗费时间的方法并不明智。但是在拉姆齐谋杀案之类的、困扰有关当局达十多年之久的悬案中,这种触碰DNA 方法却能提供线索找出真凶,或者至少能让无辜者洗清嫌疑,为他们平反昭雪。 历史由来:2007年夏天,触碰DNA 法证学才脱颖而出,受到人们的关注。当时,各种新闻媒体都在报道, 警方使用这种技术为乔恩贝内特· 拉姆齐(JonBenet Ramsey)的家人正式洗脱了1996年拉姆齐遇害凶杀案的杀人嫌疑。事实上,拉姆齐案件中的公诉人、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县地方检察官玛丽·莱西(Masry Lacy)曾于2007 年夏天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法证科学研究所进修,了解触碰DNA 这种技术,马克斯便是该研究所的负责人。 在20 世纪80 年代,为了对某一证物或受害者身上残留的DNA 进行分析,法证侦测人员需要的血液或精斑大小约为直径2.4 厘米。20 世纪90 年代,所需样本大小减少到了直径1.8厘米,再后来变成了“只要能看到,就能进行分析”的程度。 而触碰DNA 方法不需要你找寻任何肉眼能看到的东西,也不需要任何血液或精液样本,只须提取七八个最外层皮肤细胞。不用说,这种方法当然也显著增加了能够用于DNA 检测的证据样本的类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