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创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学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草庵不及肩, 旅途体方适。 开棘自成篱, 土阶漫无级①。 迎风亦萧疏, 漏雨易补缉。 灵濑响朝湍②,深林凝暮色。 群獠还聚讯③,语庞意颇质。 鹿豕且同游, 兹类犹人属。 污樽映瓦豆④,尽醉不知夕。 缅怀黄唐化⑤,略称茅茨迹⑥。 作品注释①漫:随便;随意。 ②灵濑(lài):水流湍急的样子。 ③獠(lǎo):即僚。中国古族名。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亦泛指南方各少数民族。 ④污樽(zūn):古时用来喝酒的酒具,污樽指土陶烧制的酒杯。瓦豆:古代陶制的一种礼器;。 ⑤黄唐化:化,在这里是泛指,没有实际意义。黄唐,指上古时的黄帝、唐尧。 ⑥茅茨迹:迹,此处指遗物、遗迹。茅茨,茅草屋。 作品译文搭成的草庵还没有我的肩高,旅途疲倦的身体总有了歇憩的地方。 劈开荆棘自己做一道篱巴,挖成的土阶分不清级数。 简陋的草屋迎着风也感到萧然,下雨漏水却容易修补。 早晨听得到流水湍急的响声,傍晚看得见林间凝结的暮色。 当地人邀约来看望我,他们语音庞杂情意却是那样的真切。 舜居深山尚且与鹿豕相处,何况我与他们都是同类的人呵。 土制的酒杯与餐具辉映,我们尽情畅饮醉得忘了朝夕。 怀想远古的黄帝唐帝,茅屋不也成了他们留下的遗迹。 作品简析写景抒情是这首诗的特点,通过对草庵及周围环境的实写,表达了诗人逆境奋争的内心世界。龙场,修文县龙场镇。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奢香夫人开九驿,置龙场为首驿。王守仁于1508年(正德三年)春被贬谪到荒僻的龙场驿,他的心情是苦闷的,但一个心怀博大的人往往能在痛苦之中找到赖以解脱的东西,这便是潜藏在他心中的对于道义的追求,由是,低矮的草庵,成了歇息的最好地方,在阳明的眼里,当地少数民族是那样的质朴和多义,与他们在一起,作为士大夫的他,竟能够捧着土制的酒杯喝得“尽醉不知夕”。对于自己的遭遇,诗人并没有太多的悲天怜人的感慨,而是认为,住茅草房,在困难的环境里也是能够创造出丰功伟绩的。 作者简介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