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充国
释义

迷失的古国

春秋战国时候,在四川盆地内部,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国家,著名的有蜀、巴两国,而见诸历史的也是蜀、巴二国。但在那一段岁月还存在过一个不见经传的重要国家——充国。

充国,范围在今南充市全境、巴中市西南、广安市西以及绵阳市东南的部分地方。都城在阆州(今阆中市)。存在时段公元前约588——公元前318年。充国从春秋中期发源,到战国中期消亡,存在了大约二百七十年,传十四代王。最初,充国是从巴国脱离出来的,一度对巴国造成巨大的威胁,势力强盛的时候,曾打到过合州(今重庆合川)。巴国因此与充国世代为敌。而从充国出现后,盆地一度形成蜀、巴、充三足鼎立的局势。

除了三个大国,川中还有一些附属国家,如在今广元境内的苴国,虽为古蜀国的属国,但一直与自己的宗主国蜀国不和,反而靠拢秦国、巴国,因而常常遭到蜀国的谴责和攻打,秦昭襄王时,苴侯私通秦国,被结盟的蜀、充二国赶出四川;蜀国和充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到巴国安危,因为巴国是川中唯一属于周王分封的正统诸侯国,所以巴王向秦国请求结盟,并请求秦军入川征服蜀国和充国。相传当时的秦国已经经过商鞅变法,正处于国家发展上升的大趋势,考虑到对楚国作战战略和自身经济扩张的需要,秦国答应了巴国的请求,便以苴侯和巴王的告状为理由,派大夫张仪和司马错、都尉墨率领三十万大军进入盆地,谋术名家张仪诡计多端,大军压境,给蜀国的芦子王施加压力,而诱使芦子答应同苴侯和好,将苴国复国,秦军便退走。然而当苴侯一回到土费城(苴国都城,在今广元市。),便出尔反尔,大开入川之门,拥秦军入川。同时,张仪与巴国约定,同时起兵,消灭蜀国和充国。大敌当前,充国和蜀国协力作战,蜀国强大,主要与秦国作战,而充国面临的便是世仇巴国。由于末代充王治国不慎,最终能凑集的近万军队,不足巴国的一半,公元前318年秋,巴军攻克充国的重镇顺庆(今南充市),和充军在今西充县境内展开了最后的战役,最终充军寡不敌众而战败,全军壮烈牺牲。同时,秦军已经占领阆州,充王自杀,充国灭亡。巴军北上阆州,并从江州(今重庆市)迁都到此,与秦军联合,一起对付蜀国,公元前317年,秦军占领蜀国都城益州(今成都市),蜀国灭亡。但是,秦国有虎狼之心,史书记载张仪贪巴蜀之富,取其地而归,在蜀国灭亡后不久,秦军便反过来顺手将巴国灭亡,置阆州、江州为郡。秦国统一了盆地,占据了天府之国,拥有了优良的经济后备基地,也拥有了进攻楚国的地理优势,一举两得。

历代君王

充国跨越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前期充国国君称“公”,后期国君称“王”。

前期(前六代称 “公”,王号为后代君主追封):

君主 在位时间

太公(千秋王) 公元前588——公元前563年

卫公(义丰王) 公元前562——公元前534年

恒公(太华王) 公元前534——公元前521年

庄公(太庆王) 公元前520——公元前498年

纠公(永梁王) 公元前498——公元前477年

惠公(江陵王) 公元前477——公元前474年后期起历代君主自称王,末代合定王被灭国后秦国降其王爵,改称公。

君主 在位时间

万安王 公元前473——公元前456年

群德王 公元前456——公元前445年

平裕王 公元前444——公元前422年

天宝王 公元前422——公元前420年

文兴王 公元前419——公元前401年

保宁王 公元前401——公元前365年

武镇王 公元前364——公元前334年

合定王(愦公) 公元前334——公元前318年

历史之谜

充国在正史中的记载几乎罕见,却不断被流传下来,而充国为何神秘“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至今仍是一个谜,值得考古爱好者去探索研究。

西充县别称

“充国”还是西充县的别称。西充县,四川省南充市辖县,距离南充市37公里。西充县历史沿革中多次被称作充国。同时,历史上有充国县,县治在阆中。另外,西充县还有个别称“苕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