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椋鸟
释义

北椋鸟(学名:Sturnus sturninus)雀形目椋鸟科,全长约18cm,背部深色,腹部白色,属于候鸟。栖息于阔叶林或田野内,食植物果实,种子,昆虫。 叫声变化多段,善模仿。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海拔500-800m 的田野,营巢于树洞和墙缝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达乌尔地区。

中文学名:北椋鸟

拉丁学名:Sturnus sturninus

别称:燕八哥、小椋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雀形目

科:椋鸟科

属:椋鸟属

命名者及时间:Pallas, 1776

英文名称 :Purple-backed Starling

英文名称:Daurian Starling

外形特征

北椋鸟体型略小,全长约18厘米,背部闪辉紫色;两翼闪辉绿黑色并具醒目的白色翼斑;头及胸灰色,颈背具黑色斑块;腹部白色。与紫背椋鸟的区别在颈背斑块黑色且颈侧无栗色。雌鸟:上体烟灰,颈背具褐色点斑,两翼及尾黑。亚成鸟浅褐,下体具褐色斑驳。虹膜-褐色;嘴-近黑;脚-绿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大韩民国,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泰国,越南。

中国香港,台湾,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陕西、山西、宁夏、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云南、广东、海南等地。

生活习性

多栖息于平原地区或海拔500-800m 的田野以及营巢于树洞和墙缝中。繁殖于从外贝加尔至中国东北;冬季迁至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或迁徙经中国东南至华南及西南并海南岛。一般罕见,高可至中等海拔。

取食于沿海开阔区域的地面。典型的椋鸟沙哑哨音及嘶叫声。

养殖方法

北椋鸟可以与乌鸦用相同的方法饲养,北椋鸟的粪便多而腥臭,要每隔一天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同时应常使鸟水浴。可将鸟放在水浴笼任其自行洗浴,用喷壶淋浴也可,水浴后置阳光下晒干。水罐每天换水,因为吃软食常涮嘴,容易污染。

自幼羽至成羽期间教鸟“说话”最好,每天早晚空腹时教,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杂声音。教的话音节应先少后多,一句学会后再教第二句。每“说”清楚一次便赏给鸟喜欢吃的食物。象香蕉、昆虫等。需多次重复,一般学会一句需3—7天,能学会10句话的就是优秀者。

用学会说话的老鸟带最省事,教话时让鸟对着镜子见效快。至于八哥学“说话”必须给舌头动某种手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器官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成对饲养多在大的笼子或房舍内,安放树洞巢或木巢箱,有的动物园曾繁殖成功。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6: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