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成都一号
释义

简介

“五谷之王”苦荞,苦荞之王“成都一号”!”

“成都一号”又称“选荞一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生米脱壳的苦荞品种,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上高寒山区,土壤、温度、湿度等环境要素苛刻,种植技术原始,绿色无污染,其所含传统营养因子远高于普通苦荞,属苦荞中珍品!

特点

“成都一号”所含营养因子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11.9%2.71%,富含膳食纤维和硒,其膳食纤维含量为5.44%,栖的含量为0.041微克/克,籽粒中芦丁含量为1.79%。均远高于普通苦荞。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四川强劲奥林

苦荞历史

荞麦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很久远。早年的古文献中,如《神农书》《齐民要术·杂说篇》,虽有记载,但可能为后人所伪托。较晚的文献如《备急千金要方》白居易诗,那是确实可据的,从而可以证明我国在7世纪时,已有荞麦栽培。到了宋代,那就遍及大江南北。到了明、清,自东北至西南,全国无处不有。 荞麦自古受人重视,主要是由于它生育期短,适应性强,能经济有效地利用光热水土资源,能春播、夏播,秋播,也能冬播。在稻麦收获以后,天旱失收,甚至在秋粮收后,都可插种一熟。也可以同苜蓿,油菜混播。这对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复种指数和防灾济荒,都具有很大作用。其次,在用途上,荞麦子粒可作米、面供食用外,叶可含,稿秆可作药,还可充作饲料。关于荞麦的栽培技术,如密植,施肥、收获,以及荞麦畏霜,陈种子不宜种等生物学特性,古人也都有记载。 《神农书·八谷长生篇》(原书久佚,撰人不详) 荞麦生于杏。出于农石之山谷中。生二十五日秀。五十日熟。凡七十五日成。 南北朝后魏·贾思勰(6世纪30年代或稍后)撰《齐民要术·杂说》 凡荞麦。五月耕。经三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着子。下两重于黑,上头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梢相答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得所。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以)下黑子尽落矣。 南北朝梁·顾野王(543)揖《玉篇》(北宋·陈彭年等重修(1013) 荞,居妖切。大戟也。音桥。麦也。 唐·孙思邈(652)撰《备急干全要方》 荞麦味酸微寒无毒。食之难消。动大热风。其叶生食。动刺风令人身痒。黄帝云,作面和猪羊肉热食之,不过八九顿,作热风,令人眉须落,又还生仍稀少。泾邡以北,多患此疾。 五代晋·刘煦等(10世纪中)撰《旧唐书.吐蕃列传》,其地气候大寒,不生杭稻。有青 麦, 豆,小麦,荞麦。 明·李时珍(1576)撰《本草纲目》 荞麦(宋嘉佑年间见之),也叫荍麦(音翘)、乌麦,花荞(吴瑞语)。荞麦之茎弱而翅然。易长易收,磨面如麦故曰芥曰荍,而与麦同名也,俗亦呼为甜荞,以别苦荞。“苦荞,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炼五脏滓秽。” 明·宋应星(1637)撰《天工开物》 荞麦实非麦类,然以其为粉疗饥,传名为麦。则麦之而已,……荞麦则秋半下种,不两月而即收。其苗遇霜即杀,邀天降霜迟迟,则有收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