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邙 |
释义 | 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也叫郏山、北山。西起三门峡门,东止伊洛河岸。在今河南洛阳市北。旧说此山是陇山之尾,乃众山总名,连岭脩亘400余里。自东汉城阳王祉葬于此后,遂成三侯公卿葬地。后因泛称墓地。 汉梁鸿《五噫歌》:“陟彼北芒兮,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榖水》:“北对芒阜,连岭脩亘,苞总众山,始自洛口,西逾平阴,悉芒陇也。”唐韩愈《赠贾岛》诗:“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唐张籍《北邙行》:“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金元好问《北邙》诗:“驱马北邙原,踟蹰重踟蹰。千年富贵人,零落此山隅。”杜甫墓在北邙山,阵志岁《谒杜甫陵园》诗:“北邙埋骨众,名但子堪垂。甘受一椽漏,愿除千户悲。敬身推伪宦,伤世泻真辞。陵柏今苞茂,诗王继有谁?” 邙山山脉西起洛阳东至郑州绵延200余里,黄河故道之黄土山脉,沿线,历史上都被当地人称作北邙、邙山,查阅一下地图,邙山、北邙乡村不下20处,地形地貌极为相似,也是被沿线人民村作邙山和北邙的重要原因。山水相依,生态宜人。加上历史上三侯公卿墓葬于此,形成“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文化,具有宜耕宜养宜仙游的传统。河南秦王寨遗址--具有帝王雄风、文化龙脉双重历史文化,又有山水风景,成为当地最佳风水陵园(黄河纪念公园)。 北邙乡行政区划名称,归属河南省荥阳市管辖。 古称河阴。 代指后代多用北邙借指墓地或坟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 欧阳詹 《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叹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 《哀江南赋》:“鬼踯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