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岳庙(丽江)
释义

简介

北岳庙又名玉龙祠,位于丽江城北13公里白沙乡玉龙村,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记载,北岳庙始建于唐代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是丽江最早的庙宇。

地理位置

北岳庙位于玉龙雪山南麓,在白沙镇和玉峰寺之间的玉龙村,距离丽江县城10多公里,是玉龙山的山神庙。

看点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相传是“三朵神”的生日,人们都要着盛装前往北岳庙祭祀,俗称赶庙会。据说“三朵神”属羊,所以每逢羊年,庙会就特别热闹。

人文景致

全寺三进院落,由山门、花厅、厢房、鼎亭、大殿、后殿组成,占地2329平方米。院内大门上方写着"恩溥三多"四个大字,大殿正中供奉"三多"神像,当地群众因此又把北岳庙称为"三多阁",意为三多之家。大殿通高10米,正中塑三多像,左面是他的藏族大妻子,右面是白族二妻子,象征纳西族传说中藏族、白族、纳西族原属三兄弟的亲密关系。他们的正上方高悬“雪石北岳安邦景帝”以及“雪亮”二字(注意了,现存的联匾几乎都是1986年重修以后写的,只有这“雪亮”二字是土司木增手体的复制)。大殿的侧面塑着家将两名,左边一个叫“可什”将军,是“三多”的一员战将,右边一人叫“阿宝高底”,是“三多”的家仆。

庙内大殿右侧还有一棵圆柏,系建寺时所种,树龄已逾千年。树高22米,胸径约2米,树身虽已部分枯死腐烂,但主干仍挺拔苍翠,生机盎然,显出沧桑变幻。北岳庙与玉峰寺相映成趣,前去观赏万朵山茶的游客,多顺路观此唐柏。

据东巴经记载,三多属羊,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各地纳西族都到"三多阁"用全羊进行隆重祭祀,附近的汉、白、藏等族群众也进香朝拜。特别是二月初八"北岳庙会",成了纳西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三朵节"。

文献传说

据史料记载,唐初丽江归属吐蕃管辖,称丽江坝一带为“三赕”,后丽江归附南诏;南诏异牟寻时期,对境内的山川,进行“封禅”。王崧本《南诏野史》说:“蒙氏平地方,封岳渎,以神明天子为国步主,封十七贤,五十七山神。”所谓“封岳渎”者,即是封“五岳四渎”,这是南诏按五斗米道的思想所进行的封禅活动。此后纳西人开始建庙祭祀,忽必烈南征大理路过丽江时,又封北岳为"大圣北岳定国安邦景帝",此后祭祀更盛。据考证,南诏所封的“五岳”为:中岳点苍山,西岳高黎贡山,南岳蒙乐山,东岳乌蒙山,北岳玉龙雪山。“四渎”则指怒江、澜沧江、黑惠江和金沙江。

同时,在民间则流传着一个与"北岳"有关的白石崇拜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勇敢的纳西猎人,名叫阿布高顶,力大无比。一次他在玉龙山上打猎,追赶一只白獐,白獐跑到一块白石后面就消失了。猎人甚为奇怪,就将这块白石背着归家,当走到今北岳庙时,怎么也背不动了。人们认为这是玉龙山神之圣灵,于是就在此设像建祠供奉,称之为三朵白石神,取神名为"三多",纳西话美称为"恩溥三多",意为三多老祖,即丽江坝保护神。据说从此以后,人们常看见一个骑自马、穿白甲、执白矛的神将出没显灵,保护着纳西族人民的生命安全。久而久之,"三多"成了玉龙雪山的化身和神灵,成了纳西族的民族英雄、最大的保护神。

到了明代以后,民间传说又融入新的内容。三多成为木氏土司的一员战将,土司历次出征获胜,也认为是三多神在暗中显圣助战。土司术公还重修北岳庙,并铸大鼎大钟于庙内,亲撰《重修北岳庙记》碑文。清代改土归流以后,黑龙潭及一些纳西族聚居地也修建庙宇,供奉三多神像,甚至纳西旅藏同胞在拉萨也建起三多庙。据东巴经记载,三多属羊,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各地纳西族都到"三多阁"用全羊进行隆重祭祀,附近的汉、白、藏等族群众也进香朝拜。特别是二月初八"北岳庙会",成了纳西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三朵节"。 庙内大殿右侧还有一棵圆柏,系建寺时所种,树龄已逾千年。树高22米,胸径约2米,树身虽已部分枯死腐烂,但主干仍挺拔苍翠,生机盎然,显出沧桑变幻。北岳庙与玉峰寺相映成趣,前去观赏万朵山茶的游客,多顺路观此唐柏,每令游人叹为观止。

交通

从丽江县城乘坐到白沙镇的车后即可到北岳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