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姓名 字 生母 庙号 谥号 史称 生卒及在位年月 年号

①高云 子雨 — — ①惠懿皇帝 北燕惠懿帝 ?-407-409 正始 407-409

②慕容云 ②景宗皇帝

冯跋 文起 — 太祖 文成皇帝 北燕文成帝 ?-409-430 太平 409-430

乞直伐

冯弘 文通 — — 昭成皇帝 北燕昭成帝 ?-430-436-437 沿用太平

太兴 431年-436注:《十六国春秋别本》载追尊祖和为元皇帝,父安为宣帝,子永为太子。

北燕后妃表

君主 
 配偶 本名 职位 在位期间 备注

惠懿帝慕容云 1 李皇后 待查 结发之妻、正室,后成皇后 407年-409年 生太子慕容彭城。慕容云死后失踪

文成帝冯跋 1 孙王后 待查 结发之妻、正室,后成王后 409年-? 

2 宋夫人 待查 夫人 409年-430年 生冯爱居,被北燕昭成帝冯弘处死

3 斛律昭仪 待查 昭仪 414年-? 

昭成帝冯弘 1 慕容王后 待查 继室,后成王后 430年-435年 生王仁。被高句丽王处死。

2 王贵妃 待查 贵妃 待查 生冯崇、冯朗、冯邈。

民族关系

北方民族

北燕时期由于各种矛盾的不断激化而对北方的少数民族的控制力不断削弱,彼时的北方民族皆在迅速崛起。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辽西诸族也不断地增长对周政权以及北燕统治者的离心力,首先有所动作的应是东胡。据有的学者考证,东胡人有迹象开始向南方扩展,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南山根类型”的产生则证明了这一点。[3]笔者认为,这一时期的辽西局势恰好符合周宣王(公元前827至前782年在位)中兴之时在东北地区重振“韩侯之国”的历史发展特点。也就是说,由于东胡的南下以及北燕对东北诸族控制力的削弱,周天子需要采取措施以扭转走下坡路的东北局势,于是便册封“固安”之韩侯的后裔为新韩侯,重振“韩侯之国”,使其到“北国”,去经营秽、貊之地,以协助北燕治理东北,从而减轻北燕的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控制冀北和辽西的其他民族。

古籍记载

关于“韩侯之国”的重振之史事,《诗·大雅·韩奕》有所叙述。这是一篇叙事史诗,全诗共分六章,其“先写韩侯受封、领赏、饯别反国;然后补叙韩侯的婚姻状况,从而转入对韩国地理环境、物产情况的生动描述;最后写到韩侯所肩负的镇抚北方诸邦的重任,赞美之中,寄寓着厚望”[10]。关于“韩侯之国”的地望,持秽貊东迁说的学者多认为应在今陕西的北部,其“韩侯”的先人所封之地在周王畿之北。其实,关于韩侯,“春秋前有二韩:一为姬姓之韩,受封于武王之世,在今陕西韩城县南,春秋时被晋国所并。一为武穆之韩,受封于成王之世,武王子封于此。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南,即此诗的韩侯(据陈奂《传疏》)”。[11]从《韩奕》的内容可知,新封韩侯的先祖曾有功德于世,故而受先王之命封为韩侯,居固安境之韩城为侯伯。后君微弱,用失其业。今宣王以韩侯先祖如是,而当世之韩侯后裔颇多贤德,故于人觐之时复其先祖之旧职,使其到北国去经营追(秽)、貊之地。由此可知,所筑之新韩城自不是固安之城,其地应在秽、貊之地。至于具体在什么地方,史无明文。然而,学界对此则有所探讨。张博泉先生曾说:“定韩侯之方位可以从者有三点:一是与燕近,自不会在燕境内;二是韩侯被封在秽貊族之地;三是其地在周之北土的范围之内。”[12]当然,韩侯之国的“韩城”亦不会离北燕的实际控制区太远,因此,刘子敏先生认为该地应在今辽宁省阜新或北镇一带。[13]这种说法似有道理,因为阜新、北镇地区本是秽、貊的分布区。从《韩奕》的描述来看,韩侯赴任后,修筑城池,开沟挖渠,治理田亩,制定税则,政绩颇佳,其结果是秽、貊地区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并密切了同周朝的关系,朝贡之礼不缺。

辽西各族

在西周灭亡前后,辽西的局势亦急转直下,[14]北燕对辽西诸族的控制大大削弱,不得不将其势力向燕山之南撤退,而韩侯之国亦随之土崩瓦解,冀北、辽西诸族的反周浪潮空前高涨,以山戎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对北燕乃至齐国造成了严重威胁。司马迁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写到:“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畿灭者数矣。”这里记载的是春秋时代以及战国前期北燕的历史,显而易见,彼时北燕的处境是何等的窘迫。司马迁说的“蛮貉”,应泛指北燕北方的诸少数民族,而其中对北燕威胁最大者就是山戎了。

山戎威胁

山戎对北燕的威胁,史书有明文记载。《史记·匈奴列传》载:“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晋文公攘戎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这里提到晋文公(公元前636至前628年在位)、秦穆公(公元前659至前621年在位),显然所云应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彼时北燕之北是山戎,山戎之北是东胡。据史书记载,山戎不仅对北燕常常造成威胁,而且有时越过燕境,对齐国进行骚扰。

北方骚扰

来自北方的侵扰,北燕首遭其害,为了抵御山戎等族的南侵,北燕不得不向齐国请求救援。《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同书《燕召公世家》亦载:“(庄公)二十七年,山戎来侵我,齐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还。”同书《匈奴列传》亦云:“其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山戎走。”

在北燕北方造成威胁的绝非山戎一族,居于冀北、辽西诸族皆曾加入反周的行列,这些民族原来皆是殷商的方国或是附庸,是殷商“北国”的一部分,同周人的关系本来就存在着历史的矛盾。鉴于这种情况,重新征服这些民族,乃是安定东周政治局面的必然之举,因此,齐桓公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发动北伐战争的。《管子·小匡篇》载:“(齐桓公)中救晋公,禽狄王,败胡貉,破屠何,而骑寇始服;北伐山戎,制令支,斩孤竹,而九夷始所,海滨诸侯莫不来服。”其所到之地,“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貉”。从上述记载看,齐桓公征服的对象就有屠何和秽、貊,至少曾进军到医巫闾山的西麓。

东胡劲敌

东胡已成为北燕的北方劲敌,即使到了燕昭王在位之时,北燕尚且以其贤将秦开为人质前往东胡,这一方面说明燕、胡关系颇为密切,一方面说明北燕同东胡交往中的谦卑态度。但是,燕昭王执政之时,北燕已非昔日可比,燕昭王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广招人才,励精图治,国力大增。彼时之北燕业已兵强国富,有条件向东北扩张。

北燕扩张

北燕扩张的第一个目标是东胡的居地,然后才是古辽东之地。《史记·匈奴列传》云:“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里。”于是,北燕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辽西地区,并在东胡居地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四郡。随着时间的推移,辽西地区留居的东胡人皆融入燕人之中,昔日的夏家店上层文化迅速为燕人的铁器文化所替代。燕人在占领东胡大部分土地之后,又越过医巫闾山向辽东地区拓疆,并设置了辽东郡。

被秦开击走的东胡,又是居于何地?关于这一问题,《山海经·海内西经》有简略记载,其云:“东胡在大泽东,夷人在东胡东。”关于“大泽”所指者何,学界有不同说法,而其中应以“达来诺尔”的说法为确。《山海经》的这一记载,应是东胡被秦开击走以后的情况,亦即燕人建立前述五个边郡并修筑了北长城以后的分布区,彼时东胡已退居西拉木伦河一带,亦即原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井类型”分布区,换言之,东胡人回到了他的“老家”。后来东胡的历史,同匈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曾分化为鲜卑和乌桓两支。

关于创建者

冯跋中国十六国时期北燕建立者。409~430年在位。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冀州市岳良冯跋村)人。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祖父和,永嘉之乱时避乱上党(今陕西长子县)。父安,曾仕于慕容永,永败亡后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与慕容宝养子高云友善。宝弟慕容熙嗣位后,为政暴虐,冯跋斩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天王。高云以之为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高云为麕臣所杀,他平定叛乱,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2年。冯跋少时恭慎寡言,宽厚大度,勤于农事,深受父母钟爱。后燕慕容宝在位时,他官至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密谋除掉冯跋兄弟,冯跋遂与诸兄弟逃往深山野林。后与从兄万泥等人潜入龙城,杀掉昏庸暴虐的慕容熙,拥立慕容宝之养子高云为燕天王,改元正始,史称北燕。高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即位后,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历意农桑,勤于政事”,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发展农业生产;他“省徭薄赋”,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努力减轻人民负担;为了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冯跋在位22年,为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北燕保持稳定与发展可谓历尽艰辛。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杀跋子冯翼自立,改元太兴。太兴六年(436年),北燕为北魏所灭。

与朝鲜越南关系

407年,后燕高句丽族大将高云处死慕容熙建立北燕,后来汉族人冯跋成了北燕皇帝,统治着整个辽宁省,高句丽对北燕称臣。346年和356年,马韩中的一个小部落统一马韩诸部,建立了百济国,国王姓扶馀,系从北方南迁的高句丽人;另一弁韩中的小部落则统一了弁韩、辰韩诸部,建立了新罗国,国王姓金,系本地人士。朝鲜半岛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369年,倭侵占弁韩(今韩国庆尚南道釜山),建立任那地方,设“日本府”统治之。百济也成为倭的朝贡国。384年,佛教由东晋僧侣传入百济。391年,倭渡海大破百济、新罗。396年高句丽好太王征伐百济,百济臣服。但是,399年,百济又勾结倭,进攻新罗,倭军一时遍布新罗。400年高句丽派兵支援新罗,追至任那和加罗。404年,倭军侵入带方,又被高句丽打败。413年,倭改变策略,主动和中国南朝汉族政权修好,想借中国南朝的权威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剩余势力。438年,倭王要求南朝宋武帝封他为“使持节、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妄图取得在朝鲜半岛的霸主地位,被宋武帝拒绝。420年,南朝宋顺帝为了牵制强大的高句丽,将百济王封为“镇东大将军”,但新罗与南朝宋没有联系。出于同样目的,封倭王为“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北魏攻北燕之战

北魏延和元年(北燕太兴二年,432年),在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军连克北燕诸军镇的作战。延和元年五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南郊整训兵马,准备进攻北燕。六月,魏太武帝发兵伐燕,同时遣左仆射安原、建宁王拓跋崇等屯兵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以防柔然袭其后。七月,魏太武帝至濡水(今河北东北部滦河),遣安东将军奚斤征发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民众及密云(今属北京)丁零族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会师于燕都和龙(今辽宁朝阳)。魏帝经辽西至和龙,北燕石城太守李崇等十郡降于魏。魏太武帝以其民3万人挖围堑以困和龙。八月,北燕主冯弘派数万人出城挑战,为魏昌黎公拓跋丘、河间公拓跋齐所击破,死万余人。北燕尚书高绍率万余家保羌胡固,魏主攻之,斩绍。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带方(今辽宁义县北),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攻建德(今辽宁建昌西北),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攻冀阳(今辽宁凌源境),皆拔之。九月,魏太武帝引兵西还,徙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菟6郡民众3万家于幽州。点评:此战,拓跋焘部署周密,留兵防守柔然,挖堑围困和龙,从而为其拔除北燕其他军镇创造了有利条件。

词条 北燕
释义

十六国之一。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盛时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历二主,共二十八年。

简介

十六国之一。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盛时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历二主,共二十八年。 冯跋(?~430),字文起,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父冯安,慕容永时仕西燕为将军。西燕亡,冯跋东徙龙城,为后燕禁卫军将领。

基本资料

西燕亡,冯跋东徙龙城,为后燕禁卫军将领。慕容荒淫无道,407年四月,冯跋等杀慕容,拥北燕“大司马章”立后燕主慕容宝养子慕容云(即高云)为主。云称天王,以跋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军国大权。409年十月,云被其宠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又杀离班等,自称燕天王,仍以燕为国号,都龙城,史称北燕。430年九月,跋病死,其弟冯弘杀跋诸子自立。冯弘之世,北魏连年进攻,掠徙北燕民户。435年,弘遣使请高句丽出兵迎弘。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又攻龙城。五月,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奔高句丽。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 冯跋统治时,能留心政事,革除后燕苛政,简省赋役,奖励农桑,惩治贪污,社会较为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建立太学 , 选派二千石以下子弟入学读书,培养统治人才。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冯跋、冯弘都曾派遣使者到江南,当时南朝称北燕为黄龙国。

详细介绍

慕容熙荒淫无道,407年四月,冯跋等杀慕容熙,拥立后燕主慕容宝养子慕容云(即高云)为主。高云称天王,以冯跋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军国大权。409年十月,云被其宠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又杀离班等,自称燕天王,仍以燕为国号,都龙城,史称北燕。430年九月,冯跋病死,其弟冯弘杀跋诸子自立。冯弘之世,北魏连年进攻,掠徙北燕民户。435年,冯弘遣使请高句丽出兵迎弘。436年四月,北魏大军又攻龙城。五月,冯弘在高句丽军保护下率龙城百姓东渡辽水,奔高句丽。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

北燕“大司马章”鎏金铜印 辽宁北票冯素弗墓出土

冯跋统治时,能留心政事,革除后燕苛政,简省赋役,奖励农桑,惩治贪污,社会较为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建立太学,选派二千石以下子弟入学读书,培养统治人才。除以州郡治民之外,还以太子冯永领大单于,置前后左右四辅,推行胡、汉分治政策。冯跋、冯弘都曾派遣使者到江南,当时南朝称北燕为黄龙国。

帝王表

北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