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陈祺寿
释义

简介

陈祺寿(1863—1929),字星南,号兰宦,清末布衣。其祖籍河南,后迁江苏句容,因父辈科举寄籍丹徒,故自称“丹徒人”。

东台报业拓荒者

陈祺寿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出生于句容,自小家境贫寒,受父辈薰陶,聪颖好学,尤嗜经史,打下了较深的国文基础。光绪五年(1879年)陈祺寿十六岁,随全家迁东台,侨居于台城杨世沅家,充任杨家孩子的启蒙教师。杨世沅,字芷湘,号蘅皋,祖籍句容,东台城人俗称他家住宅为“杨家大楼”。 光绪九年(1883年),二十岁的陈祺寿受聘于东台西溪书院,担任教席之职。他多次利用书院假期之便,去邳州、合肥、广州等地协助编修地方志。在光绪九年至十八年(1883年—1892年)期间,陈祺寿先后为《邳州志》作序,为《重修仪征县志》、《镇江志》、《歙县志》、《列子释文》、《啸云轩诗集》等作跋,并将其收集于《且朴斋书跋》一书中。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1906年4月),合肥阁老蒯礼卿创建“国文研究会”,聘陈祺寿为会员;同年四月(1906年5月),蒯礼卿委派陈祺寿赴安徽芜湖,调查皖江中学学务;同年十一月(1906年12月),陈祺寿与同事好友吉城一道赴南京,就任上江公学堂国文教席。一年后,时任东台县官立中学堂堂长的夏寅官,邀请陈祺寿到东台县官立中学堂任教,讲授经学、文学、修身等科,一学期薪修一百八十银元。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陈祺寿和吉城分别为杨世沅所著《句容金石记》一书作序。宣统三年(1911年),经吉城推荐,陈祺寿和其弟陈培寿一起去安徽,均任庐州府中学堂教席。

清末时东台没有地方报,东台人只能订阅上海《申报》等外埠报纸。民国元年(1912年)春,陈祺寿自安徽回东台后,即着手自办《东台日报》,聘刘思诚、蔡公桥等人为编辑。时年二十二岁的戈公振经其伯父戈铭猷推荐,被聘为《东台日报》图画编辑,从此步入新闻界,后终成为一代新闻史学泰斗。民国《东台日报》于1912年8月1日正式创刊,用光连纸油印出版,报导时事新闻和文教评述,栏目新颖,图文并茂,开创了东台人自办地方报纸的先河。陈祺寿主办《东台日报》近一年,改由唐赞臣接办,后于1913年9月停刊。

1914年秋,陈祺寿应好友戈铭猷之请,为戈的祖父戈长龄撰墓志铭,并汇编戈长龄《漱泉山馆诗钞》一书。1919年12月,他又应好友周应芹、周应昌、周应铨兄弟之请,和戈铭猷合编《南庄辑略》一书,陈祺寿作序,次年由东台振华印刷所出版。1920年后,陈祺寿受爱国实业家张謇之聘,赴南通任南通图书馆馆长。1926年陈祺寿请张謇为戈铭猷《慎园诗钞》作序。该书经陈祺寿选辑定稿,海安县韩国钧题写书名,戈公振作跋,于1929年出版。1928年春,吉城因病去世,陈祺寿痛失好友,含悲撰写“告哀书”。

1929年2月5日(农历戊辰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陈祺寿因病去世于台城“杨家大楼”寓所,享年六十六岁,后葬东台城北郊。

陈祺寿一生以治学、著书、讲学为乐,国文功底深厚,其著作有《且朴斋书跋》、《武梁祠堂画像字考》等十余种。陈祺寿生前交游甚广,与张謇、韩国钧、夏寅官、杨世沅、戈铭猷、吉城、丁立棠、周应芹、周应昌、周应铨、鲍东甫等名人相莫逆。

陈祺寿生有二子。长子陈邦怀(1897—1986),字保之;次子陈邦聘。陈邦怀系全国著名的古文字和考古学家,年轻时曾任张謇秘书多年,1925年出版了吉城作序的《殷墟书契考释小笺》一书。1954年任天津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等职,一生撰写并出版专著九种。

陈祺寿弟兄二人。弟陈培寿,字辅卿,生于1867年,清光绪年间举人,1930年任东台县立中学国文教师。曾撰写《东中校歌》,其歌词为:“揽胜楼何高高兮,校之中央;有阶梯可登兮,万方斯望;集合九区佳子弟,雍容肃穆,志坚强;学兼中外兮,文化发扬。如琢如磨兮,与世偕藏。”

陈培寿生有二子。长子陈邦福,字墨迻;次子陈邦直,后改名陈直,字进宜。陈邦福一生专攻甲骨文,撰有《殷墟霾契考》等专著三种,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在徐介臣主办《东台报》任过编辑。陈直撰有《殷契賸义》等多部专著,1960年后任西北大学古汉语教授。((吉家林、程可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7: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