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特加 |
释义 | 北特加是十八世纪中叶,中国汾酒的高级酿造师在俄罗斯,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结合汾酒的酿造工艺,酿出的适合晋商自己口味的一种美酒。此酒是在中国北面的地方酿造的,故第一个字曰‘北′,后面沿用伏特加两个字“特加”,意喻特意加工酿造,同时还能兼顾当地的语言习惯,“北特加”,整体则表达了此酒是在中国以北的地方酿造,具有异域风情,集中外酿酒工艺之精华,中西合壁,可与世界名酒伏特加酒媲美。二十世纪末,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再次将这配制秘方加以调整研制。它是汾酒集团最前卫的战略性品牌。 十八世纪中叶,由于俄罗斯对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此时清政府将中俄贸易统归恰克图一处,于是一些在张家口做生意的晋商,北上恰克图设庄立号,经营茶叶生意。之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俄国商人及俄政府重视,生意逐渐做到俄罗斯各地,并在当地设立茶庄分号。 为了保证茶叶质量,讲究信誉,晋商采取了茶叶收购、加工、贩运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从福建武夷山将加工好的红茶。砖茶一路运到俄罗斯境内的莫斯科、多木斯克、耶尔古特斯克、赤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巴尔纳多、巴尔古金、比西克、上乌金斯克、聂尔金斯克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全长13000多里路, 形成了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万里茶路”,这在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外贸易发展史上, 又一次开辟了一条光彩夺目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茶叶之路”。 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在俄罗斯的山西人也不断增多,而这些出门在外的山西商人一些生活习惯总是难以割舍,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带上一些山西的汾酒,在异地来上那么两口,这心里才觉得比较舒坦,这在当时遍布全国的晋商中,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有一些商人,干脆把汾酒酿酒师一起带到当地,开起了酒作坊,这样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求,还可以开发一下当地的酒业,多一个赚钱的行当。此举也为其他有条件的晋商竞相仿效。而身在俄罗斯的晋商同样也不例外,不仅如此,而且俄罗斯地处寒冷地带,更需要借酒来暖暖身子骨,可山西到俄罗斯路途遥远,汾酒带多了不方便,仅这一点日常所用根本不够,且山西人对俄罗斯的酒又适应不了,于是,汾酒的高级酿造师被晋商带到了寒冷的俄罗斯,利用当地的原材料结合汾酒的酿造工艺,终于酿出了适合自己的美酒。除了自用以外,剩余部分还可以外买,不过,这得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并且要入乡随俗,要适合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当时在俄罗斯盛行着一种烈酒,名叫伏特加,俄文(:Водка) 现在的英文(VODKA),由于当时俄文中开头的字母酷似中文‘北′字开头字母“B”的发音,而且此酒是在中国北面的地方酿造的,故第一个字曰‘北′,后面仍沿用伏特加原来的两个字“特加”,意喻特意加工酿造,同时还能兼顾当地的语言习惯,故将此酒定名为 “北特加”,整体则表达了此酒是在中国以北的地方酿造,具有异域风情,集中外酿酒工艺之精华,中西合壁,可与世界名酒伏特加酒媲美,当时的北特加酒风靡整个俄罗斯及部分欧洲国家,被当时的外国人称为“中国人的伏特加”。 到了二十世纪末,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再次将这个具有数百年历史,融中外酿酒工艺于一体的配制秘方,加以调整研制,又经历了数十年的精心开发,北特加酒再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是汾酒集团最前卫的战略性品牌,是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纯正清香型与国际流行口感及中西方酒文化相融合的经典之作,是专为时尚、流行的现代人打造的汾酒品牌中最具差异化的新产品。“北特加”酒所具有新包装、大容量、洋品味的独特风格,在白酒类品牌中,堪称独树一帜、个性十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