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塘 |
释义 |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基本信息北塘区是无锡市三个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无锡中心商贸区的西北部,面积31.5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31万。 北塘特色北塘是江南灵秀之地 境内有风光秀丽的江南第一山――惠山、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黄埠墩等名胜古迹。在川流不息的古运河畔,近代科学家徐寿、民意艺人阿炳等留下的深深烙印,使北塘人文底蕴越发深厚。 北塘是交通便利之地 地处京沪铁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沪宁高速公路构成的交通要地,火车站、汽车站近在咫尺,境内主要道路与沪宁、锡澄、锡宜、宁杭等高速公路相连接,前往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无锡机场极为便捷。 北塘是商贸繁华之地 明清盛极一时的“无锡米市”就源于北塘,林立的钱庄、布行、山货行使北塘成为无锡近代商贸业的发源地。近年来,北塘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了以胜利门、青石路为核心,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特色的中心商贸区,并培育了全市唯一的一条旅游餐饮特色街――青石路旅游餐饮商贸街,使北塘在锡城享有“食在北塘”的美誉。 北塘是开放活力之地 北塘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已成为众多海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兴业发展的新天地。目前已有美国、日本、香港、台湾、韩国等外商投资企业百余家。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北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今日北塘今日的北塘,既传承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洋溢着现代文明的时代气息。面向未来,北塘人民将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紧紧抓住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突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主题,以人为本,倾力打造“活力北塘、山水北塘、和谐北塘”,努力把北塘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安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塘街道街道概况北塘街道位于滨海新区中北部,原塘沽区北部。南邻塘沽海洋高新区、北抵汉沽航母主体军事公园,西到黄港渡假村,东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20183人(2006年12月),其中农业人口7590人。辖4个社区、4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文化宫社区。以水产品养殖、海上捕捞为主。京山铁路横贯南北,津京塘高速穿越东西。北塘炮台遗址在杨北大街东段北侧。传统花会“娘娘驾”享誉京津地区。 区划沿革[沿革]1951年建北塘镇,1957年改街道,1958年改北塘公社,1962年复置街道,1980年复建镇,1988年改为北塘街道。1997年,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1.5万。地处永定河、蓟运河、潮白河三水汇流处。京山铁路经此,辖西河沿、景兴利、文化宫大街、杨家场、东前街、东后街、创建里、杨北大街、新北里、前庄、青坨子11个居委会。 邮编代码[邮编]300453 [2008年代码]120107009:~001文化宫社区 ~002西河沿社区 ~003东后街社区 ~006杨家场社区 ~203宁车沽东村 ~204宁车沽北村 ~205宁车沽西村 ~206宁车沽南村 ~400八一盐场 附录宁车沽乡位于塘沽区北部,距区政府25千米。1958年由宁河县划入,属北塘公社,1966年改宁车沽公社,1983年置宁车沽乡。1997年,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0.7万,辖东村、南村、西村、北村、创业村、杨北村6个行政村。 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一个渔村"金邦玉带"是古时候对地处蓟运河畔北塘自然风貌的形象称谓。意思是说,流经北塘的蓟运河像玉带,而北塘是蓟运河发祥的金邦。北塘,东临渤海,西枕京山线,南距塘沽十余公里,北与汉沽接壤。明永乐二年(1404年)形成村落。早期居民为随"燕王扫北"的移民。最初庄名曰十二铺。据说山西郝氏兄弟二人携全家人丁来此定居,搭了十二个窝铺,因而得名。明永乐二年,山东陈氏家族,从水路行止此地,沿河岸搭起了许多窝铺,其势非郝氏可以伦比。庄名渐渐被陈家堡(铺)所取代。庄名改称北塘,在塘沽称"南塘儿沽"时期。当时的塘沽人称北塘为"北塘儿沽",所谓"塘"乃地势低洼之意。后来,源于称呼之便,逐渐演变为"北塘"。 历史上的北塘,战略地位险要,因地处蓟运河入海口,历史上称北塘。它与塘沽、新港、大沽并为首都和天津门户。1860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两国联军从这里登陆,直捣北京城,放火将有"东方明珠"之誉的圆明园烧成一片瓦砾,从此,北塘被世界知晓。认识北塘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始于明嘉靖年间。《明史兵志》中说:"自世景倭患以来,沿河各大都会多设总督"。世景即明嘉靖皇帝,鉴于当时倭寇在我国沿海肆虐,侵我疆土,扰我边民。为攘外患,于沿海险要处构筑系列防地。大沽口宿重兵,领以副总兵"。北塘口被视为大沽口东北面的侧翼防地,遂筑炮台两座,并设千总把守。北塘在清代被划归直隶省顺天府管辖。道光二十年,芦台添设通永镇总兵府,把北塘炮台扩建为五座。即在北塘北面的青坨子、蛏头沽和南面海滩站各建炮台一座。至此,称五营四哨。即东营及南营(又称"双垒")、北营(蛏头沽炮台)、花营(青坨子炮台,因处花丛中而得名),独标营(海滩站炮台)。东营为大本营,设统领一人。其它四营为哨营,设哨官一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即八国联军入侵的第二年,北塘明清两代的海防设施,依照《辛丑条约》规定被拆除。民国初年,北塘和塘沽同隶属于河北省宁河县。届时,北塘称宁河县第四区。设警察分驻所,协同群众团体"商会"和地方武装"保卫团"办理公务和负责地方治安。民国四十六年(1935年)塘沽脱离宁河县而自成一个行政区。这时北塘仍属宁河县管辖。但行政机构不再是商业色彩的商会,而是由各阶层知名人士组成的乡公所。后来又由乡公所晋为镇公所。直到一九四八年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