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沛钰 |
释义 | 人物简介陈沛钰,号寿山一民,1936年出生于山东广饶;1958年考取山东艺专,从师关友声、黑伯龙、于希宁、柳子谷、张彦青、张鹤云、单应桂等教授,修业5年;1963年毕业后在文化馆从事40余年的美术、书法工作。 社会兼职有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燕京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客座教授、中韩艺委会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1964年,他创作的国画《古津新渡》入选全国美展,并应邀赴京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山城重庆》、《战油海》、《侠女》、《孤岛原野一瞥》等近百幅作品在国内外书画大赛、展览中获奖;他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部分作品被收藏、入编画集,尚有数百幅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海内外艺术机构、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陈沛钰作品编入《中国书画家大词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录》、《世界书画家经典》、《当代书画家精品集》、《百家画库·中国美术家陈沛钰专集》等数十部辞书画集。 人物生平陈沛钰,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现为艺术学院),在该校中国画专业修业5年。当时,山东艺专的国画教研室可以说是兵强马壮,教学力量很强,省内的一些著名国画家均云集于此,如于希宁、王企华、张鹤云、张彦青和已故的黑伯龙、关友声、柳子谷等。 陈沛钰有幸受到这些老前辈们的教诲,艺事大进,为其后来在国画创作上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一方面在垦利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一方面怀着饱满的激情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生活,歌颂时代,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生涯。 1964年,正值建国15周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美术作品展。陈沛钰和乍启典合作的《古津新渡》通过一个繁忙的渡口,描绘出新中国建设的新景象,颇具新意,在省里候选送京的大量作品中脱颖而出,先入选华东地区美展,后入选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得到观众和书界同行的好评,许多报刊都予以刊登介绍。展出结束后,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对一位刚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青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也是很大的鞭策。以后他不断地有新作问世,这些作品中不少被选入省或全国美展,如《战油海》、《金浪滔滔接天河》、《红色卫生员》、《夏锄》等。 纵观陈沛钰上世纪60—70年代的作品,多是在单一模式下创作出来的,难免有当时的烙印,但由于他的作品具有生活气息,笔墨技巧也比较熟练,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艺术也迎来了建国以后最好的时光,画家们的创作思想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在陈沛钰的笔下渐渐地融进了更多的自己心灵与生活的对话,融汇了更多自己对艺术感受,他像同时代的艺术家们一样,在艺术中找到了自我,这使他的创作思想更加活跃和奔放,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样和自如。最近,他把一批新作拿给我看时,作品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正像他作品中所描绘的那些水中畅游的鱼儿,那些在空中飞翔的鸟儿一样,使人感到舒展和自然。 陈沛钰的画走向了一个自由的境界,在他的花鸟画部分,我很喜欢《香祖》、《不怕风吹大雪飘》、《孤北原野一瞥》、《鱼满塘》等。《鱼满塘》富有情趣,用笔用墨洒脱自然;《孤北原野一瞥》,唤起了我对鲁北孤岛的回意,那无尽的原野,那茫茫的苇丛中突然惊起的小鸟,既富有生机又使人感到一丝的悲凉。我很难说陈沛钰的国画已经尽善尽美,但他却是用心灵去作画的,这对一个画家来说是最最重要的。 陈沛钰的山水画得到关友声和黑伯龙先生的亲授指点,受二位老师的影响也较深,他拿着他的《山城重庆》请黑老师指点时,受到老师的称赞,欣然为他在画上题字。从他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和《高峡出平湖》两幅作品里都可看到黑伯龙老师的影响,因此说陈沛钰在山水画方面有着较深的传统功底,更由于他深知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一不可改变的规律,他极重视到生活中去体验和写生,他要以自己的实践去做到“搜尽奇峰打草稿”。80年代,他走遍泰山、黄山、峨眉山、青城山、华山等名山,一边写生作画,一边沿途广交画友,共同切磋技艺,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于是画艺大进。 画如其人,陈沛钰刻苦好学,朴实无华,诚实可亲,因此从他的画中透出一种醇厚质朴之气,给人以亲切之感。陈沛钰已进入花甲之年,正是出作品的好年龄,以他对艺术赤诚的心和勇于攀登、敢于跋涉的精神,相信他将登上艺术的更高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