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美苋 |
释义 | 中文学名:北美苋 拉丁学名:Amaranthus blitoides S. Watson 别称:美苋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石竹目 科:苋科 属:苋属 分布区域:北美以及中国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 英文名:Prostrate Amaranth 简介北美苋(学名:Amaranthus blitoides)为苋科苋属的植物。分布在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的地区,见于田野或路旁杂草地上,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体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伏卧或斜升,从基部分枝,绿白色,无毛或近无毛。叶片倒卵形、匙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25毫米,宽3~10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有凸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上面灰绿色,有光泽;叶柄长5~15毫米。花单性,雌花,雄花混生,集成花簇,花簇腋生,比叶柄短;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约3毫米,先端急尖,有芒尖;花被片通常4,稀5,卵状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2.5毫米,淡绿色,先端稍渐尖,有芒尖;雄蕊3;柱头3。胞果椭圆形,长2毫米,环状开裂,上部带淡红色,近平滑,比最长的花被片短;种子圆形,直径约1.5毫米,黑色,稍有光泽。 繁殖一年生草本。生于田野、路旁及荒地上,常在瘠薄干旱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有时侵入中耕旱作物田及菜园危害,但发生量很小,不常见。种子繁殖,花果期8~10月 。 生态危害北美苋(Amaranthus blitoides)来自北美,1875年在中国辽宁出现,目前在北京已有记录。原产北美的近缘种白苋(A. ablus)于1935年被记载,在华北和东北归化,但上述两种比较少见。而来自热带美洲的反枝苋(A. retroflexus)和刺苋(A. spinosus)、来自热带非洲的皱果苋(A. viridis)在中国成为分布广泛的有害杂草,影响夏秋季蔬菜的生长。 为害特点一般性杂草。有时侵入中耕旱作物田及菜园危害,但发生量很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