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岭村 |
释义 |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北岭村位于木植街乡政府以南,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东邻汝阳县靳村乡。全村辖9个村民组(北岭、坡根、南场、西凹、后河、下沟、阳坡、其龙沟、半截沟),分布在汝河两岸山坡下,河沟旁。村域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全村总面积9。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亩,林地面积12060亩,村庄面积227亩,总户数197户,612口人。另有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段甲岭镇北岭村、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北岭村等几个同名村。 1、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段甲岭镇北岭村北岭村位于段甲岭镇人民政府以南约200米,北与京哈公路相邻,南与京秦铁路相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现有常住人口730人,土地耕种面积680亩,农业种植小麦和玉米。 经济作物的种植有大棚瓜菜和果园种植。其中,大棚占地200亩,以暖棚为主,现有品种黄瓜、西红柿、甜瓜;果园占地面积50亩,以黄元帅、富士苹果为主;陆地菜100亩。 在养殖业方面,有养殖品种牛、猪、羊。其中牛的养殖户100头,猪的养殖现存栏400头,羊的养殖数量有100只。 个体企业有汽车运输10户,灰窖厂10个(经营白灰产品),砂粒厂(中型规模3家)及个体经商户8户(服装、商店、五金交电、餐饮)。 2、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木植街乡北岭村村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红土岭,此处人口集中,由引得名北岭村。 全村共有21个姓氏,王姓29户,宋姓28户,韩姓26户,张姓23户,赵姓15户,李姓12户,刘、陈姓各11户,高、孙姓各7户,席、胡姓各5户,许姓4户,黄、任、乔姓各3户,闫、杨、申吴、贺姓各1户。 据韩氏族谱记载,其族于明洪武年间山西洪洞迁入洛阳(今伊川)。清嘉庆年站从伊川水寨转迁于此,距今200余年。宋姓、王姓、高姓、赵姓等虽无宗谱可究,但迁入祖茔至今已历十几代,可能是清道光以前迁此。 经济产业 北岭村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红薯。经济作物有花生及中药材。建国初期粮食亩产30-40公斤。70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全面进行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制止了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也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2003年粮食产量达323吨,亩产780斤。 2003年底,全村畜存栏100头,生猪饲养量150头,山羊250只,长毛兔500只。 建国初期森林茂盛,大跃进行时期遭到毁灭,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大造林力度,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同步进行,林业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栎树、杨树、桐树、山萸肉,板栗、花川等。 2003年底有商户10家,从业30余人;筑路队1个,从业40余人;另外每年有百余人外出务工。 上世纪50、60年代曾有铁业加工作坊1个,砖瓦作坊2个,木业加工1个,随着时代的变迁,砖瓦作坊已不复存在。 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马桥镇北岭村北岭村位于马桥镇,全村538户,总人口1826人,耕地面积1677亩。新农村建设:自去年以来,对村内吃水管线进行重新铺设,实行一户一表,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对村内污水沟进行输通修理,保证村内排水畅通,协助镇政府对起马路北岭段两侧进行绿化。产业结构:以粮食作物种植业为主,少数村民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第三产业以运输业和服务业为主,村内小型个体私营企业3家,主要以生产加工制造业为主。 4、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北岭村截止到2007年,南岭乡北岭村共有92户,247口人,耕种着359亩土地,是中科院院士范守善先生的故乡,是南岭乡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几年来,该村的干部群众以名人故乡为荣,一步一个脚印地打造着“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实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目标。 2002年该村投资2.5万元,完善饮水工程,引水上山,扬程180米,彻底解决了人畜吃水困难。 2003年投资46.5万元,铺装了一条2.5公里长的出村水泥路,实现了南岭乡“村村通”水泥路零的突破。 2004年投资24.3万元硬化了村中大街小巷,达到了水泥铺街户户通。 2005年投资97万元,盖起了建筑面积76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和文化大院。 2006年投资37万元,修建了一条1.5公里长的环村水泥路,栽种了50亩优质核桃树,进一步对农民住宅环境实行了“三化”整治。 今年,投资43万元,精心打造“气化村”。他们大力开展了以户用沼气为主的新能源建设,采用了“一池三改”的户办沼气模式。投资30万元兴建万只养兔场,发展农户养猪200头,以气促养,以养养气,以气养农。该村在乡农户共计60余户,除去单立老年户与子女合用一沼气池外,全村只用建设50个8-16立方户用沼气池即可覆盖全村。为此,他们采取了“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典型引路,建池自愿,统一培训,统一建造,农户出工,集体出钱,村里免费为沼气户提供2头猪源”的方法,加快了户办沼气进程。到目前为止已有22户点火使用,28户在建。预计10月底全面完成“一池三改”任务,彻底告别做饭用煤的历史。 随着沼气的投产使用,该村许多用户已亲身体会到了使用沼气清洁、舒适、方便、投入少、收效高的好处。养猪一项每年户收入即可增加1000-1500元。北岭村依托沼气能源,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养猪、养兔,走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等良性循环农业的道路,促进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5、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北岭村江西省吉水县盘谷镇北岭村,家家户户种植凉粉草,较高的经济效益使这个偏僻的山村走上富裕之路。 凉粉草,俗称煎草,属藤生草木植物,有清热消暑解毒之功效,是夏秋季节人们喜欢食用的一种饮品的主要原料。北岭村有种植凉粉草的传统,掌握了一套种植、采集、贮藏工艺。因为整套工艺耗时耗力,且凉粉草对土质、水分要求极严,严格按操作程序才能保证凉粉草的质量,故吉水县方圆数百里的几个县都鲜有种植成功。凉粉草从端午起一年收割4茬,效益是种植水稻的近10倍。近年,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北岭农民改变小打小闹习惯,300多户人家户均种植凉粉草1.5亩以上。村民周林根上年种了1.4亩,纯赚1.2万元,今年则扩种到2亩。现在该村不但90%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而且全村看上了有线电视。 6、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北岭村北岭村是一个小山村,四面环山,全村人口仅有45户160人,耕地面积为460亩,并且全部为山地,村民们先前仅靠种植地瓜、花生等作物维持生活。在“村村通公路”工程实施前,村里只有一条由石子铺成的“蹦蹦路”,行车、走路十分困难。那时,该村也是当地出了名的穷山村。 2000年,苍山县局(分公司)根据北岭村实际,将其纳入烟叶种植发展村范围,积极进行烟叶生产政策宣传。北岭村村委会一班人通过算账对比,决定试种一年烟叶,村党支部书记高付宝带头种了6亩烟叶。 这一年,全村种植烟叶12亩,建起了两座小烤房。在烟技员的精心指导下,当年烟叶获得了丰收,亩均收入达1300元,村民们初步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在当年的村民大会上,高付宝对全体村民说:“今年种烟丰收了,种烟户赚了钱,烟草公司的帮助和扶持大伙儿也都看到了,没啥多说的,明年我们还要多种烟。我希望大家把烟叶种好,让咱们村成为种烟专业村。” “科学种烟就是好” 2005年,苍山县在烟叶生产中开始全面推广大棚育苗技术,走“科教兴烟”之路。北岭村的老烟农李荣富带头自筹资金建起了两个育苗大棚,烟草公司也选派了具有丰富经验的烟技员到该村负责技术指导,帮助烟农搞好烟叶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 在大棚育苗环节,当地烟农在烟技员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烟草公司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假植、剪叶及烟苗出棚前,及时喷洒烟用农药,以有效防治烟草病毒病。经过努力,他们终于培育出了无病壮苗。 在起垄施肥环节,针对当地土地比较瘠薄的状况,他们加大起垄高度,并采用双侧条沟施肥法,适当增加氮肥用量,采取团棵期追肥的方法。同时,适当使用土杂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并举,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他们切实做到了提前预防、综合防治,严格落实一系列技术措施。 …… 种烟行不行,效益说了算。有了烟技员和烟农的不懈付出,尽管当年发生了洪涝灾害,北岭村的烟叶仍然获得了丰收,所产烟叶油分足、质量好、产量高、效益好,烟农们真正找到了一条“科教兴烟”之路。当年,李荣富共种植烟叶15亩,纯收入两万多元。此后两年,在继续坚持先前“科教兴烟”有关措施的同时,当地烟农又在烟技员的指导下,采取叶面补钾、补硼等叶面喷肥技术,连续两年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科学种烟就是好!”李荣富高兴地说道。 2006年,烟草部门加大对当地烟叶生产工作的扶持力度,投入10万余元帮助该村打了机井、修建了水池、铺设了管网,基本解决了村民们“靠天吃饭”的难题。此外,烟草部门又投资近20万元修建了9座密集型烤房,有效解决了烟农使用小烤房烘烤下部烟叶易烤烂的问题,使烟叶烘烤质量得到有效提高,烟农们真正尝到了种烟的甜头。 目前,北岭村已经户户种烟,成了名副其实的烟叶种植专业村。“我们村虽然人口比较少,土地比较贫瘠,但只要天气不是太干旱,在烟技员的科学指导下,我们通过合理施肥,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烟叶一定会获得丰收。再说了,地块小也有地块小的好处,通风透光性好,烟叶得病少、质量也好。相信在烟草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高付宝对该村发展烟叶生产的前景很看好,说这话时,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中村镇北岭村北岭村位于中村镇西北方向,距镇中心约10公里,南与上阁村相邻,北与宋庄村接壤。全村三个村民组,85户,农业人口258人,耕地面积660亩,林地面积2547亩。 村中无依托企业,没有经济来源, 2009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经济基础薄弱。村民世代以种地和养殖为生,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远远达不到致富水平。 现在村中兴起了许多养殖户,09年山鸡养殖规模突破3000余只,土鸡养殖突破2000余只,养羊达到900余只。虽然有发展养殖的优势,但无奈于缺少资金,以致规模乃至生产技术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很难有大的经济效益。养殖户一年忙活一年到年尾仍是入不敷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