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冷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北冷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温徐路中段,是北冷乡政府所在地,是北冷乡第一大行政村,全村共有 1161 户,人口5180 余人,耕地面积4950 亩,19人村民小组,党员76 名。 新农村建设2008 年村被列为焦作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以经济发展产业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农民教育经常化,乡风民俗文明化,村务管理透明化为目标。以“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方针,对照我县确定的各项任务,逐一分解落实。 在硬化道路方面,改革开放后,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富裕起来,村内集体经济不容乐观,村内道路常年失修,雨天道路泥泞,群众出行困难。广大党员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村干部的努力下多言筹集资金,如今在村内主要几条干道的陆续修通,总投资金 58 万元,总长度 2580 余米,解决了雨天出行难的问题。 在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北冷村虽然是大村,但文化活动场所几乎没有。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在村中心位置建一文化中心及文化广场,如今这一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广大群众学习、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在有线电视方面: 2008 年我村安装有线电视达 970 户,入户率达到 90% 以上。既给广大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又提供了脱穷致富的信息。 在生活饮用水方面: 2007 年在全体村干部、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村群众无一户漏掉都吃上了放心水。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 在村内路灯照明方面:几年来,两委班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村内东西南北共计 48 钉街道全部安装上路灯,村内电线杆上杆杆有路灯,解决了人民群众夜里行路难的问题,有效控制了很多的不安定因素 。 北冷村在前进,北冷村在发展。如今的北冷村条条水泥路宽阔平坦,夜幕临的时候村内灯火辉煌,街道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局面。如今的北冷村文化大院及文化广场逐步完善,卫生长效机制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有线电视已逐步遍布了村内的每一个角落。村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招商引资,计划生育,治安稳定,植树造林等各项工作都在全乡前列。 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6亩(其中:田89亩,地107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258.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2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5.02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50亩;草地200亩;荒山荒地200亩,其他面积690.9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有116户饮用井水,有1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4.44%)。有36户通电,有2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69.44%和69.4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户(分别占总数的94.44%和47.2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0亩,有效灌溉率为30.6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7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48万元,占总收入的44.19%;畜牧业收入7.56万元,占总收入的23.07%(其中,2006年内出栏肉猪120头,肉牛14头);林业收入0.58万元,占总收入的 1.77%;第二、三产业收入2.40万元,占总收入的7.32%;工资性收入7.75万元,占总收入的23.65%。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7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2人(占劳动力的51.85%),在省内务工20人,到省外务工22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36户,共乡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农业人口164人,劳动力8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4人,参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0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2户,占农户总数的33.33%。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礼乐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洛党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 人,其中小学生14人,中学生9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9.4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250个(劳均3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级财务收支状况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