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兴古城中学 |
释义 | 『学校校史』(创办初期(1969年9月—1976年) 演变阶段(1976年—1983年) 发展阶段(1984—1986年) 提高阶段(1986—1996年) 创新阶段(1997——2004年7月) 传承、融合阶段(2004、8——2005 )) 『学校概况』长兴县古城中学坐落于太湖西南岸的雉城镇,创建于 1972 年, 2004 年 9 月新迁校址,目前占地面积 160 亩,建筑面积 46000 平方米。 2008 学年在校学生 3374 人,教职工 203 人。 30 多年间,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1997 年以来,学校经历了“生源危机、苦教苦学、优教优学、科教科学”的发展阶段;确定了“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的共同认识;坚持“三个面向”、创建 “三个文明”,营造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柔性化德育环境。全校教师在沈月龙校长、金斌校长的带领下,经过实践创立、完善并发展了立足校本的“三同六步”课堂教科研活动模式,尝试了“作业改革”、研究了“综合实践”、探索了“评价体系”,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师资力量』学校科研氛围浓厚。目前已独立承担省级课题 6 项,市级课题 14 项,县级课题 69 项,中国教育学会子课题研究 2 项。 2000 年以来学校完成的研究课题获国家级学会一等奖 1 项,中央教科所二等奖 1 项,获市基础教育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5 项,省三等奖 1 项。在国家、省、市级学会,教科所、教研室获奖和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计 500 多人次。 1997 年来教师县、市、省级业务比赛,先后有 500 多人次获得奖励,其中获市一等奖以上 45 人次。 1997 年来学校还孕育了省优秀教师 1 人,县名师名校长 6 人,县教学明星 1 人,县市省教坛新秀 22 人,县市教学能手 5 人,县教改之星 5 人。 『学校荣誉』1999 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先进单位”、“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科研兴校 200 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示范学校”、“市一级初中”、“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县课程改革先进实验学校”, 2005 年起又获得了省Ⅰ类标准化学校、省示范初中、“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省校本培训特色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市卫生先进单位”、“市绿色学校”。 2008 年 1 月,我校转为县属初中。一年来,学校经县教育局考核获得了“学校管理优秀奖”、“ 学校平安创建优胜单位”、“ 初中毕业升学率先进单位”、“ 校长办学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基层教育工会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等荣誉,还获得了“湖州市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校史』创办初期(1969年9月—1976年)在动乱中诞生,一九六九年初,全国掀起了一股公办小学下班大队办、社社办中学的浪潮。一位青年的教师——朱竞贤同志,肩负公社党委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给予的使命,于一九六九年九月,在金陵桥邵家村办起了小学附设初中班,招收新生二十多名,教师就是朱竞贤一人,教学内容:学“语录”,大批判,办学一期,一九七O年二月,初中草药班迁移到高山岭小学,教师增加一名,民办教师周雪栋。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在公社党委和贫管会的领导下,组成了城郊公社中学筹建小组,公社党委委员吕抱伟兼任组长,吴舜时(当时称贫管会支持日常工作),张定栋(当时是古城大队支部书记),朱竞贤(具体负责筹建工作)。 校址在雉城镇南门古城山,当时古城山是坟墓累累的空杂地。在一无资金,二无师资,三无设备的情况下,经过五个多月的奋战,造起了五间简易竹架瓦房,三间简易厨房兼宿舍, 教师从小学中拔,从社会知青中选,开办第一学期教师有:朱竞贤、吴金娥、周雪栋、洪言直、李炳祥等人,报收新生一个班,五十八名学生,另从高山岭附设初中班并入初二一个班,学生四十四名,开设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农机常识等。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公社建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学校由贫下中农代表、教师代表组成学校管理委员会,管理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文革”中的学校,其特点是:课程内容是学“语录”、大批判,教育质量是只讲年数,不要分数。队队办初中,社社办高中,到一九七七年九月学校办有四个高中班,拥有高中生二百三十四人,初中因队队办,故只招收三个初中班。 演变阶段(1976年—1983年)一九七九年,全公社初中布局进行了调整,八O年完成了撤并戴帽初中班,初中二年制改为三年制,全社只有一所初中,学校规模发展到九个班级,学生四百七十一名,教职员工十七名。学校在调整过程中,内部管理体制也随着改变,取消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体制,实行了校长制。在调整中发展,首先是教师的素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八一年全校实现了清一色的公办教师;二是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有了改变,合格学历的教师比重不断增多,八三年全校教师二十六人,其中本科毕业二名,专科毕业八名,中师毕业十二名,高中毕业三人,初中毕业一名。 发展阶段(1984—1986年)古城中学,由于在“文革“中创立,发展盲目,资金无源,开办时所建校舍,均属竹架盖瓦,工程质量差,到八三年全校的校舍,都成了危房。八三年十月间,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宋勤同志,来校视察工作,听取了学校的汇报,为改善办学条件,统盘考虑知城地区中学布置,决定行拨款伍万元,并由公社负担部分经济,新教学楼一栋,但由于当时公社种种原因未能实行计划。八四春,公社新党委对教育十分重视,党委书记梁纪坤同志,副书记殷柏生同志,及分管委员臧金山同志,多次来校实地研究,把建设中学教学楼项目列为八四年全乡重点项目之一,投资五万元,并积极争取县教育的投资,后经多方努力由县教育局投资八万元(总投资十三万元),于八四年六月由长兴县二建公司重包承建这一工程项目,洪桥乡建筑队施工,八五年七月二十二日竣工验收,教学楼总面积一千二百八十六平方米。新教学楼的建成,为古城中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物质基础,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安心本校的工作,彻底改变了校貌。 八六年由雉城镇教办,从集资经费中拨给学校二万零四佰元,学校自筹资金五千多元,新建了校门、传达室、水泥马路(七百六十九平方米)、水泥球场一个(四佰三十二平方米),水泥阶梯步档等。 自八三年至八六年学校自筹金三千多元,添置了理、化、生试销品框十多个,实验桌两套,配备了专职代管员,办起了理、化实验室。从八一年下学期开始,师生共同劳动,开辟了一个运动场,植树美化校园。 学校规模通过调整,稳步发展,八六年下半年普及了初中教育,全校共有十个初中班(初一四个班,初二三个班,初三三个班)。 八四年十二月,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办起了古城中学五金厂,经营纸制品,投资伍千元。 学校固定资产七三年时三万一千零四十元,八六年学校固定资产已有二十六万九千六佰四十五元八角九分。校舍由危房变成了洋房。 提高阶段(1986—1996年)学校面貌得以改变后,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到提高,学校重视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关注学校办学经费的筹措、关注教师的切身利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1986年开始,实行教育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实行了课时补贴制,打破大锅饭,多授课多拿钱,并采取考勤奖、教学成果奖、班主任工作考评奖、升学奖、控制流生奖、学生竞赛成果奖等办法,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从1986年开始,初三实行分流教学,即2.5+0.5,对初三学生在第二学期实行分流,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各类职业教学。此间,学校举办过缝纫班、油漆班、机修班、电机修理班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到了谋生的一技之长。 1988年,学校为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利用原校舍6间,新建简易房9间,与周有福合资兴办了“古城工艺服装厂”(后1997年停办),工厂法人代表为丁伯民,为学校开展劳技课、“裁剪缝纫课”提供了实习场地,也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积累了一定的资金。1993年学校与镇属4所学校又联合办起了雉洲工贸公司,1995年该公司停办。1989年,学校为解决部分教师住房困难,在校园西南角建起了一幢三层六套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为330平方米,总投入为9万人民币。1994年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增多,学校为解决教师住房困难,组织教师进行了集资建房的措施,本次建房共15套,每套76.6平方米。 1990年开始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长足的提高。1988年由于徐宁、佘志达、潘亚萍等老师的调入,骨干力量得到加强。1990年学校在全县首创了学校中层干部任免制度,由学校提名免去两位教导主任,并从年青骨干教师中新提拔两位教导。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途径提高文化和教学水平。1991年起,学校开始举办向全县开放的“春满校园”教学研究活动,启动了“学校搭台、教师唱戏,展示才华” 的研究工程。为扩大教师视野,学校不惜工本派人参加县、市、省级教研活动。当年的俞素英老师,原系高中毕业,学校通过创造条件,让她函授直至本科毕业,1997年俞老师成了湖州市首届教学明星。 学校通过几年的内部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领导班子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从业精神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1990年时任初三毕业班班主任的佘志达老师,住家与学校只一墙之隔,他却坚持与学生一起住校,早上带领学生晨跑。次年中考,杨军同学的“三合一”考试成绩居县第一、湖州市第二,高中毕业他考入清华大学。1994年毕业生戴峰考入湖中,高中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 随着学校声誉的逐步提高,县教育委员会和稚城人民政府投入165 万元,拆除了校园北侧旧校舍,新建了教学楼。 创新阶段(1997——2004年7月)旧貌改观,管理巩固,质量渐升,1994年李国胜校长让贤,沈月龙校长上任。以质量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用科研兴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成了这一阶段领导和老师的共同追求。[制度创新] 1997年,学校五届二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长兴县雉城镇古城中学常规制度》,该制度从校风、教风、学风、干风、校训、奋斗目标、职业道德、考勤、补贴、考绩、奖励、教育科研、医疗互助、后勤保障、财物管理等十九个方面作出了规定。从此,学校便有了古中特色的教师教学成果“捆绑式”考核奖励办法。“医疗互助”为蒋思德、沈永清等老师解决了高额医疗费用的20%—25%。2003年,学校按照“长兴县社会劳动保险政策”为学校教职工办理了“长兴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手续,原“医疗互助”制度随之取消。 1999年,学校因建章立制颇有成效,适应了教育战线学校民主建设的新形势,通过层层考核,先后被湖州市教育工会、浙江省教育工会评为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1年学校又被长兴县总工会评为长兴县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师训创新] 在“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办学思路指导下,1996年下半年,沈月龙校长,窦俊龙副校长一行到上海,苏州等地参与教研取经活动,受外地“三同课”及“说课”等教研形式的启发,语文老师俞素英参加市教学明星评选活动又带回了“说课”经验。于是,校园内出现了“三同课”和“说课”等研究尝试活动。起初,校长室、教导处将外地做法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先请俞素英老师和窦俊龙副校长进行说课理论指导和现场说课示范,然后分别组织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个以“说课”为重点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参与的培训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作为校长的沈月龙又带领校行政一班人,征求教师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于是一个以“同年级,同学科,同教材”和“选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定课”这“三同六步”命名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研活动模式便正式诞生了。 1997—1998年“六步”流程以“说课为重点”。97年在中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的基础上,学校借鉴外地“说课”经验,制定了《古城中学“说课”参照》,并且按此标准在各个学科开展了“说课”活动。1999—2000年“六步”流程以“上课”为重点。1999年夏,校园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洪水侵袭,校舍遭到不同程度损坏。但教师立足课堂,搞好教学教研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此阶段学校通过校内互动与外校联动的形式,先后与县、市范围内的十多所学校开展课堂教研活动,还以举办“春满校园”教学研讨活动的形式向全县教师展示课堂教研活动。2000年3月,学校举办了第三届“春满校园”课堂研讨活动,全县100多位教师参加了观摩与研讨,分管教育的县教委王勤副主任对12位施教者在课堂上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用诱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未知的做法十分赞赏。本次活动长兴报、浙江教育报也有了片段报道。从此,“古中教师课上得活、新、实 ”的赞誉不胫而走。2001—2002年“六步”流程又以“评课”为重点。学校为避免评课出现同水平反复的现象,当年分管业务的金斌副校长提出了“理论+实践”“共性+个性”的“评课五要点”,鼓励大家大胆创新,不拘一格评亮点。于是一个要求明确,评价多元的评课活动得到了健康发展。 2001年学校教研科研化的做法,得到了县教研室的肯定并开始向全县推广。2002年学校被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确定为浙江省科研兴校二百强。 2003年4月18日,为迎接新课改,学校以语文组“自主感悟、独特体验”为主题构建了 “三同六步” 过程性活动平台,举办了第四届“春满校园”活动。 同年5月,学校全员发动,抗击非典。但是教学活动秩序正常,教育科研没有放松。学校将《“三同六步”课堂教研活动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大量材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写成阶段性报告参加了市级评比,结果获得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随后此报告又获中央教科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3年学校又以申报省级研究课题的形式提升自己校本培训的质量。2004年2月《以“三同六步”教科研活动模式为载体实施校本培训策略的研究》课题被省教科院立项。 “三同六步”的研究与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长足发展,教师的个体成绩和学校的集体荣誉不断取得。1998年至2004年8月,学校向外输出了3位校长,2位副校长,2位乡镇领导,几十位优秀教师,学校声誉不断看好,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育人创新]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1997年的五届二次教代会对学生的科学管理提到了重要议程,制定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生管理制度。推行了值周班检查制度和“一日行为规范考评”的做法。 1999年起,学校德育工作以“成功教育”为特色,各个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积极贯彻“成功教育思想”,许多学生从失落走向成功。2000年,“夸夸我自己”的班会活动被县、市、省三级报纸刊载。 2001年沈月龙校长从改变传统作业的弊端,提出了“作业改革”的设想,着手从“主题性作业、层次化作业、个性化作业、实践探究性作业、综合性作业五大方面进行改革。 2001年学校成为湖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县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推出了评选“十佳教师”、“十佳学生”、开辟“点将台”、建立30米宣传长廊等途径,宣传学生在运动会、艺术节、科技周以及其他各类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002年我校由教科室牵头向省教科院申报了《初中新课程作业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后该课题被正式立项为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从此学校实现了独立承担省级科研课题零的突破。 2002年10月8日,《古中校报》创刊号与全体师生见面,从此学校大事、师生喜事,学生的文章、书画、劳技作品等在校报这块园地中得到了展示。但由于办报经费涉及增加学生经济负担等原因,校报于2004年6月停办。 2003年,沈月龙校长从人本关怀的角度提出了以“学生自我目标达成训练”为手段的提升教学质量方案,率先初三年级中推行,各位班主任老师,每月进行行为目标、知识目标的教科室负责进行质量跟踪分析,全面规范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同时也很好地引领了本地区同类学校的办学思想与理念。 8年中,学生能力得到明显提高,1998、1999、2000、2001、2003五年县举办科普知识竞赛,我校学生每次都获得第一名,实现了科普竞赛的五连冠。其中1998年参加了湖州市少年百科知识竞赛,在全市五个代表队中我校选手同样获得第一名。2003年11月湖州市教育局、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湖州市青少年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我校15项设计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三位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省二三等奖。1997年至2004年长兴县6次中考,我校共有16名学生进入全县前10名行列,其中有施律、奚燕、李景雯、郑杰、吴志明5人分别获得全县第一的总成绩。 [设施更新] 1995年新教学楼建成,1997年在校学生数已从1993年的608人增加到718人,教师数从1993年的43人增加到53人。2001年长兴县人民政府争创教育强县,学校校舍配置、教育装备等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县、镇两级人民政府,拨专款44万添置教育装备,并通过县、镇、校三方筹资的办法,共投入150 万元,新建了实验楼(35万)、翻修了大操场(25万)、拆建了旧食堂(87万)、绿化了整个校园。昔日泥巴操场,石屑道路,破旧校舍得到彻底改造。花坛草坪,绿树成荫。精品的古中,得到了精致的打造。到2002年在校人数已达1353人,教师数增加到81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育成绩不断刷新。随着我县撤并乡镇(1999年包桥、长桥、下箬、后漾、雉城合并,命名为雉城镇,2000年长桥乡、新塘乡又并入),中小学布局调整,规模办学趋向日见明朗的形势,古城中学异地搬迁工程在2003年2月开始启动。 为使新校园的顺利建成,雉城镇人民政府在县、镇财政拨款的同时,采取了向学校教师借款的办法筹措建校资金,古城中学、包桥中学、长桥中学教师积极响应,为建设工程顺利竣工作出了应有贡献。 传承、融合阶段(2004、8——2005 )2004年8月,新校建成,三校合并,人才汇聚。学校提出了传承、融合、发展方略。先后开展了“文化建设大家谈”,坚持7年之久的“三同六步”课堂教科研活动得到稳步推进,“课堂开放日”、“一课一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做法继续实行,有利于学生心理、品行、学识增长的“达成方案”在三个年级段全面铺开。抓安全、抓规范,同时实施了行政值夜、立交桥守护制度。为适应新的形势,学校又从实际出发,改革了老校区管理模式,实施了以年级组管理为重点的分级管理做法。11月,全体教职工通过民主推荐产生了新的工会委员和七届教代会代表。同月在校教科室牵头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基础上,通过了湖州市教科所评估小组评估,我校成了长兴县首家湖州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12月,在顺利通过省级课题结题鉴定和湖州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验收的基础上,校教科室积极筹办了以教育科研为主要内容的课改巡礼活动。本次展示活动学校教师学习借鉴,积极参与,四小、实验初中、后漾中学、泗安镇中部分教师也莅临研讨。 学校德育工作开始走上“他律—自律”之路。 “六不”教育活动,三项文明(“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寝室”)评比, “十佳学生”、“综合素质优秀奖”、“思想道德优秀奖” 评选活动。强化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学生文明程度得到有效提高。 2005年初,我省教育厅下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17条禁令。我校坚决贯彻“17条禁令”,按标准课时上课,不额外征订学习资料。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作业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家庭作业在1小时之内。学校和教师不得早于8时组织学生上课。教师不能组织不住校的学生进行晚自修。为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学校继续推行作业改革措施,许多教师进行了探究作业、分层作业、社会调查与实践类作业设置。 由于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思路清晰,改革措施到位,内涵发展有实效。4月4日,沈月龙校长赴省教育厅参加了“浙江省初中校长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巡回报告团。先后在舟山、台州地区进行了以本校“三同六步”、“作业改革”科研化为主要内容的巡回演讲。此后,浙江教育信息报专题刊发了沈月龙校长演讲内容的选段。 4月5 日,省、市两级记者到我校采访了贯彻省教育厅“17项禁令” 的情况。4、8日湖州在线新闻转载湖州晚报关于我校《大社会搬进小课堂》的报道;4月22日浙江日报《长兴中小学让作业更精彩》的报道,其中较多的文字报道了我校让“设计图纸、调查报告”走进课堂的事例。 4月19日,由我校主办,县教育局教研中心协办的第五届“春满校园”系列展示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分“课堂展示”、“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教研科研成果展示”、“学校教学设施展示”四块内容。陈虹霞、李国平、朱国忠等15位老师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思品、社会、体育、音乐、班会、心理辅导、综合实践活动等11个方面进行了展示。本次活动,县教育局教研中心正副主任及各个专业研究员亲临现场听课,来自全县初中学校的190位老师参加了全程活动,再一次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成长构建了有效的平台。6月,语文老师陈虹霞为我长兴县首次开设了一堂(省教育厅教研室县乡)三地互动的远程交互式课堂教学研讨课,接受了全县乃至全省网络实况观者的大检阅。学校独立承担的首个省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获得省基础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2004年8月—2005年7月,学校的创建工作出现了良好态势。先后有“省Ⅰ标准化学校”验收、“省级示范初中”评估验收顺利通过;“古中网站”顺利 开通;县“十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评估验收通过;长兴县首个青春期教育基地挂牌,“共青团古城中学团校”和“共青团古城中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站”建成;食堂分级管理模式正常运行;方便门诊、心理咨询室、谈话室每周开设,从不关停;省校本教研示范初中创建自评报告正式申报。 2 005年秋,原下箬初中拆除,二分之一的师生并入古城中学。在校学生再次增多,达到了2816多人,教师人数达到180人。 回首古中,三任校长,众多良师,已经写下历史辉煌。展望未来,贤才汇聚,传承创新,必然谱写历史新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