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哈地区 |
释义 | 概述长哈地区,即长春、吉林、延边、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地区的总称。又称大长春都市圈、长哈都市圈。包括长吉一体化、长吉图国家战略、哈大齐工业走廊三个发展区域。其中长吉图国家战略是长哈地区的发展核心。 东北亚总部长春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对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产生辐射作用 长春东北亚总部经济模式倡导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俊江向记者诠释了创建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的主旨和设想。他说,目前东北地区还是一块外商很少涉足的处女地,还有很多投资机遇。另外,中央也在部署,在财力、物力、政策等方面加快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在长春建立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的设想,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长春市的对外开放程度,构建东北与国际接轨的通道。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戴选国认为,东北亚六国各自的资源、生产要素不同,它们之间要进行经济互补,就得有一个各国进行资源替代的战略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在什么地方最合适呢?长春地处东北亚的地理中心,正好坐落在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的哈大工业带的中段,建立一个东北亚地区资源配置中心,对哈大两头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都能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戴选国表示,长春市的会展经济发展比较好,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东北亚博览会对集聚各国客商、集聚全球生产要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个博览会,可以把吉林省建成一个集聚各国资源、吸引国际紧缺要素的平台,这样对东北亚总部基地的形成也会起到桥梁作用。 发挥长春承载能力优势,挖掘东北亚总部经济发展潜力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网络设施,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及现代化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是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李俊江表示,长春是全国著名的科技文化城和智力密集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几位,拥有雄厚的技术人才储备。但是,多年来,长春这种优势和潜力一直没有发挥好。因此,长春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加快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为总部基地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长春创建东北亚总部基地,还有几项工作有待于加强和完善”,戴选国说。一是加强长春市的承载能力,加快长春市与吉林市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步伐。要充分利用吉林市丰富的松花湖淡水资源和电力资源,推进都市化进程,形成一个庞大的共同市场、一套共同的基础设施来支撑总部经济。 大长春都市圈大长春都市圈是东北振兴的支撑点 对内对外交通便利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开阔,位居东北三省的中心,是未来东西走向的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交会点,处于中国辽、吉、黑、内蒙古四省区通衢的十字要冲,南可联结中国辽东半岛沿海城市,北可通过黑龙江省向独联体和东欧各国拓展,东可经珲春、图们江口岸通往朝鲜、韩国、俄罗斯,西可由白城地区与蒙古交往。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长春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巨大经济链条中最关键的一环,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和物流中心。目前,以长春为中心的18条干线公路和铁路连接省内外各地,已经开辟的39条国内外航线的长春国际机场,将使长春的对内对外交往更加便捷。 老工业基地实力雄厚长春是著名的“汽车城”。一汽集团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现代化汽车科研生产基地,汽车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汽车工业产值占长春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工业发展基础好”,这是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兵对于做强做大长春的第二个理由。除了汽车,长春的客车、摩托车、拖拉机等也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春客车厂是国内较大的铁路客车、地铁客车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目前在全国运行的3.5万辆铁路客车中有近90%是长春客车厂生产的。另外,机械、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前有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基础,现有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长春市又处于工业增长加速时期,正是打造‘大长春’千载难逢的机遇!” 科技文化强势助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采访中众多专家屡屡强调。有数字为证:长春市有100多所科研、技术开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1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多万人,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重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长春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尤其是在光学电子、精密仪器、激光技术、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和汽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目前,长春依托光电产业和医药产业的特色优势,正在全力建设国家生物制药高科技产业基地,打造长春中国“光谷”。而作为国家“科教兴国”先进城市之一,长春拥有39所高等院校,其中主要由5所部属院校合并而成的新吉林大学,更是目前亚洲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之一。这些基础条件,哪一样不证明着长春强劲的科研教育优势? “电影城”、“文化城”,这些公认的美誉是长春人的骄傲。投资15亿元人民币、总占地100公顷、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的“长影世纪城”,它的诞生为“电影城”的绚丽添上重彩的一笔,凝重了“电影城”的分量;而即将落幕的第八届长春书市和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更是人气旺盛、交易火爆。据了解,作为长春市的邻居沈阳和哈尔滨也都举办过这样的活动,但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效果上都不如长春市,后来都不了了之。长春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孙文杰一语道破其中奥秘:长春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城”,文化底蕴浑厚,知识分子比例高,长春市从1992年起就开始普及高中段教育,而北京实施才仅仅3年。“知识就是力量”,拥有如此强大的文化优势,长春何愁做不大做不强? 城市化进程大势所趋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现代化的“火车头”,而解决“三农”问题则是城市化进程的咽喉要道。吉林省是农业资源大省,长春市是农业资源大市。据长春市政协常委、吉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窦森介绍,长春有186.6万农村劳动力,每个农村劳动力人均年纯收入约为3000元,离小康水平相差甚远。而没有农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社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富裕,就谈不上全社会的共同富裕,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决城市化进程。要做大城市,必先做大城郊。推进长春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减量化,既是长春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所需,更是重担之中的重头。 光荣与梦想同在,时势造英雄。瑰丽的“大长春”之梦激起长春人的雄心壮志,但理智的长春人知道,还有一些劣势因素牵绊着长春发展的脚步。“大长春”的梦想离我们有多远?请关注本报“加快长春城市化进程系列报道”之二———“大长春”之梦离我们有多远? 大长春之路事实上,长春市已经有所作为。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长春市政府新一届领导上任之初,就提出要做大做强长春市的战略目标,即重点对长春中心城区的功能进行调整和转移,适度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强化中心城区的商务、金融、贸易、信息等第三产业服务功能,建成具有良好商务服务、文化、科研、信息交流等职能,把长春建成一座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 2003年7月,长春市政协召开了推进长春城市化专题论坛,来自社会各界的委员、专家建议打造卫星城,构建大长春。至此,“大长春”的概念正式浮出水面。 8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应邀做客长春,厉先生一句关于“欲振兴吉林,必先做大长春”的表述,再一次点燃了人们心底对“大长春”的热情与渴望。 8月1日至3日,带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对辽宁省、黑龙江省视察之后,最后选择了在长春召开座谈会。对于这个细节,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兵敏锐地判断,此举证明了长春的区位优势,即处于辽、黑之间的长春,可以利用中心城市拉动战略起到杠杆和桥梁作用。 王兵副教授的意思是说,长春的区位优势既是振兴东北的支撑点,更是做“大长春”的支撑点。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指由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市经大庆市到齐齐哈尔市,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37.1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经济园区。这三个城市形成一条直线,从哈尔滨到大庆,从大庆到齐齐哈尔,各100余公里,因此辟建于高速公路两侧的是一条约长200公里的工业走廊。 “哈大齐工业走廊”除哈大齐三市外,还包括沿途的肇东和安达两个县级市。“龙头”是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突出高新技术,大庆以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业为主,齐齐哈尔以装备制造为主,而肇东和安达则以农业副产品加工、轻工业等为主。 “哈大齐工业走廊”计划用15年时间建成,将分三步发展。2005和2006年开发100至150平方公里,启动招商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期目标是从2008年到2010年,开发255平方公里。2020年完成其余400多平方公里的开发计划。整个走廊以能源、化工、装备、汽车、食品、高新技术六大板块为主框架,构筑现代产业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