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印刷学院 |
释义 | 北京印刷学院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文化学院印刷系,1961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消文化学院,将印刷系并入轻工业部所属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基础上改建为北京印刷学院。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已成为工、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传媒类普通高等学校。 中文名:北京印刷学院 创办时间:1978年 类别: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现任校长:王永生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办学宗旨:“立足首都,服务全国” 办学特色(1.注重工科与文科结合 2.突出艺术与科技结合 3.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办学优势(构建了以印刷、出版为特色的学科专业群 形成了由“专、本、研”构成的办学格局 打造了我国印刷出版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 建立了“服务首都、贴近行业”的就业模式 赢得了北京市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双重支持 “校地企”联合培养人才取得了明显收效) 学校介绍简介学校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文化学院印刷系,1961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消文化学院,将印刷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印刷系基础上改建为北京印刷学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经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传媒类大学。学校以“立足首都,服务全国”为办学宗旨,肩负着为我国印刷、包装、出版等媒体与传播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组长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艺术人才培训中心”。 专业设置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初步形成了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管理、传媒艺术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在研究生、本科、高职三个学历层次的办学格局上,现有新闻传播学、美术学、设计学、科学技术史、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七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出版硕士、艺术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印刷工程、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数字印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编辑出版学、广告学、英语、文化产业管理、传播学(数字出版)、艺术设计、绘画、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等23个本科专业;有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技术、印刷设备及工艺、包装技术与设计、版面编辑与校对、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出版营销)等8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生6900余人。 办学条件学校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拥有体系完善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其中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出版产业与文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和期刊研究所为省部级科研机构。学校与国内著名印刷、出版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98个。印刷出版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印刷博物馆建在校内,展陈面积4,600余平方米,馆藏品26,000余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73,990,100元;多媒体教室79个,语音教室10个,多媒体和语音教室座位数9,625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和语音教室座位数140个;教学用计算机2,668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37.82台;图书馆藏图书89.83万册、电子图书17.5万册,生均图书116.87册。 校园文化学院构建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研究计划”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现有各类校级学生组织30余个,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际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大奖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英语口语大赛”、“首都高校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国际、国家、北京市的竞赛类活动中,累计获奖达400余人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满足部分学生出国深造的发展需求,学校与美国俄亥俄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英国波恩茅斯大学、莫斯科国立印刷艺术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国外大学建立了有长期合作和交流关系,开展学生交流、联合培养项目。 人才培养面对新科技革命对媒体与传播业和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带来的划时代变革,以及首都“三个北京”建设,尤其是“数字北京”、“都市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实施,学校牢牢把握并紧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媒体与传播业发展的脉搏,对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办学重点等作进一步的谋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印刷、出版等传媒类专业为特色,工、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传媒类大学,使学校成为国家和北京市印刷、出版等传媒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校领导党委书记:郑吉春 校长:王永生 党委副书记:刘超美、郑文红 副校长:蒲嘉陵、党繁义、许文才、王关义 纪委书记:宋海宁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740名,其中专任教师433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164名。专任教师中正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6名,副高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54名,共计200名,占教师人数的46%;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21名,占教师人数的74%。获中国印刷最高奖“毕升奖”2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森泽信夫奖”4人,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6人,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2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2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2个,创新人才10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5人;聘长江学者2人任学校讲座教授,聘院士1人任我校兼职教授。 办学特色1.注重工科与文科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为了适应印刷出版业对编辑、设计、出版、印刷、营销、管理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十分注重加强工科与文科的结合。在学科建设中,学校在构建印刷工程、包装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工科专业学科专业群的同时,构建了编辑出版学、广告学、英语和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文科和管理专业的学科专业群,使工科专业与文科、管理专业群形成相互支撑。在培养方案中,为提高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设置了自然科学类、人文类、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美育与艺术类、外语类、经济与管理类课程平台,在工科专业设置了“出版概论”、“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学”、“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在文科专业设置了“文科高等数学”、“自然科学概论”、“印刷工艺学”、“模拟图书印刷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通过学科支撑和课程交叉,突出了印刷与文化、出版与技术、工科与文科的结合,体现了人才培养中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统一,使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2.突出艺术与科技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技术运用能力。印刷技术与艺术的内在紧密联系在高质量的印刷品上得到综合反映。印刷品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仅现代出版传播的发展对印刷品质量提出高标准要求,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对印刷品质量也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在印刷等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融入艺术教育,突出对学生科技能力与艺术素养结合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美育模块,同时针对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等专业需要,开设了《平面设计基础》、《版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艺术类课程,使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使他们在掌握工科技术知识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文字、色彩、版式设计和造型设计等艺术知识和表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育人和教学效果。在艺术人才培养中,学校在加强艺术学科建设的同时,率先在艺术教育中融入印刷、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工科知识,开设了多媒体艺术设计、网络艺术设计等新型专业方向,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艺术设计中,填补了国内艺术教育领域的空白。具有我校特色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3.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印刷出版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特点,学校历来重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结合,科学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占四年总学时20%的实践教学学时,精心设计和完善印刷出版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规划和优化设计,形成了结构合理和内容丰富的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为了加强工科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建设了由“印刷工程实习中心”、“机械工程实习中心”、“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印刷文化教育基地”等构成的覆盖印前、印中和印后各技术环节的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实际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了加强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校建立了数字出版、电子商务和信息仿真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数字出版和信息处理、传播设备与软件,为学生提供“出版过程模拟仿真”训练,学生通过模拟实操训练,掌握了选题策划、编辑、输入、排版、打样、输出、装订、发行全流程的模拟出版过程,使学生在文字表达、出版流程、信息处理技术和出版营销等环节得到了综合锻炼与提高。为了增强学生对印刷出版业的了解,加强生产实践能力,学校还在全国印刷、出版、包装、机械、电子等行业的79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提供了组织保障。 办学优势为了发展中国的印刷出版高等教育,培养祖国急需的印刷出版高级专门人才,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印刷学院。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传承中华印刷文明,不断探索印刷出版教育规律,构建学科体系并优化育人模式的历史。 构建了以印刷、出版为特色的学科专业群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编辑出版学和艺术设计专业为主的专业群,跨越工科、文科和管理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以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以信息视觉再现和传播为学科核心的现代印刷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和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以信息传播和管理为学科核心的现代出版学科体系;建立了与现代印刷出版传媒业配套的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艺术设计、绘画、印刷工程、包装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构成了系统完整的学科专业群,为培养印刷出版人才搭建了学科专业平台。 形成了由“专、本、研”构成的办学格局根据国家印刷出版等传媒业的发展需要,学校由建校初期的印刷工艺、印刷机械两个专业逐步发展到目前的6个研究生专业、20个本科专业、8个高职专业,逐步建立起本科、研究生和高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教育格局,高职培养操作型人才、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生培养研究型人才,适应了印刷出版等传媒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建立“专、本、研”联动机制,不仅为“专科、本科”教育提供了学科和智力支撑,而且也为专科学生、本科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校内通道。自建院以来,培养了各类、各层次印刷出版行业所需人才3万多人,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印刷出版等传媒业的发展。 打造了我国印刷出版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经过五十年的努力,学校在国内印刷出版等传媒领域中已产生重要影响,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学科建设协作小组”组长单位。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和中国编辑资料研究中心、期刊研究所和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我校学术骨干在国内印刷、出版、包装以及相关学术和行业组织中担任一系列重要职务,对国内印刷出版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还承担了多项国家有关印刷出版领域中的重大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在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突显了学校在出版、印刷等传媒领域的学术交流、知识创新、服务咨询、高级人才培养的优势地位。 建立了“服务首都、贴近行业”的就业模式学校根据“立足北京,服务首都,贴近行业,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在培养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所需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同时,还根据国家印刷出版等传媒业发展的需要培养行业性人才。行业办学的特色打造了我校毕业生特有的就业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和国家印刷出版等传媒业的蓬勃发展为我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的毕业生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等出版单位和中国造币总公司、雅昌企业集团、华联印刷有限公司等印刷企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北京高校前列。 赢得了北京市和新闻出版总署的双重支持学校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市属高校,划转以后,不仅得到北京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且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贯的支持。为了培养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和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需要的更多高素质人才,北京市政府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签署了《共建北京印刷学院的协议》,协议约定: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北京市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出版人才培养的基地,协议双方要从学校软硬件、学科专业、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设以及改革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署共建”不仅为学校赢得了北京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的地方支持,而且赢得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各地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等的行业支持,地方和行业的双重支持对学校的发展、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等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优势。 “校地企”联合培养人才取得了明显收效学校以“校地企活动周”为平台,积极挖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管辖的行业优势资源,驻地大兴区辖区内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包装产业园等的地方优势资源,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资源等,开展“校地企”联合培养人才方面的探索,形成了“雅图仕定向培养”,“佳信达职业经理人”,“金光就业见习”等一批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项目,搭建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平台,每年有300余名同学参与各类项目的锻炼。通过开展“校地企”联合培养人才,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解决了“培养?就业”之间脱节的问题,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参与项目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在参与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就业。 学校位置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北路25号 邮编:102600地铁四号线延长线,学校东门紧邻地铁清源路站A口(西北口)学校的正门(东门)正对清源西里公交站:(可换乘410、456、610、631、631快、937支6、954、957快、940、937支1等)。2011级新生有疑问可以加群bigc北印新生2011(54550010)进行交流。 新闻出版学院2010年11月18日北京印刷学院成立新闻出版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2010年11月17日北京印刷学院成立经济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