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查理斯·大卫·基林 |
释义 | 人物简介查里斯·大卫·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现代气候变化的先驱。率领小组在位于美国夏威夷岛的名为莫纳罗亚山的活火山站开展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绘制了著名的基林曲线,提供了最为关键和另人信服的证据。 人物生平1928年4月20日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 1948年在伊利诺斯大学获得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学士学位; 1954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加州技术研究所作博士后,开展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时,开始对观测大气中CO2的含量问题感兴趣; 2002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2005年6月20日,这位受到全球学者,尤其是气象学家爱戴的严谨的美国科学家科学家,在和孩子徒步旅行时因心脏病发作离开了我们。 相关事件19世纪末,有科学家提出温室气体可能会影响温度,但是大气中CO2增加的可能性却因为相信海洋会吸收大部分增加的含量而没有受到关注。那时科学界普遍认为,理论上大气中CO2的含量会因为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出现全球尺度的变化,但因为人类工业造成的增加的CO2到底是累积在地球大气中还是被海洋和陆地植被所吸收则没有任何认识。 然而在1950年代,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2位科学家罗格·雷维尔(Roger Revelle,1950-1964年人海洋所所长)和汉斯·聚斯(Hans Suess)最早认识到,海洋作为CO2汇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海洋的表面水与深层水的混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于是观测大气中CO2含量成为紧迫的科学课题。雷维尔于是在1956年将基林招入海洋所,执着的基林在从此就没有离开,将自己的事业定格在现在气候变化之观测和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上。 基林开始找寻新的方法,来替代已有的确定CO2变化的可疑方法,他最终决定利用红外分析仪。但由于这是一个相对量的观测,因此需要设计更为精确的校准系统,使观测更为精确和不同站长时间的观测具有可比性。在1957–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美国在莫纳罗亚山和南极分别建立了大气成分观测系统,同时在实验室对南极冰芯中的空气样品进行常规采样样品进行测量。南极的空气观测显然避开了各种局地CO2源的干扰,更能够代表全球大气背景成分变化的情况。 仅仅二年以后,基林就发表了关于全球大气CO2变化的经典论文,指出南极的CO2含量的变化与化石燃料释放和海洋吸收在同步增加。他还指出,在莫纳罗亚站大气CO2含量呈现季节变化的特征,利用同时对CO2进行的C/C 同位素比率观测, 基林还能够指出,这种季节变化可能与北半球温带植被的年循环所驱动。 基林和他率领的小组以详实的事实描述了发生在莫纳罗亚山和南极的大气中CO2的变化情况,他们的工作很快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类似观测的呼应,从而得到了全球CO2分布和变化的图象。基林认识到这些数据可以应用于大气传输模式,决定温室气体区域源和汇的分布。 2002年,基林成为当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的获得者。在他的获奖辞里提到,基林在莫纳罗亚山站得到的二氧化碳变化曲线被称作“基林曲线”,成为了20世纪的气候变化的标志图。现在,76岁的基林离开了我们,他给出的不断上升的曲线,真实地反映着人类对自然不断膨胀的需求,这样的曲线如何画下去,是值得越来越多的地球人不断思考的问题。海洋研究所所长Charles F. Kennel甚至认为,科学上有三次科学观测产生的重大改变:Tycho Brahe的行星观测导致牛顿重力理论;Albert Michelson关于光速的观测让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而基林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观测搭建了今天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刻反省。而基林是一名科学家能够通过其执着的研究改变世界的活的例证。失去了基林是全所、全世界,特别是他的家人的损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