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查尔斯·厄根
释义

查尔斯·厄根(Charles Ergen)的声誉鹊起源自于去年秋天Echostar通信公司对休斯电子公司280亿美元的并购案。作为Echostar的创始人、主席兼CEO,查理(业内的人都这么喊他)一夜之间成了卫星电视领域的领跑者。想想看,如果该项并购案于今年10月被顺利批准的话,一个卫星电视的巨人将横空出世——合并后的新公司拥有1800万收费用户,将在全美范围内与各有线电视公司展开全面火拼。

有人已经开始称他为未来的天空之王,并预测他将在20年内击败比尔·盖茨,夺取世界首富的宝座。

这话多少有点夸张,虽然眼下查理的身家也不薄。他拥有Echostar50%的股份,目前市值为37亿美元,在美国股市大跌之前,他的身家比这三倍还要多。

不过在查理的身上并没有什么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的王气或霸气。他行事低调,平易近人,说话慢条斯理,带南方口音,并颇为节俭--据说只有两套西服,坐商务舱,住普通的假日旅馆,并且根据公司的规定总是与同事合住一间房。当有人向一位Echostar的前经理打听查尔斯·厄根的情况时,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了解他了,现在我们出差时不住在一起。”

对自己的客户和分销商,查尔斯·厄根似乎有无穷的耐心,经常会花上几个小时倾听他们的意见。他还在自己的电视网上举办查理脱口秀,亲自接听用户的电话,分享他们的喜与忧,并举办趣味节目分发奖品。按原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委员凯伦·沃特森(Karen Watson)的话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不摆架子,最朴实的CEO。”

查理朴实无华的草根性格为他赢得了好人缘,但你若据此认为他是个好好先生,那就大错特错了。谈到生意,查理可是个难缠的竞争对手。他精力充沛、创意十足且毫不手软。最让人头疼的是,他不喜欢按规则玩游戏,一有机会便试图逾矩而行,扩大所谓的业界灰色地带。

1988年,美国海关人员突袭了Echostar在迈阿密和达拉斯等地的办公地点,指控该公司非法出口机顶盒。查理承认自己对下属监管不严,通过向学校捐赠价值80万美元的碟形卫星接收器与海关达成了庭外和解。他表示要接受这次教训。然而事实是,十几年过去了,查理依然“积习不改”,今年4月份联邦通信委员会还申斥Echostar“行为不当且缺乏坦诚”。

有业内人士指出,那些在某一行业从底层奋斗上来的公司都有不按规矩出牌的倾向,也许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打破常规,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突破,求得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除了和各种监管机构瓜葛不断以外,查理还与各同行打得不可开交。在过去5年里,Echostar和各大电视网以及涉足电视业务的休斯、新闻集团、迪斯尼、微软、Comcast等公司全部打过官司,有时候是别人起诉Echostar,有时候是他们起诉别人,议题无外乎互相指责对方不正当竞争,有垄断嫌疑等等。

这也许是因为查理依然没有摆脱小公司的心态,认为只有敢拚敢打才能免遭像休斯和新闻集团这样业内大家伙的欺负。曾有人善意地建议Echostar要转变自我定位,展现大家风范,尊重游戏规则,否则只能强化联邦通信委员会及司法部反托拉斯部门对其的反感,徒增购并休斯案被批准的难度。

但问题是要求查理采取绅士的打法就如同让泰德·特纳(Ted Turner)坐在角落里听别人发言一样难。查理天生爱打架,从小就喜欢街头斗殴,学生时代打篮球也以拚抢凶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今查理对这一段经历仍津津乐道:“我是个身高只有5.11英尺的小个子前锋,当日在赛场上练就的与大个子抗衡的本领至今令我受益匪浅,让我能够率领一家十亿元的公司去跟那些上千亿规模的大公司一争高低。”

Echostar的成长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查尔斯·厄根毕业于田纳西大学金融专业,是注册会计师。1980年,他和妻子肯迪及好友德弗兰科一起成立了Echostar。刚开始时他们的业务非常简单:获取特许经营权,分销卫星接收设备。当时他们被称作是BUD一族(big ugly dish的缩略语,意为又大又丑的碟形卫星接收器),所卖的大个头卫星接收器每个要价2万美元。对一般家庭来说,这当然不是小数目,但在中西部的美国乡村地区,当时这是接收有线电视频道的唯一途径。后来查理与德弗兰科来到丹佛,开始自己售卖并安装卫星接收器。查理自己回忆说:“那会儿我又当会计,又挖洞,还要往里面倒水泥。”天道酬勤,Echostar的生意迅速做大,最后开始向成千上万来自全球各地的零售商批发碟形卫星接收器。

然而好景不长。在Echostar的“大锅”批发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麾下卫星专家云集的休斯电子研制出“小锅”(小型卫星接收器),并启动DirecTV计划,使得美国城市和郊区的人们第一次可以通过一个18英寸的迷你型卫星接收器来收看卫星电视。与传统的有线电视相比,DirecTV要优越得多,首先是频道更多,其次是音响和画面都更清晰。但休斯有一个致命弱点:作为一个长期靠政府订单为生的大公司,它们对普通用户的需求非常隔膜,弄不清卫星电视的市场前景到底如何,不敢下赌注大举出动,因而丧失了一统卫星电视河山的好时机。

这就给了查理迎头赶上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大个头接收器行将退出历史舞台,Echostar开始于1996年加紧装置自己的“小锅”网络。以Echostar的规模和实力自然无法与财大气粗、技术力量雄厚的休斯电子打一场正面的市场推广遭遇战。但是与休斯电子突然空降到卫视行业不同,Echostar在该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很多年,在客户资源、分销商网络及收视服务运营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另外,与习惯大把花钱的休斯不同,Echostar总是努力把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保证自己可以一直和对手玩下去。Echostar从小公司手中购买专利技术,请尚未注册名号的公司造机顶盒,建立自己的客户服务网,设计自己的收视指南。Echostar还在怀俄明州制造上传设备,因为那里的电力便宜;请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发射自己第一颗卫星,因为美国公司收费太昂贵。

Echostar的节俭传统保留至今。公司总部是从一个破产开发商手中接过的楼盘。管理层的年薪最高不超过25万美元。凡是超过1万美元的支票都要由查理本人签字。

但这并不意味着查理是个对人苛刻的吝啬鬼。他给员工们很多机会,并尽量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每一次公司的卫星发射上天之际,查理都要举办盛大的晚宴,并当场赠予每个员工10个股份。此外他还想方设法替自己电视网的注册用户省钱,积极与迪斯尼等节目供应商谈判,争取压低收视费。别忘了,他还亲自上电视接听用户的电话,和他们闲聊,并向他们颁发奖品。这些与安然公司那种骄奢而短命的企业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然,仅靠取悦客户与自我节俭还不足以成就Echostar今日的地位。查理同时还是业界创新的领头羊。Echostar首先将购买和安装卫视的费用从900美元降到200美元以下,并率领同行同监管层作斗争,说服他们允许卫视公司将地方电视台的节目纳入其一揽子服务中。Echostar首先向用户提供了双向高速互联网接入,并首次在机顶盒中安装了数码录像机。业内人士公认,与休斯相比,Echostar更具有开拓精神。

客户友好、零售商忠诚、成本控制、创新精神……所有这一切令草根气十足的Echostar在与休斯的竞争中逐渐缩小了差距,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为查理发动对休斯电子的收购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休斯的收购并非一帆风顺,休斯电子的母公司通用汽车起初对查尔斯·厄根的提议并不感兴趣。凭借自己一如既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意志,以及关键时刻不惜押上自己25亿美元股份的诚意,查理终于说服通用汽车及Echostar的股东们在去年秋天批准了对休斯电子的并购案。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俟监管部门于今年10月批准此项并购,查理将带领Echostar/休斯电子高歌猛进,续写草根CEO及草根卫视的神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