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茶炭根腐病 |
释义 | 为害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萎凋,但并不脱落。病株常突然死亡,即使在潮湿时也同样如此。病根表面光滑,一般无菌丝,偶有少数散生的黑色斑点,以后其上产生子实体。典型的症状是在病根的木材部有不规则形线纹,大多呈双重线,蓝黑色。将病根树皮剥去,在木材部表面可以看到白色扇状的菌丝体层。在发病后期,一般在根颈部形成白色毡状子座,子座较厚,硬化后成黑色,炭质,上有同心轮纹状沟纹。子囊壳埋生在子座内。 病原形态特征病原Ustulina deusta (Hoffm.&Fr.) Link 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炭角菌科、焦菌属、焦菌。 子座正圆形至平展型,形成垫层,后呈黑色,发脆。子囊壳散生在子座上,有短柄而突出的黑色孔口,子囊壳大,大小1.5×1mm。子囊圆柱形,壁薄,大小190~300×8~15μm,柄长50~60μm,有8个子囊孢子。侧丝多,基部分枝,丝状。子囊孢子单列,暗褐至黑色,夹椭圆形至纺锤形,两侧不对称,顶部急尖,有1个长沟,大小26~40×6~13μm。分生孢子梗层厚0.5mm,无色至淡污褐色,狭卵形,壁光滑,大小5~9×2~3.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或菌索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条件适宜时长出营养菌丝通过伤口侵染根部。在茶园病根与健根接触即可传播。此外担孢子可借风雨传播。孢子从修剪的茎部侵染,后进入根部。该病病程相当长,一般侵染后经10年才显症。 茶园残存的树桩及病根也会成为传染源;树势衰弱、地下水位高的茶园易发病。管理粗放的老茶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1.在林地或果园建立茶园时,要干净、彻底地挖除残存树桩或残根。砍伐遮阴树、林木前先作环状剥皮,使营养不下传,经几个月树桩养分用光后,再在低于地面30cm处砍伐,防止树桩外露。 2.发现病株马上挖掉,再用75%十三吗啉乳油进行土壤消毒,也可在病区四周挖隔离沟,两年后补栽。 3.药剂防治 在病树基部挖一环形沟,深15~20cm,用75%十三吗琳乳油20ml对水2000ml,把1/2药液浇入沟内,覆土后再把余药液灌入,隔6个月1次,共4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