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一环路 |
释义 | 北京的交通线路在地图上出现了令人惊叹“蜘蛛网”。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甚至七环路,放射的高速公路向四方延展。但许多人不明白,最里面的那条环线为什么叫二环,一环在哪里?根据北京市旧有规划,一环路即北京内环路,由平安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南大街、东单北大街、崇内大街、崇外大街、珠市口东大街、珠市口西大街、骡马市大街、宣外大街、宣内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形成一条环路,构成北京内环。由于北京市的高速发展,原有的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一环路作为环城快速路的构想已经成为历史。 城内的其他环线有轨电车的环线 明清的北京,城内无一条环路。20世纪20年代,继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改善京都交通在北京打通了许多路之后,1921年北京修了有轨电车路。1924年12月18日通车。分别称1、2、3……路。之后,有一条有轨电车路。从天安门前开始,往西到西单;折向北,过西四,到平安里(现改为平安大道);折向东,到地安门;折向北,到鼓楼;折向东,过交道口到北新桥;折向南,过东四到东单;折向西,回到天安门前。长17公里,称环形路。这就是北京的第一条环形路。20世纪50年代中,北京拆除了有轨电车线,这条路还称环形路。 在50年代的北京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循着城墙,北京城还有一条环城铁路,在城外形成一条运输线,它与前门东西的两座车站连成一体,直达外埠。后来随着城墙的拆除,铁路也渐渐消失了,在原北京凸字城城墙的旧址上修建了第一条快速环形路。因北京已有了一条路称为环形路(虽然它不是快速路),因此这条新建的快速环形路称为二环路。在二环下修建了今天的二号线地铁。 1960年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公交有一条线路4路汽车沿着西单、西四、东四、东单、西单、西四、东四、东单......这么环绕行驶,就是老北京人熟知的“四路环行”,在这个意义上,形成了最早的北京一环路。后来陆续有了二环路,环线公交是44路;三环路,环线公交是300路;四环路,环线公交是740路...... 紫禁城周围的的一号路在明初紫禁城建城时,就出现了环绕紫禁城转的“一号路” 明代北京城内城城墙是1420年在元大都城的位置建立的。周长合今制35.5公里。但北京内城内,还有紫禁城、皇城两层城。紫禁城在最中心,是皇帝办公及皇帝和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周长3.42公里,周围修有护城河。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皇宫、宫城。清皇帝溥仪迁出后,人们称为故宫。于紫禁城外,围绕紫禁城又修了一城,就是皇城,周长9公里。为皇室服务的32种不同的作坊和专为勋戚、宦官、皇室设置的内市也都建在皇城内。皇城建四门,南门就是今天的天安门。 明朝皇帝围绕紫禁城的护城河边上修了一条“一环路”,其实是专供皇帝和他的群僚众妃游玩服务的。“一”为所有数字之首,为大为天。环,即圆,环形路,乃圆形路也。 三环路先有三环路再有二环路 从修建历史看,北京最早出现的是三环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就有了,当时只有人民大学往东经牛王庙(今三元桥)再往南经大北窑、分钟寺再往西到木樨园这么一段,分别叫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统称三环路(也许这就是三环路名字的由来)。从木樨园往西经玉泉营、公主坟到人民大学的南三环西段和西三环是七十年代末期完成的。当时还没有立交桥。1994年9月完成全封闭、全立交。 二环路二环路是在修环线地铁后才出现的,最早出现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先出现西直门到复兴门、东直门到建国门两段。在此之前根本没有道路,是城墙或者护城河。在出现道路的时候同时出现了北京最早的立交桥。1992年 9月完成全封闭、全立交,成为全国第一条没有红绿灯的城市快速路。 四环路四环路最早出现的是学院路到四元桥一段,是八十年代后期为迎接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配套工程。完成全封闭、全立交是在2001年6月。 五环路五环路一开始就是按高速公路设计、施工的。全线通车是2003年11月。 一环路一环路,一直就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在城市规划中也见不到。可能是因为最早的环路叫三环路,在那以后出现的、在三环之内的环路就顺理成章地被叫做二环路,在三环之外的分别叫四环路、五环路。而在二环之内,再也容不下这么一条全封闭、全立交的城市快速路,所以实际上北京是没有一环路的。当然,在二环以内是市区,道路密集,你可以随便找几条路形成一个圈把它叫做一环路。最好是把故宫包在中间,保持对称和同心的统一风格。 一环路的故事一篇偶然的新闻稿,让我终于找到了北京城市规划中真正的一环路。 2001年7月5日“横跨崇文和宣武两区的广安大街建成后,将和东单、西单大街的延长线及北边的平安大街一起,构成北京路网的“内环”——内环“环”起来之后,老北京内核部分的交通拥堵状况将得到改善。”原来,在北京的城市规划中一直存在着一条内环,就是因为这条内环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二环路,而内环路,就是一环。 在广安大街道路规划说明中我们还能再次看到北京市环路规划的思路: “1992年,北京市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对广安大街的功能作用也作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总体规划中指出:广安大街是城市内环路的一部分,对中心城区起着一定的屏蔽作用。广安大街是南城地区唯一的贯通东西的主要干道,是北京市东西向六条主要交通干道之一,是南城地区交通集散的必经之路。广安大街是内环与二环路、三环路之间的联络线,是内城与外城之间的联系通道。北京市街道分布格局是以故宫为中心的,外部方格网式的街道形成了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环(其就像北京四合院中院与院相通的回廊)。广安大街从菜市口至磁器口一段是内环路的一部分,其与平安大街、西单(西四)南北大街、东单(东四)南北大街共同组成的“回廊”,把北京旧城的内城、外城分隔成相互独立院落,同时又使它们相互联系。“回廊”上人和车在流动,而“院落”却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衬托出院内院外亦静亦动的效果。(作者: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郭占全) ” 在解放初期的规划图中,甚至可以看到,在这条内环路的主要路口还设计了立交桥,甚至可以理解为一条环状的快速路。但由于拆迁、文物保护、古都风貌等原因。内环的建设远远慢于二、三、四、五、六环的建设。内环北段的平安大街1999年9月才建成通车,南段的广安大街2001年7月通车,东单、西单大街现在仍未改造完成。原有设计的立交桥,也已经取消。比如:西单路口曾设想修立交桥,因顾虑破坏长安街的整体一致性,就提出了“立交平座”的概念,结果1999年底建成西单“平面立交”路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