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菜用玉米纹枯病
释义

症状

主要为害叶鞘、叶片和果穗。叶鞘染病茎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形成椭圆形云纹状斑,边缘褐色,中间浅褐色至灰白色,湿度大时呈水渍状灰绿色,半透明,后病斑融合成大片,不规则的云纹,由下向上扩展,致叶片枯死。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AG~1l A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我国各地引致玉米纹枯病的立枯丝核菌中,菌丝融合群种类和致病性不同。华北地区立枯丝核菌中的AG—1I A,AG—1I B,AG3,AG5四个菌丝融合群都能侵染玉米,其中AG—1I A是主要类群,而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AG—4和AG—lI A两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对玉米幼苗的致病力大于AG~1I A,而AG—lI A对玉米成株的致病力大于AG—4。各地引起玉米纹枯病典型症状的是立枯丝核菌AG—1I A菌丝融合群。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末夏初温湿度适宜时,由菌核上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在植株上长出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立枯丝核菌AG—1I A、AG—4对玉米侵染过程分三个阶段:一是菌丝体在玉米表面生长并产生侵入结构,接种后6天菌丝体沿表皮细胞连接处纵向扩展,随即纵横斜向分枝,菌丝体顶端变粗,生出侧枝缠绕成团,紧贴寄主组织表面形成侵染垫和附着胞。电镜观察发现附着胞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及从气孔侵入,后在玉米组织里扩展;接种后12天在下位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有的细胞几乎全被菌丝充满,有的穿透细胞壁进入相邻细胞,致寄主细胞原生质颗粒化,最后崩解死亡;接种后16天,AG—lI A从玉米的气孔中伸出成丛新菌丝,玉米苞叶出现水渍斑。24天后AG—4苞叶和下位叶鞘也出现病症。在田间的再侵染是通过接触传染到邻近植株上进行重复侵染。氮肥过多,种植过密易发病,湿度大或连阴雨发病重。发病关键期是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苗期及衰老后发生较轻,该病在江苏主要是AG—l菌丝融合群,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发生,发生期30—40天,早熟品种比中熟品种提早5天左右。

防治方法

(1)针对当地主要菌丝融合群进行育种。(2)实行轮作,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病叶、杂草。(3)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的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4)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氮肥过多、施用时间过迟。(5)发病初期(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667平方米用稻脚青50克或稻宁100克对水100kg,或50%退菌特75克对水125kg,喷在植株下部,也可选用1%井冈霉毒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可以试用95%绿亨1号精品3000倍液或80%绿亨2号(多·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0: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