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不敏感弹药技术
释义

不敏感弹药技术的概况

技术的发展过程

 作为早期的不敏感弹药技术研究,美国很早就注意到火炮发射的安全性,并开始研制低易损性(LOVA)发射药。国际社会对不敏感弹药的关注则可以追溯到1984年,北约弹药安全信息分析中心提出了有关包覆发射药的问题。随照弹药和炸药安全和适用性问题的提出,北约不敏感弹药信息中心(NIMIC)于1988年在美国成立。NIMIC最初由法、荷、挪、英、美国参加的五国备忘录提供资助,1991年在布鲁塞尔建立了永久性组织。加、意、葡、西、澳等6国家后来也相继参加,到1994年,NIMIC已得到全部北约伙伴的同意。2000年2月,芬兰、瑞典、丹麦等非北约国家也相继加入。2004年12月,该组织改名为弹药安全信息分析中心(MSIAC),老牌军事技术强国——德国在2005年10月才被批准加入该组织。

目前,不敏感弹药技术已经在大多数类型的弹药中得到广泛应用。据NIMIC组织介绍,有关不敏感弹药的规范是从1988年开始应用的,其北约标准化协议在1998年颁布,并通过配套文件提供了一套评估和试验的方法体系。到现在为止,该规范已经被12~15个国家批准,特别是在美国,不敏感弹药规范已经正式成为法律。在规范的执行方面,有些国家按弹药目录规则执行,有些国家则采取更灵活的解释。例如,由于火炮弹药受到的威胁要比空投弹药大,因而控制得更加严格。

技术的应用价值

首先,不敏感弹药大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不敏感弹药对各类外界刺激有相当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由于事故或外界激发对作战人员和装备的破坏,特别是减少了由于小事故而引发灾难性事故的危险。例如,坦克、自行火炮等陆地平台被敌方击中后,如果采用不敏感弹药,弹药殉爆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不致发生人车俱毁的灾难性后果。

其次,不敏感弹药的安全性使战场指挥官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不敏感弹药对存储、运输环境的要求低,指挥员可以安全、方便地获得所需弹药。

其三,减轻了后勤保障的压力。不敏感弹药降低了对船舶停泊靠岸的要求、提高了船舶的使用性;降低了存储、运输的安全标准,从而降低了军械库的建设成本;弹药的运输可以选择更多的手段和方式。不敏感弹药还缩小了安全警戒距离、减少了对公众利益的侵犯。第四,不敏感弹药性能可靠,且在全寿命周期内几乎不用维护;尽管单价较高,但全寿命费用并没有明显升高。

影响不敏感弹药技术的因素

加热导致热分解 炸药分子在热冲击下分解,通常为放热反应。在炸药被密闭的条件下,这种分解和放热可能导致链式反应,即从燃烧到爆燃再到爆轰,这就是所谓的DDT反应。

高速撞击诱发振动波 炮弹、破片的高速冲击或者其他炸药爆轰会引发振动波。振动波能量可能使炸药分子折断、分解,产生中间产物,并不断反应、释放能量,导致压力和热量增加,并最终导致爆轰;振动波也可能使均质炸药中的小空穴坍塌,引发热点效应,进而激发出爆轰。这种反应过程被称为振动到爆轰转化反应,即SDT。

电(电磁)效应 电磁辐射可能对于炸药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如静电放电和闪电击发,它们可产生热和振动,从而使炸药产生DDT或SDT反应。间接影响包括雷达发射、无线信号发射、电磁脉冲和闪电产生的电磁场等,这些因素将可能加热某些雷管中的导线,或者在引信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压,从而导致弹药的意外引爆。

综合激发效应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轻武器弹丸和低速破片的冲击。由于速度不足,受到攻击的弹药不会立即产生SDT反应;但随着穿透过程的持续,会引发弹药炸药局部的加热和破坏(破碎、再压缩),引起表面积和温度的增加,最终导致DDT反应。这是一种迟延的DDT反应,因此也被称为XDT。

不敏感弹药技术的现状

我们知道,TNT熔铸装药技术是3种基本的炸药装填方式之一。该技术的缺点就是装药受热后融化、受冷后凝结,多次反复会引起渗油现象,在着火时或不经意碰撞下就会发生爆炸。这也正是B炸药发生膛炸或殉爆的原因之一。研制不敏感弹药,主要就是围绕改进或取代TNT炸药而展开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