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博都哩姓
释义

博都哩[博都哩、孛术律、孛术鲁,读音作bó dū lǐ(ㄅㄛˊ ㄉㄨ ㄌㄧˇ),满语为Bodori Hala]

一.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出自唐朝末期靺鞨族“通用三十姓”之粟末部孛术律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鄂温克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术律氏,在金国时期称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为Bodori Hala,汉义“疣”,世居索伦地区(今黑龙江嫩江)。

满族、鄂温克族博都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博氏、鲁氏、范氏、花氏等。

二.郡望: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辛酉(公元1621年)至明朝崇祯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三.历史名人:

孛术鲁·定方:(公元1118~1162年),女真族,本名孛术鲁·阿海;内吉河人。著名金国将领。

据史籍《金史》记载:

孛术鲁·定方材勇绝伦,海陵王完颜亮素闻其名。

金天德初年(公元1149年),海陵王完颜亮召授孛术鲁·定方为武义将军,充护卫。数月后转十人长,迁宿直将军,赐予甚厚。寻为殿前右卫将军,又三月,擢殿前右副点检,世袭猛安,改左副点检。出为河南尹,改彰德军节度使。海陵南伐,定方为神勇军都总管。

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宋军攻陷汝州,河南统军使宗尹遣孛术鲁·定方将兵四千往取之。汝州东南及北面皆山林险阻,不可以骑军战。是时,宋兵由鸦路出没,孛术鲁·定方至襄城,得敌虚实,遂牒谕汝州属县曰:“我率许州戍兵十二万径取汝州,尔等可备粮草二十万,使人扬言欲据要路绝宋兵往来。”既而孛术鲁·定方引兵趋鸦路,宋人闻之,果弃城遁去。

孛术鲁·定方进至鲁山境,知宋兵已去,遂遣轻骑二百追至布裤叉,击败之,遂复汝州。授凤翔尹。

宋人阻边,以本职行河南道军马副统,孛术鲁·定方率步骑六万,将由寿州进军,次亳州。宋军将领李世辅攻陷宿州,孛术鲁·定方从左副元帅志宁战于城下。时天大暑,孛术鲁·定方督战,驰突敌阵中,出入数四,渴甚,因出阵下马取水,为宋军乘机毙之,终年四十四。

上闻而悯之,诏有司致祭,赙银五百两、重彩二十端,赠金紫光禄大夫。

孛术鲁·阿鲁罕:(生卒年待考),女真族;隆州琶离葛山人(今山西祁县)。著名金国参知政事

孛术鲁·阿鲁罕在八岁时,选习契丹字,再选习女直字。既壮,为黄龙府路万户令史。

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试外路胥吏三百人补随朝,孛术鲁·阿鲁罕在第一,补宗正府令史。累擢尚书省令史。仆散忠义讨窝斡,辟置幕府,掌边关文字,甚见信任。

窝斡既平,孛术鲁·阿鲁罕招集散亡,复业者数万人。复从忠义伐宋,屡入奏事,论列可否。上谓宰相曰:“阿鲁罕所言,可行者即行之。”宋人请和,忠义使孛术鲁·阿鲁罕往。和议定,孛术鲁·阿鲁罕入奏,赐银百两、重彩十端。

忠义荐孛术鲁·阿鲁罕有才干,可任尚书省都事,诏以为大理司直。未几,授尚书省都事,除同知顺天军节度事。

纥石烈志宁北巡,阿鲁罕摄左右司郎中。还朝,除刑部员外郎,再迁侍御史。上问纥石烈良弼曰:“阿鲁罕何如人也?”对曰:“有干材,持心忠正,出言不阿顺。”数日,迁劝农副使,兼同修国史,侍御史如故。改右司郎中。奏请徙河南戍军屯营城中者于十里外,从之。迁吏部侍郎,附山东统军都监,徙置河南八猛安。迁武胜军节度使。入为吏部尚书,改西南路招讨使。

有司督本路猛安人户所贷官粟,孛术鲁·阿鲁罕乞俟丰年,从之。军人有以甲叶贸易诸物,天德榷场及界外岁采铜矿,或因私挟兵铁与之市易,皆一切禁绝之。上番军不许用亲戚、奴婢及佣雇者,营堑损圮以时葺治,不与所部猛安谋克会宴,故兵民皆畏爱之。

上谓太尉守道曰:“阿鲁罕及上京留守完颜乌里也皆起身胥吏,阿鲁罕为人沉厚,其贤过之。”改陕西路统军使兼京兆尹。

陕西军籍有阙,旧例用子弟补充,而材多不堪用,孛术鲁·阿鲁罕于阿里喜旗鼓手内选补。军人以春牧马,经夏不收饲,瘠弱多死,孛术鲁·阿鲁罕命以时收秣之,故死损者少。仍春秋督阅军士骑射,以严武备。终南采漆者,节其期限,检其出入,以防奸细。上谓宰相曰:“阿鲁罕所至称治,陕西政绩尤著,用之虽迟,亦可得数年力也。”召为参知政事,命条上天德、陕西行事,上称善。以疾乞致仕,除北京留守,卒。

史籍《金史》赞曰:“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

博都哩·塔尔岱:(公元?~1756年待考),满族;满洲镶黄旗人(齐齐哈尔)。著名清朝都统。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蒙古噶尔丹·策零反叛清廷,博都哩·塔尔岱以领催从副都统博济西参加纳特和河之役,他率马队四十骑先行,迫使敌方千人投降,得巴图鲁勇号。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博都哩·塔尔岱补防御,在引见时,雍正皇帝识其名,称之为“卓绝健全的好汉”,随即升为佐领。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博都哩·塔尔岱又以索伦总管入巍,提升伯都讷副都统,乾清门御前侍卫上行走,并赏给玄狐帽、貂褂,蟒缎,银五千两。继而调任宁古塔副都境。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农历6月,博都哩·塔尔岱率兵两千从靖远大将军傅尔丹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

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农历8月,清军会师于科布多。策零遣将伪降,诡称内部已经离心,且与哈萨克叠战经年,马驼赢弱,不堪袭击。傅尔丹闻知立欲趋军急进,从征诸将帅咸进谏不可轻信俘虏片言突入敌垒,滥行黩武。但傅尔丹拒而不纳众谏,严令整军以进。主事何溥执辔再谏,傅尔丹斥之曰:“蕞尔竖儒,安识兵家事!”以鞭挥何手而去。

精军出境行数里,不见敌垒,适获侦者,称敌在傅克托岭。傅尔丹立即遣副都统苏图往剿,未数里,闻远处有胡笳声。再行,见毡裘四合如黑云蔽日。傅尔丹至此始悟巳中敌计,连忙挥军东移,遂陷于和通脑尔(和通泊,今蒙古布彦图)。翻都统定寿、马尔齐见状率师援苏,双方既交锋,狂风骤起,雨雹俱下,清军浴血奋战,因无后援,定寿、苏图均殁于阵。副都统西弥赖又率本部出援,亦兵溃身殉。

敌乘胜急攻清军大营,傅尔丹举止失措,副将军达福、查纳弼及巴赛皆战死,侍郎永国、副都统戴豪、海兰亦均自尽,清军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博都哩·塔尔岱冒锋矢突围出,中枪穿胫,直殷征衫,蒙古医为之治伤,以羊皮蒙之,三日始起。后即护卫傅尔丹退走,敌军尾蹑疾追,塔尔岱迎战于哈尔哈那台河,在激战中其颈、胸,腰,胯俱被枪伤昏厥落马,所乘马亦受重伤。时部卒溃散,独受伤之马留守其旁。待博都哩·塔尔岱复苏,驮之至科布多,时傅尔丹巳先到刘日。事闻于朝,雍正皇帝革去傅尔丹大将军职,以顺承郡王锡保代之。又命博都哩·塔尔岱还宁古塔副都统任养伤。塔上疏盲;“大兵正值灭寇之期,是臣雪耻之日。现在残败还乡,何颜见七十有七之老母。”雍正皇帝嘉其忠孝,晋升为内大臣、参赞靖边将军军务。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秋,噶尔丹·策零袭喀尔喀。博都哩·塔尔岱奉命同喀尔喀亲王策凌与之战于额尔德尼昭(今蒙古巴彦沮都尔),清军乘暮强攻,呼声震撼大漠,斩首万余,策零尽弃辐重,牲畜宵遁。

博都哩·塔尔岱追杀至堆河,因锡保拥兵不敢夹攻,致使策零乘隙逃逸。捷报至京,诏授博都哩·塔尔岱为黑龙江将军,统领军营东三省官兵,命平郡王福彭代锡保,以策凌,塔尔岱为左,右副将军。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准噶尔遣使乞和,战事结束,予博都哩·塔尔岱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不久,博都哩·塔尔岱因病辞官退休,仍享将军全俸。

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乾隆大帝至木兰围场举行秋弥大典,博都哩·塔尔岱驰赴围场扈猜,乾隆大帝喜而赐诗宠之。

博都哩·塔尔岱幼未读书,稍长从军,以忠勇名于时,和通脑尔之战,身受重伤,赖所乘黄马免于死。事闻于朝廷,赐予黄绒笼头、银牌及鄂勒哲伊图阿尔萨朗称号(长寿之狮)。博都哩·塔尔岱辞官之后,黄马犹在,主管部门按月发给草料养之。

博都哩·塔尔岱病逝后,赐谥号“勇壮”。

博都哩·塔尔岱是清朝时期唯一的齐齐哈尔籍黑龙江将军,其墓在齐齐哈尔青云街,可惜今已不存。

博都哩·和伦:(生卒年待考),满族。著名清朝总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