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表海亭 |
释义 | 山东省青州表海亭表海亭的位置原址在青州南阳城与东阳城之间的南阳河河畔,传说当年姜太公分封至齐,属东夷之地。当地民风不化,彪悍野蛮。他站在南阳河边发誓要把齐地治理好,于是他因俗而治又移风易俗,齐国三月大治。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就在他誓师治齐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六角重檐的亭子,取名表海亭,出自《左传》“世胙太师,以表东海”。因为表海亭修建在丈许高台之上,登临其上,能全观东阳、南阳二城的全景,犹如高楼一般,于是也称作表海楼或者望海楼。 表海亭之所已选址于此还有一个寓意,古代北阳河称作浊水,南阳河称作长沙水,两河汇流称作阳水,向北奔流入渤海,此亭北依北阳河,南邻南阳河,犹如大海伸出的两只手臂,紧紧抱住了表海亭,使他名副其实。后来,南阳河改道,独流注入弥河,不再和北阳河交汇,但是两河之间这块黄金之地依然是建城选址的上乘之地。东阳城、南阳城先后在表海亭的脚下建立,两成的繁荣更使他脚下宾客云集,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贩夫走卒,都喜欢在表海亭上欣赏美景。宋代的苏轼在《登表海亭》中写道“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迭白波”,可见双城最高的建筑就是表海亭了。 表海亭的文化地位表海亭这一名字频繁在中国古文学诗词当中的时代还是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富弼三人先后担任青州知府,他们为宦青州时,表海亭是他们经常登临的地方。范仲淹做青州知府的时候已是垂垂老者,他已经没有了《岳阳楼记》当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忧国忧民的惆怅,写到“一带林峦秀复奇,每来凭槛即开眉。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让我们看到一个珍惜自己余光的老者的心境。欧阳修则写道“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和范公的心境是很不同的,而苏轼的《登表海亭》写的则是青州的美景,相同的一座古亭,而诗人的心境不同,寓意和韵味竟差异至此,可见在表海亭上既能够看到青州美景,也能体察到百姓疾苦,正是这样,我们才会对表海亭更加感兴趣。能够看到不同角度的事物,这是表海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因为在表海亭上远望,是青州八景的“云门仙境”、“驼岭千寻”和“劈峰夕照”构成的三山玉障,南阳河奔流而下,青山秀水构成的仙境,的确是让诗人开怀。而表海亭的脚下,确是两城之间的万年桥,青州最繁华的地方,往往也能看到饿殍乞丐,这样一个地方,赏山赏水即可,体察民情即可。这边是表海亭的不同凡响之处。 到了明代,冯裕的《登表海亭》写到“独坐孤亭对碧山,太公踪迹尚依然。 海邦千里遗东表,牧野崇朝答上玄。 万古乾坤春寂寂,两阳日夜水潺潺。 鹰扬事业浮云过,留得丹书与世传”,又是另一种心态。我们已经没有机会登临表海亭,即使进在咫尺,因为战争的炮火夺走了这一胜景。如果今天她还矗立在南阳河边,每个登临的人又会有不同的感想。 我们今天能做只能是看看奔流的南阳河,抚摸一下那可古树,望着桥上的人来人往,体味古贤人的心境。更加期盼的是,表海亭能够重建,再次矗立在南阳河畔,登临其上,写诗作词,让她重新成为我们心中的那一块圣地。 表海亭相关的诗词登表海楼 范仲淹 一带林峦秀复奇, 每来凭槛即开眉。 好山深会诗人意, 留得夕阳无限时。 登表海亭 欧阳修 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 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 髀肉已消嗟病骨,冻醪犹可慰愁颜。 颍田二顷春芜没,安得柴车自驾还。 登表海亭 苏轼 谯门对丛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 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迭白波。 回首毯场尤醒目,一番风送鉴重磨。 表海亭 曾布 表海风流旧所闻,青冥飞观一时新。 山河十二空名在,簪履三千迹已陈。 极目烟岚九霄近,满川楼阁万家春。 由来兴废南柯梦,且喜登临属后人。 表海亭 冯裕 独坐孤亭对碧山,太公踪迹尚依然。 海邦千里遗东表,牧野崇朝答上玄。 万古乾坤春寂寂,两阳日夜水潺潺。 鹰扬事业浮云过,留得丹书与世传。 【喜迁莺】表海亭冬日闲宴 黄裳 雕栏闲倚,瑞雪霁、浣出人间金碧。 下想名园,芳心多少,欲占九州颜色。 洞开路入丹汉,自是神仙真宅。 寒吟外,看歌云舞雪,光阴难得。 谁共怀古意,东海一老,居易头垂白。 自此英雄,功名相继,空有寂寥遗迹。 圣贤电拂休笑,离合许多宾客。 使君乐与人同,且对云门斜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