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辩论"中国模式"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辩论"中国模式" 作 者:丁学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月1日 ISBN: 9787509719626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元 内容简介《辩论“中国模式”》所传播的现代知识,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思维定式,为3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今天,中国又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关头,如果说,当年的思想启蒙重在传播现代理念,为骤然而来的改革提供思想力量,那么,博源基金会作为思想启蒙的传承者,编辑出版《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则旨在集近30年来实践、研究与探索之成果,寻求对今天中国现代性方案的共识。 作者简介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中南大学等内地六所大学的客座教授。1992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哈佛本科生院、国立澳大利亚大学亚太研究院教学或作研究。研究领域为比较发展/现代化、转型经济的社会环境、大学制度与国家/区域竞争力。英文中文论著分别由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有《中国经济再崛起》、《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液体的回忆》、《从“新马”到韦伯》等。 图书目录前言 第一讲 作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中国模式 所谓的“北京共识”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 中国模式必须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小结 回应问题:国际社会对“北京共识”的评价 第二讲 中国模式的“史前阶段” 从参照“修正主义”到参照“资本主义” 小邻居,大启迪 四处探索,模式尚未形成 小结:“史前阶段”的重要遗产 回应问题:“开放”比“改革”更关键 第三讲 中国模式的形成与内涵 尝试很多,定论很少:统统凸显矛盾 支点之一:权力架构 支点之二:社会控制 支点之三:管制的市场经济 小结 回应问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控制系统 第四讲 中国模式的国际环境 寻找新的敌人:找到了! 急需帮忙时,帮忙人就到了! 回应问题:我对反美势头的想法 第五讲 中国模式的绩效评价 隐性的参照系:跟谁比?跟哪个阶段比? 若以国家机器为着眼点 若以全中国为着眼点 回应问题:中国的再崛起 第六讲 中国模式的四大成本 被相对剥夺的弱势 环境生态的破坏 体制性的腐败 公共政策缺乏透明度 回应问题:民族问题与文化问题 第七讲 既有的中国模式内外交困 “急性病与慢性病”之辨析 三个轮子之一:出口拉动乏力 三个轮子之二:投资的低效率 三个轮子之三:居民消费的抑制 三个轮子怎么继续转下去? 还有一笔大账:稳定的代价不可持续 回应问题:劳工权益与低碳经济的现实压力 第八讲 中国模式的替代方案 两个时期走过的两条道路 小众市场经济的困境 走向大众市场经济 小结:以大众市场经济消解三富三贫结构 回应问题 第九讲 中国模式更新换代的深层阻碍 关于特殊利益集团 “新长征”其实是“走老路” “常数”梗阻或抗拒 四种可能的对付办法 小结 回应问题:中国的特殊利益集团缺乏制约 第十讲 转变中国模式:向前看必须 向外看和向后看 多种启发源泉支持转型的理性主义 向外看到的两类正面启发 也不要忘记向后看 “向老百姓还债 小结 回应问题:重拾“向老百姓还债”的价值理念 第十一讲 新中国模式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对中国旧轨迹的突破 国际意义上同样将是了不起的转型 小结 编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