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
释义 | 北京十二中始建于一九三四年,距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是丰台区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中学,是北京市首批十四所高中示范校之一。2001年9月,学校高中部搬迁到西三环边的新校。目前学校拥有近40个教学班,160多名教职工,2000余名学生。新建的学校具有较为优越的软硬件环境。学校本部建成了主干为10000M,1000M到桌面的局域网,全校近600台计算机互连互通,都能享受校内、外的优质资源。每间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学校的气垫导轨室、生态展示园、体育馆等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 中文名: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简称:北京十二中 创办时间:1934年 类别:公立高中 所属地区:中国 北京 校长致辞翻开北京十二中七十年历史,扑面而来的是厚重,是庄严,是豪迈。北京十二中是在六十年代就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改革开放以后更加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天道酬勤”,十二中人“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为高等学府培养出了大批素质全面、学有所长、品学兼优的学生,令世人瞩目。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十二中人更以新的办学理念,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跻身首批示范校的行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二中人将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更加璀璨的太阳。 学校简介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34年,由当地士绅季惠之、巴小泉等在卢沟桥畔龙王庙组织筹建,命名为宛平简师,由宛平县教育局长崔以均兼任校长,中共干部申伯纯等曾为该校捐资助学。校址位于宛平城西门外卢沟桥南 永定河东岸龙王庙内,是一座古式庙堂建筑。(据<<日下旧闻考>>所载,该庙建于明正统年间,清康熙三十七年重修,乾隆十六年、三十九年又2次重修。传说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时曾在此休息。龙王庙的前殿及其附属建筑被宛平县教育科占用,后殿及其附属建筑被简师占用) 1937年7月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中,部分简师学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宛平简师的校舍遭到日军炮火的轰击,毁坏严重。 抗日战争胜利后,宛平简师迁至丰台镇东安街。1948年12月14日丰台解放 ,1949年1 月宛平简师开始复课。1949年9月简师建立团支部,第一任团支部书记为梁树勋。1949年10月1日,全校师生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从1949年11月起,简师改名为北京市立丰台简易师范学校。北京解放后,军管会柴泽民代表任命郑伯平担任首位简易师范校长 (也是简师最后一任校长)。1951年7月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郑伯平继任校长,也就是更名为十二中后的首任校长。 十二中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学校;是一所于改革中起步,在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学校。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该校在北京市中学中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以及勤工俭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全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十二中近二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史,通过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是十二中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不断前进的基础和动力。 创建于1934年的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在“求真、崇善、唯美”教育理念指导下,致力于“把学校办成一所在北京市和全国中学教育中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实效的优质示范校”,多年以来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创造了响亮的十二中品牌。至2011年2月统计,已成为拥有85个教学班,3754名学生和407名教职工的一校四址的完全中学。高中本部坐落在西三环丽泽国际金融商务区西侧。学校具有优越的软硬件环境,建有全市领先的现代化物理、化学、生物数字互动实验室、生态展示园、天文馆、游泳馆、体育馆等。东校区毗邻航天科技集团和亦庄经济开发区,丰台区政府和航天部一院计划共同投资在原东高地一中、四中规划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东校区,于201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市招生。东校区将依托航天科技优势,与丰台区科技馆“钱学森少年航天科学院”共享科学探究实验室和导师资源,与中科院、清华、北航、哈工大、北理工等大学探索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拥有一支以34位两院院士领衔的校内外专兼职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团队。 学校本部建成了主干为10000M,1000M到桌面的局域网,全校近600台计算机互连互通,都能享受校内、外的优质资源。每间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学校的气垫导轨室、生态展示园、体育馆等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 学校现在诸多头衔:世界名中学联盟学校、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北京市翱翔计划基地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汉语推广基地校、北京大学实名制推荐资质学校。 学校概况【中高考成绩】继2010年高考成功实现高分成绩、600分以上人数、考取清华、北大人数以及本科重点上线率的“四个突破”之后,2011年高考,北京十二中文科、理科重点率继续攀升,理科重点率高达95%;文科重点率高达97%,且600分以上学生占考生总数的37%。2011年中考,在北京市623所参加中考的学校中,北京十二中本部初中以546.5分的均分成绩名列全市第一,初中一部位居第11名。 【师资队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名在职特级教师, 20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78名区级骨干教师;拥有北京市“十佳”班主任、“紫禁杯”班主任30多人;多名教师获得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两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在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中有9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得一等奖的比率居全市首位。 【课程建设】学校综合课程体系由传统的学科内融合课程、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广域课程和以主题为核心的核心课程组成,形成“选修课、社团活动、竞赛队”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开设了以形体、心理、少年智慧学、花香花语花文化为代表的百余门校本课程。《中学形体艺术课程》、《板球教学与训练》教材向全国推广,《机器人结构与程序设计》等一批校本教材正式出版。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SDP剑桥大学国际技能拓展课程,首期学员顺利结业。2011年正式启动了PGA高中国际课程和瑞典YMP环境小硕士课程,开设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外语选修课程,引进开设了AP国际大学先修课程。航天实验班突出科技创新特色课程,开设通识教育类必修基础课程、科学素养培育类必修提高课程和选修拓展课程,加强数理课程的深度或广度,开展以航天科技实验项目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开设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讲座课程、国际技能拓展课程和人文讲座课程。 【学生培养】十二中人用心做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整体规划学生在校三年的各类教育活动。学校通过社团活动为学生制定了“三个百分百”的成长目标,设立了促进优秀学生发展的校长奖学金,举办院士、科学家、专家和教授等“名家讲堂”,参与“翱翔计划”科技活动,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学长团和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国学社、文学社、模拟联合国领袖训练营等四十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类特长。通过开设各类校本课程和国际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主题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艺术欣赏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和立志成才教育等德育主题教育,丰富学生德育体验,完善学生人格。学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开展活动和充分表现的“四大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素质全面、学有特长、和谐发展、勇于创造、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 【特色发展】北京十二中坚持科学发展、特色发展,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扩大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在人文与科技特色课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突出特色,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 科技教育——北京十二中积极探索中学教育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的衔接,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发与设置科技课程。在市教委领导的鼎立支持下,2011年5月,学校申报的北京市金鹏科技团获准立项;在区政府领导的积极协调下,2011年9月,依托航天部和钱学森青少年航天创新学院创办“钱学森科航天实验班”正式开始招生。 国际教育——为了培养更多“会通中西、学贯文理”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加速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创办国际学校,引进先进国际课程,先后与美国洛杉矶哈佛西湖中学、俄勒冈州圣玛丽学校签约为友好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北京十二中现已成为 “世界名中学联盟学校”的国内十三所学校之一。被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准为“中外合作项目学校”。 一体化办学——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各部委、各高校以及友邻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北京十二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集团化办学模式。国际学校、科丰校区、东校区、文化生态园、文体综合楼、数字校园等一批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随着学校“十二五”教育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十二中的各项教育事业必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学生教育学生组织学生会是十二中精英荟萃的地方,是各路英豪显身手的地方,也是大家心目中培养优秀学生干部的摇篮。入选学生会的同学都是经过层层考察和筛选,最终由学生代表投票选出的佼佼者,因此他们对待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更加珍视。正是因为经历过重重历练,因此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较之他人更胜一筹,良好的团队沟通能力也使他们解决起问题更游刃有余。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学生会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广受学生喜爱活动。以往组织的篮球联赛、校园旧书市场和文化衫创新大赛等活动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各种精彩的科技活动,力求达到科技以人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关注生存环境,促进科学普及的科技教育目标。在同学们积极创新,老师们辛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同学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同学的科技素养的目的,充分体现市级示范校的科技教育特色。 成长空间十二中人用心做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整体规划学生在校三年的各类教育活动。学校通过社团活动为学生制定了“三个百分百”的成长目标,设立了促进优秀学生发展的校长奖学金、举办院士、科学家、专家和教授等“名家讲堂”、参与“翱翔计划”科技活动、施行“双导师制”建立学长团和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国学社夏令营和模拟联合国领袖训练营等四十多个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类特长;通过开设各类校本课程和国际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主题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艺术欣赏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和立志成才教育等德育主题教育,丰富学生德育体验,完善学生人格。学校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开展活动和充分表现的四大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素质全面、学有特长、和谐发展、勇于创造、有国际视野的毕业生。 课程设置学校综合课程 学校综合课程体系由学科内融合课程、多学科融合的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组成,形成“选修课、社团活动、竞赛队”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开设了以机器人、形体、心理、少年智慧学、花香花语花文化为代表的百余门校本课程。2009年《中学形体艺术修养课程》被列为北京市地方教材,《板球教学与训练》教材向全国推广,《机器人结构与程序设计》等一批教材正式出版。 东校区特色课程 开设通识教育类必修基础课程、科学素养培育类必修提高课程和选修拓展课程,加强数理课程的深度或广度,开展以航天科技实验项目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开设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讲座课程、国际技能拓展课程和人文讲座课程。在学生培养模式上突出个性化培养模式,灵活安排课时,实施小班教学培养、导师制和全程职业规划指导,创设全员社团活动平台,让不同特长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国际课程 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了SDP剑桥大学国际技能拓展课程,首期学员顺利结业。2011年正式启动了PGA高中国际课程和瑞典YMP环境小硕士课程,开设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外语选修课程,引进开设了AP国际大学先修课程。 所获成绩在学校第20届科技节中有参观类、创新类、实验类、竞赛类、科普类、操作类、报告类等七大类20项活动,其中个人项目有 9个,集体项目有6个、参与项目有5个。调整的项目有5个。多米诺骨牌集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于一身、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意图。高二4班腾飞的龙,图案设计新颖、有技术难度、其中的实验设计准确、效果壮观;高一5班的团结开放等许多班将旧磁带彩装后,带着清脆的声音奏响了集体科技智慧的最强音;科技创新大赛高一1班同学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意识,同学用道具组合成手形,丰富了自己的各种想象;高二7班同学用废旧的塑料盒设计了装磁带的夹子,美观实用。同学们将各种物理、化学知识、智能控制理论应用在自己的创作上。科技英语演讲中单人和小组的科技演讲声情并茂;科技报告、科技辩论会、科普大赛、高潮迭起,使同学们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科技知识,又展示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这次科技节活动科技含量较高、创新意识很强,深受同学们欢迎。 师资队伍资源优良学校有一支业务过硬、素质全面、爱岗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现有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12名特级教师, 21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78名区级骨干教师;拥有北京市“十佳”班主任、“紫禁杯”班主任30多人;多名教师获得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两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数据截止时间:2011年2月)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关键。北京十二中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形成得益于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得益于活跃的教育科研和不懈的教改实践。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中,我们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目标:实现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年轻化;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实现我校教师高品位、高学历、高水平的“三高”素质结构。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一支业务过硬、素质全面、爱岗敬业的优秀师资队伍。学校现有5名特级教师,27名市区骨干教师,75%的一线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研究生班结业学历,100%的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60%的教师能很好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自己的课堂,96%的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100%的教师都接受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技术相关培训,100%的老师都曾在市区获奖(不包括工作不到一年的老师),据不完全统计,在2003年我校老师在参加各类活动中,共有78人次获得市区乃至全国各种奖励(截止2004年1月,我校一线教师不足100人),占80%以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44人(不少青年教师在市区已经有一定知名度),35岁至50岁教师41人,50岁以上教师12人。35岁以下且工作满2年的青年英语教师都到美国教学过一年。(所有数据截止日期为2004年1月)。 学校高考成绩连续四年跨越四个台阶, 2010年高考成绩中沈浩同学以710分的成绩名列北京市理科第四名; 600分以上人数理科112人,文科21人,共计133人,占本校考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考取清华、北大达到27人;本科重点上线率文理科均达到92.3%以上,文理科本科率均达到100%。学校获得北京大学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资质,同时获得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复旦、浙大等16所大学自主招生推荐名额。 名师工程重视“特级教师”、“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的培养。学校的名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青年教师工程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青年教师研究会”,在其它多个部门配合下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我校的青年教师,我们创造机会,大力推新。每年针对青年教师评选“教学新秀”和“优秀青年班主任”,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为他们搭台唱戏,并与市区教委、教研、各专业媒体广泛联系,给他们创造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青年教师很快的成长起来。 素质教育工程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继续教育工程: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对法规法纪和师德教育的学习,以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以现代教育和高层次教育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整体教育,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另外,学校还注重抓教育科研,促教师队伍成长、抓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整体技能提高,通过这套比较完善的体系,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 教学改革当前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和高科技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我们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由于社会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知识的转型,都要促进教育的转型。在社会转型期,教育自身的要求和评价是多元的。今天,学校的责任就是在多元的情况下去实施改革,理顺机制,实现开拓。 学校名师特级教师 刘国成刘国成老师,系中共党员,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教院丰台分院语文兼职教研员。现任北京十二中年级主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 , 担任班主任工作28年。他酷爱教育事业 , 对教书职业专心不二,教学成绩保持一流。刘老师曾精心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各类中学生作文大赛 , 荣获指导一等奖3次 , 指导二等奖 2 次 , 指导三等奖4次, “园丁奖”1次,优秀辅导奖多次; 此外 , 他还指导学生发表散文、小小说近20篇。刘老师一向重视教育教学探研 , 勤于总结 , 笔耕不辍 , 所撰写的论文《 < 蜘蛛 > 一文指瑕》获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 , 《论语文教学的兴趣激发》获语文教师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他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激活学生思维三法》《司马迁写人技法四题》《例谈诗歌的五种张力》《为作文语言美容》《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例说》等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 , 参编语文教辅用书数种 ,其中在《写作材料分类精粹》一书中任副主编,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几年来,刘老师连续奋战在高三一线,一直担任3个班的语文教学,他年富力强 , 业务精干 , 勇挑重担 , 不怕困难,教学成绩十分突出 。从2004年到2007年,其连续三年的高考成绩均出类拔萃。尤其是2007年高考,刘老师所任教的理科实验(1)班,语文人均成绩117.87分,在北京市名列前茅。更可喜的是,刘老师所教高徒郭晓哲同学,以总分725的好成绩夺得北京市理科亚军,其中语文成绩高达142分,系北京市语文单科第二名,为我校高考又跃新台阶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老师酷爱教师职业 , 思想素质过硬 , 为人谦虚 , 乐于助人 ,团结同事, 有独特的亲和力;他精通业务, 恪尽职守 , 惯于吃苦 , 敬业精神特别强。多年来,他视校为家,经常加班加点 , 节假日很少休息 , 一心思扑在工作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 他十分注意思想观念的更新 , 业务知识的“充电” , 教学方法的创新 , 学生学法的指导 ,治学严谨诚恳 , 教学功底深厚。他备课一丝不苟 ,授课生动有趣 , 能扣准知识点 , 突破重难点 , 强化能力点,讲清辐射点;其教学风格独特 , 深得学生认可。 具有近30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刘老师,治班思路清晰,管理井井有条 , 言行规范 ,堪称师表。他一贯坚持在关爱上下功夫 , 在严格上做文章 , 在灵活上动脑子 , 在“ 得人心”上费思量 , 善于化解学生思想、心理上的“ 疑难杂症”, 具有相当丰富的育人经验和“ 转差”艺术。他所带的班级和年级 , 风气优良, 学风实在 , 学生文明守纪 , 学业成绩发展态势看好,各项竞赛活动捷报频传。 作为丰台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刘老师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参加学校和丰台区的教研活动,多次在丰台区语文教研活动中作专题发言,受到区教研员和同行们的好评。 刘老师时刻牢记自己是十二中的主人,始终以坚强自信的心态,扎实过硬的作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勇挑重担,他为十二中的发展、崛起做出了并将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级教师 付华付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八年。在教育教学中始终注意吸纳古今中外先进教学理念,不懈地探索与实践着语文教改之路;坚持以学生为本,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追求高水平教学效果,教学成绩优异。 自1985年开始致力于初中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综合训练”的研究与实践,逐步设计出“阅读知识与写作知识相互融通、有机结合,集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不断探索、积累、总结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教学风格。 近年来,开展阅读写作相关讲座近百讲;撰写论文、专著、参与教材编写,共计百余万字。有多篇论文获全国市区级不同奖项,辅导多名学生在全国作文竞赛中获奖,在不同刊物发表习作。 能较好的发挥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辐射作用,多次承担市区研讨课,市区研讨课辅导、教材辅导与研究等工作;校内外带徒成效显著;是丰台区骨干教师培训班指导教师;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指导教师;2006、2007连续两年承担北京市“春风化雨”指导教师,2008年担任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指导教师。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严以律己,任劳任怨,奉公守法,其教学水平、人格风范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钦佩,学生和家长的赞许。 1994年被评为丰台区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2000年、2008年被评为丰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连续八年担任丰台区兼职教研员;北京人事局评审专家库成员;丰台区“十五”继续教育带教导师。参与了丰台区2001、2002年中考命题工作;丰台区2003至2008年初三毕业考试命题工作。1999年被评为丰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被评为丰台区知名教师;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语文学科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 王俊鸣获得的奖励及荣誉称号: 1983、1986、1989、1990年度被评为丰台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1985年度被评为北京市普教系统先进工作者 1987、1988年获丰台区教育系统"园丁奖" 1985、1988、1991年获丰台区科研成功二等奖 1993年获丰台去科研成功一等奖 1992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教学论文选拔赛二等奖 1993年获八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育才奖 1994年获奖励工资一级(3%) 王俊鸣同志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全国各地学校"复学闹革命",他从生产队调到农场的分场中学教初中语文;不足一年,又调到农场总场中学教高中语文,并任命为教导主任。1975年回京以后,服从分配到丰台二中任教,并任语文教研组长。在此期间,积极参与市区教研活动。所写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一诗的教参深受好评,并在市教研部向全市教师做了"如何钻研教材"的经验介绍。为满足学生作文训练的需要。1978年他编写了《作文例话》印行两万余册。 1980年调到十二中以后,任教高中语文,任教研组长,并继续作班主任工作(至1983年)。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他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他的严谨科学而活泼幽默的教学风度,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他连年被评为市、区先进,并连任两届学校高中党支部委员。 十余年来,王俊鸣同志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对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形成了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独立或与人合作编写著作十本,共计一百余万字。此外,还编写了大量的读、写材料。他的教学口号是:为了使学生更聪明。为此,他把教学看成一个"训练"的过程;维持,他特别重视"规律"的探讨,把反映事物总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地、灵活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他的这种思想和实践已见成效。并在中语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所教学生的作文,几年来多次在本市和全国获奖,被收入各种优秀作文集的有近三十篇。他指导的学生李芳芳高中未毕业即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十七岁不哭》,引起了较大反响,他所教的1988届文科毕业班获得全市班平均分最高分。1994年学校组织教学评估中,获得95.5分(85分为优秀),除丰台区外,他还应邀到西城、宣武、市教研部讲学;并多次应邀到河北,黑龙江、江西等省讲学,都受到好评。他为继续教育班开设了"听、说能力的研究与训练"课(在丰台区讲了三轮,海淀区一轮,市教育局组织了录像,供远郊县继续使用)为中级继教班开设了"中学语文教材文章技巧举例"课,深受学员欢迎,作文教研组长,他为培养青年教师做了大量工资,使一批青年人成长起来。 特级教师 李秉国李秉国同志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努力进取,研究教学、教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果,为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贡献。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针对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学多优秀集体和优秀学生,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得北京市"中学模范班主任"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等。 多年的中学历史课堂历史教学中,李老师把历史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结合起来创始了中学历史图示教学,学出的教学论文"图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在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上发表和交流,1989年中国教育学刊第一期刊登全文。北京教育丛书首批100本中,他写出两部教学论著《中学中国史图示教学》和《中学世界史图示教学》在1992年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十周年论著、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4年北京教育丛书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他还系统整理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出了特级教师知道学生丛书中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两部书,参与了北京教育丛书《谈历史教学技能》一书的部分章节的编写。李秉国通知多次在本市各区县和学多外省市进行宣讲历史图式法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中央教育电视台做许多历史图示教学示范课,如《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等。他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教学示范课,为我区、我市及全国中学历史教学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推动历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他把电脑多媒体技术与历史图示教学紧密结合,作出许多教学辅助软件,其中《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结构》教学软件已入选"九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学校CAI软件资源库"。目前他把电脑技术应用道每一节历史中,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正起着巨大作用。他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及时向全市中学历史教师宣讲和推广,为推动我市的历史骄傲雪改革作出贡献。 他的努力进取的精神,给青年教师的影响很大。他非常注意培养青年教师,成大市、区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他不仅在教育家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功,而且他作为一位少数民族公民,维护当的民族团结政策,曾被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199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中学特级教师》称号。 发展愿景展望未来,学校将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立足点,积极探索中学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衔接教育,深入思考综合课程的开发与设置,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筹办“钱学森科技创新班”,申办北京金鹏科技团,建设高中校区文化生态园,着力培养会通中西、学贯文理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将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筹办国际学校,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建设好科丰校区和东校区,发挥名校资源优势,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地址丰台区益泽路15号 地名:十二中十二中是青岛的一处地名,位于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西约一公里。 其驻地原来为青岛崂山第十二中学,始建于1956年。因地处交通要道,逐渐以学校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颇具规模的商业聚居区, 因为此地最有名的就是第十二中学,随着时间推移十二中便成为此地地名。 1994年青岛市行政区划后成立的新区城阳区后改名为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二中学,后与城阳第四中学合并而迁离此地。不过虽然学校已不在, 但因为十二中的地名使用过于久远,所以十二中的名字被沿用下来,成为当地一处奇特有名无校的地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