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扁垛 |
释义 | 百度百科 扁垛扁垛是一种用粉条做成的民间美食,盛传于洛阳地区。别名,焖子,素肉,假海参等。 制作方法 把 红薯粉条煮好剁碎,和入红薯粉芡,加葱姜蒜碎末、盐、五香粉,再倒入高汤,或者清水,和匀了,放笼屉上摊成一大片,一寸厚薄,蒸半小时左右,扁垛就蒸成了。吃时切片,炖肉,单炒,或做汤都好吃。 食品特点 过去洛阳人请客爱说“肉不够,扁垛凑”。做桌(在家请客人)时若买不起肉,就用扁垛来代替。扁垛很好吃,出笼时软硬适中,怎么切都能成型,就像牛肉块一样,吃到嘴里筋道香甜,其中做成条状的称为“素肉”,只是穷人利用它,美其名曰“穷将就,富搭配”,用它招待客人。过去都穷,自然不能大碗上肉,水席里汤汤水水,扁垛就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小碗汤里的扁垛丁,红烧肉下的扁垛块,味道并不比肉差。把扁垛蒸成手指大小的小段,放进汤锅里,加入适量高汤,放少许盐味精胡椒粉,开锅后,撒入切碎的葱花、韭黄、芫荽,淋入米醋香油,便是洛阳水席里有名的假海参。汤鲜、辣、酸、香,扁垛柔、韧、糯、滑,冬日严寒,一碗这样的热汤喝下去,冰冷的胃就像沸水里升腾的茶叶,温暖舒展,无比滋润。 相关典故 清代中期,洛阳安喜门大街大户邢家过事,帮忙的伙计们忙中出乱将粉条发多了。办完事后,还留两大盆发好粘连在一起做假海参的料,无奈中邢家大娘让人将大盆发好粘连的粉条料翻扣到案板上看看坏不坏,还好,远远看去如同粮垛,让邢家厨娘闷珍连夜上笼蒸好,因连日劳累,半夜厨娘闷珍实不想拨假海参,就将其粉条料拍在箅子上,上笼屉蒸。第二天,因怕主家骂,就将其藏起来炒给邢家伙计们吃,将大块切成小薄片炒着吃,惊奇的发现就像牛肉块一样,吃到嘴里筋道香甜,透亮爽滑,这就是最初的扁垛原型。后来人们不断的加工,才变成今天的模样。所以扁垛别称叫“焖珍”,后人们叫转了成了“焖子。 使用须知 扁垛出笼之后不能受冻,冷冻之后再解冻会很松散,不成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