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鞭檐犁头尖 |
释义 | 鞭檐犁头尖-概述中文名: 鞭檐犁头尖 英文名: Whipformed Typhonium Rhizome拉丁名: Rhizoma Typhonii Flagelliformis 别名:半夏(广西马山、龙州) 田三七(广西贵县) 疯狗薯(广西宁明) 水半夏(广西) 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00~350m山坡、路旁、林下、草丛中、水沟边、田边或低洼湿地。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 鞭檐犁头尖-植物形态鞭檐犁头尖,多年生草本,高25~400m。块茎近球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直径1~2cm,上部周围密生长2~4cm的肉质须根。叶基生,3~4片;叶柄长15~30cm,中部以下有宽鞘,基部鞘宽1.5~2cm;叶片一年生者狭长椭圆形,不裂,二年生以上的叶箭形或戟长圆形,3裂,中裂片较长大,狭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2~4cm,侧裂片向外水平伸展或下倾,长三角状,长4~5cm,宽3~5mm,侧脉4~5对,其中1对基出。花序柄长5~15cm,佛焰苞管部绿色,卵圆形或长圆形,长1.5~2.5cm,直径1.2~2cm,檐部绿色或绿白色,披针形,先端伸长卷曲为长鞭状或短而渐尖,长8~25cm,下部展平宽5~8mm;肉穗花序长于佛焰苞或较短,顶端附属器黄绿色,上部线形,下部长圆锥形,有柄;雄花部分长5~6mm,黄白色,雄蕊2,花药近圆球形,中性花部分长约1.5cm;中性花锥形,长2~3mm,中部以下棒状,先端紫色;雌花部分长1.5~1.8cm;子房倒卵形,柱头圆形。浆果卵圆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鞭檐犁头尖-医药用途水半夏,为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lume的块茎。 中药水半夏,为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Lodd.)Blume的块茎。 采制: 块茎秋、冬季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 性状:块茎近圆形、椭圆形、圆锥形或倒卵形,直径0.5~1.5cm,高0.8~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上部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学成份:含琥珀酸(succinic acid)、松柏苷(coniferin)、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酚类化合物、鞣质及生物碱。 性味归经:块茎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血,燥湿,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喉炎,胃炎;外用于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6~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药理作用: 水、醇、酯提取物能明显延长浓氨所致的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减少咳嗽次数,增加气管酚红排出量,延长哮喘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减轻耳廓肿胀,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因此具有止咳、祛痰、平喘、锁痛、抗炎和镇静等作用。 配伍应用: 痈疮疖肿:单味研末,加雄黄少许研细,再加醋调成糊状,外敷。 淋巴结结核:鲜品配醋、糯米饭各少许,共捣烂后敷患处。 蛇咬伤:配七叶一枝花、天南星,酒浸1个月,用时外涂患处。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