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碧髻村 |
释义 | 基本概况碧髻村距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政府3公里,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25个生产队,875户,3238人,党员48名。全村耕地面积5341亩,其中水田2400亩,旱地2941亩。村集体以发包荒地、鱼塘及房间出租等为主要收入来源,每年村集体收入达8万多元,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47元。 经济发展碧髻村人多地少,要想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必须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使用农业种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单产量,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为此,村党支部立足村情,村党支部班子对本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切实为群众找出致富路子。一是提出了“以甘蔗为主,多业并举”经济发展路子,促进农民增收。每年粮食种植面积750多亩,甘蔗种植面积4590亩。二是积极推广农作物间套种种植模式。近年来,针对本村旱情严重的实际,为了使群众保增收,当村党支部认识到农业“三避”技术能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村党支部组织村干部、种植大户到外地学习农业“三避”技术,引导农民利用农业“三避”技术,大力推广农作物间套种种植模式。2009年,全村农作物间套种黑皮冬瓜、甜南瓜、肉芥菜等短、平、快经济作物2600多亩,平均亩产增收1000多元。三是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村级党校、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短信党课等平台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双带”能力,涌现了养鱼专业户、红江橙种植大户等党员致富能手25名。 社会事业村党支部还利用本村毗邻产业园等区位优势,引进外商开发旅游项目,2009年引进了南宁市乐活俱乐部在碧髻村投资建设文化生态村落及书院,成立扶绥县洊沅开心农庄有限公司。2009年以来,村党支部多渠道筹措资金1100多万元,在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美化新家园,硬化了道路5公里,新建了集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文化广场、灯光球场和卫生室,新建文化长廊20米,购买了一批办公设备。结合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对165间楼房进行了改造,改造面积约42750㎡,绿化种植树木1200棵,村党支部围绕县委提出打造首府后花园的思路,把本村“农家乐”旅游业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突破口,着力打造以“碧髻—三哈—渠讨”为轴心的“农家乐”旅游示范区。在村党支部的努力下,如今的碧髻村面貌焕然一新,别具特色的农家楼房,干净整洁休闲广场,房前屋后都做起了菜园,柳树、桃花郁郁葱葱,一股“农家乐”气息扑鼻而来,2009年底以来,共迎来了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总裁班的学员等十几批游客,接待游客1200多人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