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比粘度 |
释义 | 简介比粘度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在很多方面都能用到 。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分子间的内聚力阻碍分子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一种内摩擦力,液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液体的粘性。其特点是:只有在流动时液体才表现出粘性,静止液体(液体质点间没有相对运动的液体)是不呈现粘性的。 表示方法表示方法有三种: ①绝对粘度η,其单位(量纲)为帕·秒——Pa-s,1Pa-s=1N-SAIl20 ②运动粘度ν,这是液体的绝对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 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²/s,因该单位太大,故实际中习惯用厘斯cSt(1cSt=10-2cm²/,1m²/s=106cSt=104St(斯,1St=1cm²/s)。 ③相对粘度(条件粘度)。我国、前苏联、德国采用的是恩氏粘度E;美国用赛氏粘度SSU;英国用雷氏粘度"R(或Re·1)。 医学用处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值 低切男:14~20女:12~21 临床意义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化学用处化验名称:血浆比粘度正常值:1.64~1.78 化验结果意义:增高: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化验取材: 血液化验方法:血液流变指标检测化验 类别一:血液检查化验 类别二: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相关出处:《新编临床检验与检查手册》、《新编化验员工作手册》 生物学用处中文名称:血浆比粘度 英文名称:ηs 化验介绍:全血粘度与水的粘度的比值。 正常参考值:1.65(+-)0.09 临床意义:血粘度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先心病、慢性肺心病、严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疾患、肿瘤、血液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硬皮病、创伤、骨折、烧伤、休克等。 血粘度降低: a.病理性:上消化道出血、鼻衄、脑出血、出血性紫癜、肝硬化腹水、尿素症、急性白血病、妇女功能性出血。 b.生理性:妇女经期、妊娠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