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比赫巴哈尼 |
释义 | 比赫巴哈尼(Vahid Bihbahani,1706~1792) 18世纪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著名教义学家、教法学家,乌苏勒教法学派创始人。生于伊斯法罕附近的比赫巴罕(Bihbahan)一宗教学者家庭。早年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从父和当地知名学者学习伊斯兰教知识,结业后返回故乡。30年后(1746)重返卡尔巴拉,成为继麦吉利西之后最著名的学者和卡尔巴拉什叶派学者的首领。18世纪下半叶,领导一批教法学家批判当时仍居主导地位的艾赫巴尔教法学派,,渐占上风,后以“异端派”罪名将该派学者逐出卡尔巴拉、纳贾夫等圣城,确立乌苏勒学派的统治地位。在教义学上,继麦吉利西之后,继续清除苏菲神秘主义和神智哲学的影响,在教法理论上,提出包括理性和创制原则在内的法源理论体系,抬高穆智泰希德的社会地位,为什叶派教法学家司法、参政铺平了道路。比赫巴哈尼因其影响巨大,后被尊为“导师”、“布道者”和伊斯兰教“复兴者”。一生培养著名弟子多人。代表作《论创制与圣训》(Risalat al-Ijtihad wa’1-Akhbar),为乌苏勒学派基础法理著作,影响广泛。 (吴云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