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本斋中学
释义

一、所在位置介绍

本斋村-----据《河间府志》、《献县志》及马氏、哈氏族谱记载,明朝朱洪武结拜回族弟兄,起用回族将士,四方征战,保家卫国。燕王朱棣扫北之时,回族将领马刚率三子由南京水西门外二龙港随军来到河间府,后来其长子马广庆到河间东南定居,建村为辛中营,清朝康熙年间改为东辛庄,一九五三年,为纪念本村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正式将该村命名为本斋村,并将乡政府设在本村,更名为本斋回民自治乡。 历经600多年,繁衍声息,新陈代谢,时过境迁,几度增减,朱、翟、田、丁四姓氏荡然无存,移居他乡,唯有马、哈、金、佟、白、孔、石、宋、杨、史、赵、常、张、王十四姓氏久居本村。因从军、外出谋生、投亲等原因就有1000多人外出。 甲午战争时期,三营统帅马连生随左保贵到东北营口定居。还有的户迁往东北沈阳马福庄、内蒙的东明、河北的张家口、泊镇以及宁夏等定居。 抗日前夕,人口几百,人们以农业为主,兼营手工饮食业,村有清真寺、私塾、武堂各一所。礼拜结束,茶余饭后,人们便以习武健身为业。 1932年,该村志士马本斋率村中70余名回族青壮年,组织抗日义勇军,后又增多至100余人,编入回民支队,当时,村中只有老少妇女,经济萧条,教育停滞。 1939年11月2日,日伪军为了报复回民支队,烧毁了本村唯一的一座明代宗教建筑清真寺,致使人们的宗教生活不存。抗日期间,该村被日军枪杀200余人,只烈士就有102名,至建国时止,全村人口尚不足1000人。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去东北、西北打工者不下100余人,且多数定居未归。东北主要分布于沈阳、本溪、抚顺、双鸭山、海拉尔、齐齐哈尔等地;西北主要分布于宁夏固原、银川、石咀山以及甘肃兰州和新疆乌鲁木齐等地。 1953年,经上级批准,该村正式被命名为本斋村,并定为乡政府所在地,且名为本斋回民自治乡。乡长为本村人马政。 1956年,本斋村划分为东、西两个大队。本东为九个小队,本西为八个小队。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本斋回族自治乡并入公社,成为西城公社的一个管理区,本斋村便隶属西城公社管辖。 1960年,大社改为小社,本斋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本斋村属于本斋人民公社的一个村庄。 1962年至1978年为本斋村经济的发展时期。尤其农业及副业。当时本斋东大队有深井九眼,本斋西有深井八眼。本斋东有胶皮马车九辆,骡马20匹,拖拉机一辆,小学一所。本斋西大队有胶皮马车八辆,骡马24匹,牛100头,大型“东方红—55”拖拉机3辆,且有绣花针厂、石棉厂、眼镜片厂。联办中学一所,可谓民族经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损极小。并于1976年重建标准新村,村内街道有序,房屋标准。 1979年,本村集资8000余元修复清真寺。 1981年,农业实行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解体,本斋公社改为民族乡至今。 1981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民族乡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村民便转轨为以“屠宰加工业为主,农业饮食服务业为辅”。于是相继出现了冷冻厂、皮革厂、肠衣厂、骨粉厂以及生化制药厂。本村的肉类供给京、津、石、保等地,皮革可远销深圳、香港,民族经济进一步腾飞。中央三次拨款修葺清真寺。 1989年,本斋西村学校搬迁,投资3600余元,缩为小学。 1990年,本斋东小学扩建为中心小学。 据1990年人口统计,本斋东村有372户,1497人,本斋西357户,1352人。 1995年至1996年,村民集资修建烈士陵园。 1999年本斋村民哈杰建本斋最大的清真肉类加工有限公司。 2001年,本斋西村建起了规模较大的棉花加工基地。 2002年,本斋东村建起了现代化的村委会办公楼,同年被定为省级文明村,走在了兄弟乡村的前列。书记马丙刚也连任市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2001年—2003年,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英雄马本斋纪念馆也工程告竣。 截止到2003年底,本斋东有人口2000多人,本斋西有人口1870人,本村共计人口4000余人。皮革厂2个,冷库大小10座,骨粉加工厂3个,油脂加工厂5个,机动车辆1000余辆,糕点厂1个,店铺齐布,村无闲人,整个村庄,车水马龙,街庭若市。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在民族政策的优惠下,正在抓住契机,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为了“文明村”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了振兴民族经济,正在努力进取,奋力拼搏,争取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国家级文明村”跨越。

二、学校介绍

本斋中学现有学生数百人,但最近几年学校状况日趋下降,曾开设多媒体班,效果显著,后因特殊原因难以持续,现在的情况不太乐观。

三、周边其他信息介绍

本斋回族乡是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故乡,是献县唯一的民族乡,这里民风淳朴,勤劳朴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建有清真寺、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马本斋纪念馆等建筑,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底蕴。

改革开放以来,本斋人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民族产业,形成了牛羊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的完善产业链,同时带动了皮革、骨粉、油脂等产业的发展,另外还有绣品厂、电缆厂等实力型企业的相继涌现,使本斋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实施了农业产业化战略,形成了哈密瓜、冬枣、脱毒红薯、大棚蔬菜四个农特产品基地。

另外,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目前我乡已组建了篮球队、乒乓球队、腰鼓队,成立了戏曲社、读书会等组织。

新世纪,本斋人以打“本斋”牌,吃“清真”饭的发展思路,发挥名人效应,大力发展民族产业,以诚招商、让利天下、信誉第一、服务为本,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本着从优、从快、从简的原则,为广大客商搭建优良的投资平台。最后在此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和客商前来旅游观光、访亲探友、投资开发、兴办实业。愿我们并肩携手、真诚合作,共同缔造美好的明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