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本体模块化 |
释义 | 模块化的思想来源于软件工程,是指将软件设计成清晰和良好的结构以支持软件的维护和重用。本体模块化理论刚刚起步,不同研究人员根据对本体模块的理解和应用背景,给出了本体模块的不同定义和称谓,例如,本体视图(ontology view)、模块(module)、块(block)、本体段落(ontology segment)等。 本体模块(Ontology Module),一般是由本体中的某个或某些实体(类、属性等)出发,通过对一定关系的遍历得到的本体的一个自包含的部分。本体视图(Ontology View)借鉴数据库视图的概念,通过某种本体查询语言的一次查询确定。因为基于查询的本体视图在用户参与性方面表现不佳,Natalya F. Noy在文献[7]中定义了遍历视图的概念。遍历视图(Traversal View)是从本体的一个或一些概念出发,通过特定关系遍历本体而得到的本体的特定部分。本体段落是本体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本体的、可用的部分。块(Block)是领域实体(概念和属性)的集合。 Heiner Stuckenschmidt认为,“为了重用单个模块,必须保证模块是自包含的(self-contained)”。这里“自包含的”是指,模块中的概念或者是原子概念,或者可以通过模块中的其他概念来定义,而不参照模块之外的任何概念。Mehul Bhatt则认为,模块应该包含可以使其自成为一体的信息;模块内的概念彼此存在语义关联,而对模块外的概念依赖不强或者不关联。 虽然定义模块的说法有所不同,但都指明了本体模块是本体中的自包含可重用的部分,并且,本体模块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本体。模块包含了围绕某个主题的知识,模块内的概念彼此语义关联,而对模块外部的信息依赖性不高。 模块化本体(Modular Ontology)是本体模块和模块之间连接的集合,本体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连接,模块化本体中单个模块的更新不影响组成本体的其他模块,也不影响模块化本体整体的知识表示。 一般来讲,模块化本体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模块化本体语义的正确性和完整性(Correctness and Completeness):由模块组成的系统,必须准确提供组成系统的各个模块的信息,各个模块能够独立表达各自的语义。 (2)组合性(Compositionality):在单独模块或几个模块中成立的逻辑属性,在集成之后的系统中也应该是成立的。模块化系统的这种组合性对类似一阶逻辑那样的不可判定逻辑很有意义,因为可以从更小粒度的理论入手尝试证明属性的正确性。对可判定的逻辑而言,组合性对推理性能很有帮助。当前,一些大型本体的规模远远超出推理机的推理能力。 (3)有向性(Directionality):系统应当允许模块之间有向的信息流动,使得一个模块可以在使用而不影响另一个模块。典型的例子是,领域本体使用顶层本体的知识时,领域本体的改变不能对顶层本体产生影响。 (4)可理解(Comprehensibility):模块的可理解性是为了支持系统的可维护性。基础模块的可理解性可以通过控制词汇表的规模和结构、公理集的复杂性达到;组合模块的可理解性,应该可以通过其模块的组合方式实现。 (5)稳定性(Stability):当模块化本体中的某个模块更新(即演化),或添加某个新模块的时候,系统应当保持稳定。对系统结构而言,添加新模块不会破坏原有模块之间已经建立的结构关系。 本体模块化的思想来自于软件模块化,因此与软件工程中的模块化机制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性质,例如模块的独立性、模块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隐藏等等。软件工程中的模块化理论值得本体领域研究的借鉴,理解软件工程中的模块化机制,对理解本体模块化的概念有很大的好处。上述模块化本体的特点,目前很难实现。当前的本体模块化研究,主要是本体分解和模块抽取,考虑从本体中获取本体模块,很少涉及模块的组合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