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胡适宜 著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2-1 版 次:2005/12/01 页 数:286 字 数:450000 印刷时间:2005-12-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040179415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本书在1983年出版的《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内容包括了原书阐述的传统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增加了大量本门学科近年应用新的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获得的新知识。全书共分十一章,依次叙述植物胚胎学的历史和现状,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小孢子囊及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大孢子囊及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受精,胚乳,胚,无融合生殖,多胚现象。书中配合文字描述有丰富的插图和照片。各章后附参考文献,书后附名词中英文索引及植物名称中文与拉丁文对照表。 本书可作为植物科学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本门学科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第一章 植物胚胎学:历史和现状 1.1 历史简述 1.2 生殖生物学阶段研究的重大进展 1.2.1 雄性生殖单位及精子二型性、雌性生殖单位现象的发现 1.2.2 生殖系统(器官与组织)中的细胞骨架与功能 1.2.3 生殖系统中传递细胞的分布与功能 1.2.4 在生殖系统中多倍体的作用 1.2.5 钙在雌蕊中的分布及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 1.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 2.1 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2.2 植物界有性生殖的发展 2.3 植物生活周期中的世代交替 2.4 不同类群植物的生活周期 2.4.1 苔藓植物 2.4.2 蕨类植物 2.4.3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5 高等植物生活周期中孢子体发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孢子囊及小孢子发生 3.1 花药壁和小孢子母细胞形成 3.2 花药壁 3.2.1 花药壁形成的方式 3.2.2 表皮、药室内壁和中层 3.2.3 绒毡层 3.3 小孢子母细胞 3.4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 3.4.1 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 3.4.2 胞质分裂时分裂面的决定和细胞壁的形成 3.4.3 减数分裂期间小孢子母细胞的细胞质改组 3.4.4 减数分裂期间核液泡的形成 3.4.5 减数分裂期间细胞质的联结与隔离 3.5 小孢子四分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雄配子体 4.1 小孢子有丝分裂——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4.2 在雄配子体中生殖细胞与营养细胞的分化 4.3 精细胞的形成和结构 4.3.1 精细胞的形成 4.3.2 精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4.3.3 雄性生殖单位和精子二型性 4.4 成熟花粉的内含物 4.5 花粉壁 4.5.1 花粉壁的结构 4.5.2 花粉壁的发育 4.5.3 萌发孔 4.6 花粉壁蛋白 4.7 花粉覆盖物——花粉鞘和含油层 4.8 异常的花粉发育 4.9 雄性不育性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大孢子囊及大孢子发生 5.1 胚殊的形态与发育 5.2 胚珠的组成 5.2.1 珠被 5.2.2 珠孔 5.2.3 珠心 5.2.4 胚珠的维管束 5.3 大孢子发生 5.3.1 孢原 5.3.2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大孢子的过程 5.3.3 功能大孢子的决定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雌配子体 6.1 胚囊的发育及类型 6.1.1 单孢子胚囊 6.1.2 双孢子胚囊 6.1.3 四孢子胚囊 6.1.4 一种新类型胚囊及当前对雌配子体演化的假说 6.2 胚囊的细胞化 6.3 胚囊细胞的成熟 6.4 成熟雌配子体 第七章 受精 第八章 胚乳 第九章 胚 第十章 无融合生殖 第十一章 多胚现象 英中名词索引 中英名词索引 拉汉植物名称对照 汉拉植物名称对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第一章 植物胚胎学:历史和现状 1.1 历史简述 植物胚胎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科学。在植物科学中被子植物胚胎学的诞生,成为一门分支学科的历史,在Maheshwari(1950)的专著《Introduction to the Embryology ofAngiosperms》中有较详细的叙述,这里摘其要点叙述。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于性别的认识和利用可以认为是胚胎学研究的萌芽。根据希腊人Theophrastus在《植物的探索》一书中的记载远在3000年以前,阿拉伯人和亚术人对海枣(Phoenixdactlifera)已认识到有雌雄性之分,并且为了获得海枣的丰收,他们每年举行一次人工传粉的仪式。由此可见,人们对植物的性别早就有认识。然而,人们对于性别有科学的认识却是到17世纪才开始的。 农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生物学家对有性生殖过程进行科学的探讨,这可追溯到l7世纪的末叶至l8世纪初期一些生物学家的实验观察和做出的贡献。Camerarius(1694)发现在桑树附近若无雄性植物生长,只形成败育的种子。由此他获得了启发,用一年生山靛(Mercurialis annua)进行雌株隔离的试验,进一步证明了雌株在无雄株接近的情况下不能结实。后来,他又对其他的植物作了实验,最后将实验的结果写成了“植物的性”的著名的论文。Camerarius在他的著作中详细描写了花、花药、花粉及胚珠,肯定了花药是植物的雄性器官,而子房和花柱则是雌性器官。其后,KO1reuter(1761)曾进行植物杂交试验,在石竹属(Dianthus)、天仙子属(Hyoscyamus)、紫罗兰属(Matthiola)和烟草属(Nicotiana)植物中,通过人工杂交培养出一些杂种。他观察到如果一种植物的柱头用同种花粉和异种花粉同时传粉,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同种花粉在受精中起作用。Ktilreuter的工作一方面明确了两性的存在,另一方面推动了传粉生物学的研究。Sprengel(1793)根据自己所做的大量材料的观察,证明了某些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