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风俗史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1月1日)丛书名: 《北京专史集成》

平装: 297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010074139

内容简介

《北京风俗史》是所有关心和爱好北京历史文化的人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题目。早在中国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统治者们就把了解广大百姓的风俗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于是有了岁时“采风”的制度。最早的“采风”是统治者亲自巡幸,周游名山大川,体察各地风俗。通过对百姓风俗的了解,可以知道政绩得失。大概“采风”比较辛苦,于是那些贪图安逸的统治者们不再亲自巡幸,而是派遣官员们四出巡访,其巡访重点也从体察民情转到了考校吏治。虽然后来把“采风”活动废止了,但那些出任地方长官的有识之士却仍然把调查百姓风俗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了解百姓风俗,作为执行政务的参考数据。从这个角度讲,风俗史乃是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许多西方的学术思想传入中国,给传统学术界带来了新活力,国外学者对风俗史的研究成果,就是很好的范例。于是,国人知道除了传统的政治学之外,又有人类学、社会学的名目,可以用来研究历史。许多原来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对民众现存习俗的研究得到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风俗史又成为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大量历史文献的保存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文化宝藏,从而为我们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我们可以参照历史文献来解读以往人们的风俗和生活。

编辑推荐

《北京风俗史》为“北京专史集成”丛书之一,分为北京的岁时节令风俗、北京的宗教风俗、北京的生活风俗、北京的行业风俗、北京风俗的变迁及其影响五部分。简要介绍了北京市的风俗习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作用。对研究北京风俗史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王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入本院历史研究所从事明清史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侧重明清政治制度史、礼制制度史、北京史以及京师文化。主要著作有:《北京城市生活史》(明代部分)、《文化冲撞中的制度惯性》、《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主要论文有:《大顺用兵北试论》、《西学东渐与明代社会特征》、《礼法社会的政治秩序》、《制度比皇帝更重要》等30余篇。译著有《颜惠庆自传》(第7—11章)。

目录

前言

概述

北京的岁时节令风俗

北京岁时节令风俗的形成特征

第一章 春季主要的岁时节令

一、春节

二、中和节

三、二月二

四、清明节

第二章 夏季主要的岁时节令

一、端午节

二、六月六

第三章 秋季主要的岁时节令

一、七夕节

二、送羊节

二、中秋节

四、重阳节

第四章 冬季主要的岁时节令

一、冬至

二、腊月初八

北京的宗教风俗

北京宗教风俗的特征

第一章 佛教风俗

一、佛教节日风俗

二、佛教生活风俗

第二章 道教风俗

一、白云观“燕九节”

二、东岳庙“掸尘会”

三、碧霞元君信仰

四、其他北京道教风俗

第三章 民间宗教风俗

一、祖先崇拜习俗

二、动植物崇拜习俗

三、保护神信仰习俗

四、农业神信仰习俗

五、民间俗神信仰

六、天体神信仰习俗

七、仙人信仰习俗

八、驱邪禁忌习俗

九、仙门灵异信仰习俗

北京的生活风俗

第一章 居处风俗

一、四合院的历史

二、四合院民居的建筑特点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四合院建筑格局中的风俗

四、四合院装饰艺术中的风俗

第二章 饮食风俗

一、饮食状况与美食追求

二、节令饮食习俗

三、四方荟萃的物种

四、酒席宴会的欢庆方式

五、烹饪技术的演化与满汉全席

六、城市各类餐饮公共空间

七、饮食与养生的历史智慧

第三章 服饰风俗

一、冠服制度的确立

二、民族服饰大融合

三、以民族服饰为特点的各朝代北京服饰

第四章 出行交往风俗

一、交通工具的变迁

二、京城官员出行为何多骑马乘车

三、官员车轿路遇避让规定与道路右行习惯

四、交往拜访的礼俗

第五章 婚丧风俗

一、结婚的通用程序

二、洞房花烛与新婚三日无大小

三、五服制度与丧礼

四、丧礼的一般程序

五、官员丧礼中的恩典

北京的行业风俗

第一章 官场风俗

一、宫职的名称与别称

二、官员朝见皇上的礼仪

三、朝廷服装礼仪

四、清代命妇的官服与便衣

五、官场上的方位尊卑与公私聚会的座次

六、晚清官场上的敛财方式

七、雅言到官话

八、官员身后的荣誉

第二章 手工业风俗

一、糕点业

二、烤鸭业

三、酿酒业

四、鞋业

五、金银首饰业

六、玉器业

七、景泰蓝

八、地毯业

九、造花业

第三章 商业风俗

一、北京地区的商贸活动

二、商贸习俗

三、商业经营习俗

四、商业信仰习俗

第四章 农业风俗

一、岁时节令中的农俗

二、农业制度、生产风俗

北京风俗的变迁及其影响

一、北京风俗变迁概貌

二、北京风俗变迁过程及原因

三、北京风俗变迁的社会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北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30年来,在全所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一些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其中,又以曹子西先生主编的《北京通史》为代表,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而《北京通史》的问世,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北京历史文化奠定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加大扶持力度,提出把《北京专史集成》列入院科研重大课题,使得我院的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从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之前,历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对北京专史进行研究,如王玲女士撰写有《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尹钧科先生撰写有《北京郊区村落发展史》,于德源先生撰写有《北京农业经济史》,吴建雍等人合写有《北京城市生活史》、《北京城市发展史》,等等,这些专史的问世把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但是,要想形成一套体系完备的专史研究系列,显然仅仅依靠个人的研究力量是不够的,必须组成一支力量相对强大的科研队伍,才能够完成系列专史研究的繁重工作。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领导组织历史研究所的全体科研人员对《北京专史集成》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论证。特别是课题总顾问刘牧雨院长和课题总策划戚本超副院长对课题中研究项目的编写原则和立项次序都给予了精心指导。

后记

本书的撰写工作,系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其中,王岗负责撰写“概述”及第五篇“北京风俗的变迁及其影响”;李宝臣负责撰写“生活风俗”中的饮食、出行交往和婚丧风俗,以及“行业风俗”中的官场风俗;郑永华负责撰写“宗教风俗”中的道教风俗;赵雅丽负责撰写“宗教风俗”中的民间宗教风俗和“行业风俗”中的商业风俗;袁熹负责撰写“生活风俗”中的服饰风俗;章永俊负责撰写“岁时节令风俗”中的春季和夏季节令,以及“行业风俗”中的手工业和农业风俗;董焱负责撰写“生活风俗”中的居处风俗。何岩巍负责撰写“岁时节令风俗”中的秋季和冬季节令,以及“宗教风俗”中的佛教风俗;王岗修改了部分书稿内容。全书最后由李宝臣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加以改定。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得到了人民出版社关宏女士的帮助,在此特致谢意!

文摘

北京的岁时节令风俗

北京岁时节令风俗的形成特征

三、城市文化特征

历史上的北京是一个相当繁荣发达的城市,直接服务于封建官僚们的需要客观上刺激了北京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元、明、清三朝,北京成了中国最大的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昌盛以及人民生活的相对稳定,使得北京岁时节令风俗逐渐从浓郁的禁忌、迷信、祭祀、禳除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而更多转变为娱乐型和礼仪型,甚至向奢侈、享乐方向发展。如元宵节放花灯烟火在明代就历时十日之久,所谓“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车马塞途,几无寸隙”。描述的就是元宵节市民观灯的景象。此外,龙舟竞渡之风有增无减,车船秧歌、杂技百戏、庙会集市,大都以享乐、游玩、娱乐、休息为主。

有些风俗虽然来源于农事,如填仓、打春牛、祭财喜神、走百病、扭秧歌等农事习俗,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在进入京城之后,都明显地染上了城市文化的色彩。一方面,因为北京脱离开单纯的农业社会而进入以商业贸易为主的城市社会是比较早的,以后又发展成为以政治文化为中心的都市社会,农事节日在进入北京城之后也不得不打上城市文化的烙印,方能继续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型的都会,却又与周围的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长期延续下来的农村节令又很难消失,不得不溶入城市文化之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