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释义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建校的北京大学第一分校(1983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1985年两所分校分别归入北京联合大学并于1994年合并,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目前,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600余人,是一所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包含文学、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学院。

中文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简称:北京联大应用文理学院

创办时间:1978年12月

类别: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党委书记 孔繁敏,院长 张宝秀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主要院系:食品科学、经济法学,专门史学、人文地理学、新闻学

学院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College of Application Arts and Science of Beijing United University). 该院以发展应用学科、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学方向。二十几年来,根据首都经济、科技、文化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首都各行各业都有我院的毕业生,其中很多人已经成长为业务和管理的骨干。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学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97号(学知桥东北角)

师资力量

我院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建校以来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其他重点院校引进了一批教授、副教授以及学科带头人,新进的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形成了结构比较合理、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0余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57%,其中博士3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0余人;有突出贡献和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5人;还有一批北京市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此外,我院还有一支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高水平外聘教师队伍,每学期在我院兼课。

专业设置

我院现有17个本科专业和8个高职高专专业,已形成了市、校、院三级学科体系。目前,我院拥有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经济法学;重点实验室: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实验室;市级品牌建设专业: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高职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我院还拥有北京联合大学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专门史学、人文地理学、新闻学和校级骨干专业:档案学、新闻学。2006年,我院的食品科学和专门史成为北京联合大学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点。

我院一贯重视教学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在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严格教学管理,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我院教务处曾两次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十五”期间,我院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3种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先后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于2000年获得全国一等奖,并多次获得北京市一、二等奖项;在LCCI(英国伦敦商务英语)考试中,也曾经两次获全国金奖。

科研实力

我院科学研究在市属院校中处于较高水平。仅“十五”期间,学院承担包括国家、部委、北京市、市教委及北京联合大学的科研项目共377项,获得校级及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205项,出版学术专著313部,公开发表论文1343篇,科研经费逐年稳步增长,还有一些成果已向企业转让。燕京研究院、经济法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燕京房地产研究所、室内环境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也在国内外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国际合作

我院实行开放式办学,先后与新西兰、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外国大学开展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互派教师和留学生,以“3+1”、“3+2”等多种形式开展与国外的合作办学,培养开拓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我院在以雷洁琼为会长的燕京大学校友会的支持下,同美国国际科技教育服务机构(简称PESI)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备忘录,先后已有近百位外籍专家为校内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任课和讲学。我院还是教育部批准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院校之一,每年有二百多名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在我院学习。

共享资源

我院地处全国最大的高校区——学院路,教育资源丰厚。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组织下,包括我院在内的十六所高校组成“教学共同体”。各校互开选修课及其辅修专业。我院学生可以到“教学共同体”中的其他重点院校选修课程或者辅修专业;同时,由于我院人文社科方面的优势,也吸引了大量外校的学生来我院选修课程。我院学生可与重点高校的学生同堂上课,相互交流。2005年,我院与江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创新研究院”。这对发挥两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促进两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实施教育创新,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

我院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现有学生各类社团五十余个。民乐团于2002年赴香港演出时获得了成功,并在各种比赛中连获佳绩。新航线话剧社、青春鸟舞蹈团、男篮俱乐部等也多次在各类大赛中获奖。学院田径队更是多次在联大运动会和北京高校运动会上获得优异成绩。学生专业社团结合所学专业积极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我院每年以“五·四”科技文化节和“一二·九”体育文化节活动为主线,通过校园内健康的文化科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团队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

历史沿革

我院在今后的办学中,将按照学校“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全局,发展应用学科,开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创新,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开创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新局面。

1978年下半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为适应改革开放、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解决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决定,借助在京重点大学师资力量和办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由北京市和重点大学合作创办一批以走读为主的大学分校。这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尝试。

1978年12月,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帮助下,北京市正式下文批准成立了我院的前身北京大学第一分校(1983年5月更名为北京大学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确定两所分校均为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局级编制,其党和业务行政的经常工作,委托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管理。

1979年2月,两所分校首届学生入学。

1982年12月,北京市对大学分校进行了调整,将36所分校调整为13所,北京大学第一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继续保留建制。

198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市在大学分校的基础上成立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分校和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并入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分校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两所学院仍为相对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

1994年3月,根据北京市政府文件,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合并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仍为相对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

我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主动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深入调查、积极探索、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发展应用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实现了专业由基础研究型向应用复合型的重大转变,走出了一条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

未来展望

进入21世纪,北京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举措与新成就,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社会化、国际化趋势和北京奥运战略的全面实施,给首都高等教育和高校办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我院将按照北京联合大学“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主动适应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加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工作,坚持应用文科、应用理科的发展方向,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坚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谋求新的发展机遇的实践中,将我院建成学科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8: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