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
释义 | 招生简章(一、推荐免试生 二、应试生报考条件 三、应试生初试、复试和录取 四、学习方式及住宿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 六、学费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八、违纪处罚 九、招生咨询) 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二、招生对象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四、培养方式 五、课程设置 六、专业实践 七、学位论文 八、学位授予 九、专业参考文献、期刊和网站) 招生简章为适应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经教育部研究批准, 北京大学作为全国首批24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试点招生高校,2011年继续招生30人(其中拟接收免试推荐研究生10人,名额未用完,剩余名额将返还到全国统考招生名额中)。学习年限为两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本项目不设学业奖学金、助学金名额,学生需交纳学费。 一、推荐免试生本专业面向国内重点院校中文、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招收推荐免试生,凡获得所在院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按照我校《关于申请和接收2011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说明》申请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接收推荐免试生工作将于2010年10月中旬结束,届时将在研究生院硕士招生网页公布实际接收推免生人数,请广大考生查询。 二、应试生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4)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过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只能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 (5)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只能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须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中文专业及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学术论文,通过初试后,还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应试生初试、复试和录取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4汉语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汉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汉语语言分析等。 ④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中外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材料分析写作等。 2、复试时间一般在2011年3月底,主要考核考生的专业技能及教师素质、外语能力等,其中: ①专业技能及教师素质考核主要内容为:(1)汉语教学基本技能;(2)心理素质;(3)教师潜质;(4)普通话。考核形式为面试,满分100分,60分及格。 ②外语能力考核形式及主要内容为:(1)笔试:侧重专业阅读、写作能力的考察;(2)面试:重在应用能力,教学及沟通能力的考察。笔试、面试各占50分,满分100分,60分及格。 3、复试相关说明: ①参加复试的同学一般应达到北京大学复试分数线,复试人数一般为招生规模的130%至150%。 ②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到北大研究生院网页下载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可以证明自身研究潜能的各种材料。 ③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复试及格者能否录取,以考生的总成绩名次为准。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为40%。 ④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 四、学习方式及住宿上课地点为北京大学校本部,全日制脱产学习。研究生入学后可申请入住万柳学生公寓,并按规定缴纳住宿费,费用自理。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将在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指导下,结合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制定具体课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六、学费学费为3.2万人民币,分两年交清。每年学费为1.6万元,学生须于每学年注册时按学年交纳学费。届时未交纳或未足额交纳学费者,将不予办理入学及注册手续。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修满学分,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并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八、违纪处罚如发现考生有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我校将通知其所在单位,并按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九、招生咨询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与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本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依据国家教育部“教指委”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9年9月)而定。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部分采用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部分沿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课程。对选修课选课的规定依从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选修课系列中的具体课程根据北京大学的办学实际情况选择而定,有些课程属有待建设的课程。 (一)课程类型与学分分布 1、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共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2)选修课(共12学分) 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 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试行设置: (1)综合基础课程 (2)课堂教学观摩与体验 (二)课程与学分结构 1、必修课(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 (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 政治(2学分)、第一外语(4学分) (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第二语言习得概论(2学分)、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2学分)、中华文化与传播(2学分)、跨文化交际(2学分) 2、选修课(12学分,分为三大模块,每个模块至少选修一门) (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2学分)、现代化技术与语言教学(2学分)、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2学分) (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 国别与地域文化(2学分)、中国思想史(2学分)、中华文化技能(2学分) (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2学分)、教师发展概论(2学分)、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2学分) 3、教学实习(6学分) 4、学位论文(2学分)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团队学习、国内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组织教学,以大幅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 2、辅之以海内外专家、学者讲座、座谈等,扩大学生对海外汉语教学的了解。 六、专业实践课程学习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学生要通过教学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一)教学实践方式 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 2.在本院或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二)教学实践管理 1、志愿者由国家汉办或本院选拔派出。 2、实习期间,在国外实习的学生安排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国内实习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短期班、特别项目等的汉语教学或辅助教学工作,以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采取指导教师带领、指导学生进行汉语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践及参加课堂问题研讨与独立承担课程进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课时共60学时。 3、教学实习考核须有指导教师和学生评估,在外单位实习的须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 4、教学实习结束两周后须提交实习报告,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完整一课的教案、试题一份、对教学的反思和导师评语。其中对教学的反思应写成小论文,3000-4000字,是实习报告的主体部分。这几部分材料装订成册后交到研究生教研室,方可得到实习的学分。 七、学位论文(一)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进行选题,有应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 (二)吸收国际汉语教学第一线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教师(包括中小学教师)参与论文指导。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选题、开题、撰写、申请论文答辩、获准参加论文答辩等完整环节和过程、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 八、学位授予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合格,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硕士论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专业参考文献、期刊和网站(一)语言教师发展研究类: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汉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录》(李景蕙卷),崔希亮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帕克·帕尔默[美]著,吴国珍、余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2007年10月第五次印刷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徐碧美[港]著,陈静、李忠如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二)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类: 《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章兼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语言教学原理》,盛炎,重庆出版社1996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张德鑫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程裕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黄锦章、刘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吕必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崔永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汉语与对外汉语研究文录》,赵金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李泉,教育教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本),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学论》,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杨寄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怎样教外国人汉语》,李珠、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小兵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语言习得及心理认知研究类: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蒋祖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江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引论》,张灵芝,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Cook, V. J. 2000.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北京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Ellis, R.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四)语言研究类: 《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科姆里著,沈家煊译,华夏出版社198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五)文化类: 《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跨文化交流》(第6版) ,萨莫瓦尔 (Larry A.Samovar)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跨文化交流:中西方交往的习俗和语言》,李学爱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六)专业期刊: 《世界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汉语学习》,延边大学 《汉语教学学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语言文字应用》,教育部语用所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广州暨南大学 《对外汉语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国外英文版外语教学杂志、中小学教学杂志 (七)国内专业网站: 1.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网站 2.全国各主要高校对外汉语学院网站 3.国家汉办网站 4.北大中文论坛 5.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历年真题网 国内外中小学教学网站 (注:以上所列参考文献、期刊杂志等是举要性的,研究生要在此基础上,主动扩大阅读范围,及时阅读对外汉语教学、西方第二语言教学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最新论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