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理工大学 |
释义 | 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英文为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BIT,北京理工大学是“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设立研究生院,是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前身是1940年创建于延安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后转战华北,更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北京,与著名的中法大学合并,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重工业大学,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定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学校主页: 中文名:北京理工大学 外文名: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称:北理工 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创办时间:1940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工科 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 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 现任校长:胡海岩 知名校友:李鹏 曾庆红 李富春 邹家华 所属地区:中国北京 主要院系:宇航学院,机电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光电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16个 硕士点:196个 博士点:95个 院士:13人 主要奖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开放实验室4个国防科工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博士后流动站:19个 目标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历史沿革(校名更迭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 华北大学工学院 北京工业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科研实力(院士名录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位和国防定位) 学校层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卓越联盟”联考高校 学校简介北京理工大学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 1940年,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命名的“自然科学院”在延安杜甫川诞生。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1942年秋,毛泽东亲自为延安自然科学院题写了校名。1949年,迁入北京,成为新中国一所新型重工业大学;1951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52年,学校成为“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5个,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3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011年10月更新) 建校以来,学校培养毕业生18万余人。校友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预警机雷达总设计师王小谟院士等35位院士和一大批著名学者;有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广州金发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袁志敏、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尚吉永等众多企事业单位的总经理、总工程师。 学校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导向,曾创造了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等多项新中国第一。近年来,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推动“强地、扬信、拓天”的特色发展路径,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方面代表了国家水平;在空间自适应光学、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占据了明显优势;在国家重大工程中,承担的任务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为我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陆军装备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承担科技奥运和奥运安保项目的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方阵中,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和研制,其数量和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创造了电动车辆技术的多项世界第一,自主研发的纯电动客车在世界上首次大规模投入运行,成功运行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及上海世博会。 学校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北京、云南、吉林、辽宁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及全国40多个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探索了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新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港澳台地区的15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学校始终秉承延安精神宝贵传统,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和校园文化。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和总结凝练,形成了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为核心的特色精神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学术精深、体魄强健、心境恬美,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学校党委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以激情进取、科学发展的昂扬斗志大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先后高质量、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工信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党建创优工程评估”、“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并多次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有较高国际声誉、生机勃勃、发展后劲强的高水平大学。 当前,学校正进一步凝练70年办学经验,树立“引领之雄心、育才之恒心、报国之决心”,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一切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从奉献伟大祖国出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突出国防科技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优秀的北理工文化,努力向“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宏伟建设目标挺进! 校训 校风北京理工大学原校训为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2010年8月26日,为了迎接70周年校庆,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在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的意见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新校训。这就是“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达到以探索客观真理作为己任之境界;学以精工,是指治学严谨,实现以掌握精深学术造福人类之理想。这一校训既是建校70年来我校几代师生员工崇德尚行、学术报国的真实写照,又是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校训由欧阳中石先生所题,并悬挂于中心教学楼入口处。8月26日同时确定学校的校风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学风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徐特立老院长)。 校徽 校歌校徽校徽周围标明了由赵朴初先生题字的“北京理工大学”中文字体及英文翻译。 校徽中心的标志以“培养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时表现青青校园的人文气息。标志根植于中国教育的传统文化,整体造型为顶天立地的大树形,以“树人”表达教育的理念,同时寓意栋梁之材。 发展国防科技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的特色,发展国防科技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保家卫国,是为了和平。标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鹰,展翅高飞,到顶端演变成口衔橄榄枝的白鸽,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基础上,热爱和平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 标志以大树和白鸽为显形,标志主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而冲天白鸽的昂扬气势,象征学校不断进取,不断发展。 标志下方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以及1940的字样,表示北京理工大学源自1940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根在陕西延安。 校歌北京理工大学校歌《延河情》原为李功达词,樊昕曲。其后歌词稍作修改,由吕远重新谱4/4拍曲,新校歌相对较为强劲。而原6/8拍的优美校歌旋律则改用新词,成为校园文化宣传的一首歌曲。 目前歌词如下: 清清延河水 抚育我茁壮成长 悠悠岁月长 磨练我意志如钢 团结勤奋 为祖国和平播撒希望 求实创新 为中华富强造就栋梁 前进 向前进 北京理工大学振起腾飞的翅膀 前进 向前进 北京理工大学的未来充满希望 历史沿革校名更迭北京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其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著名的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先后担任院长。1950年9月,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并入学校,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力量。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1939年5月-1939年12月),延安1939年5月在延安南门外杜甫川,创办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延安自然科学院(1940年1月-1943年11月);1940年1月将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改名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943年10月-1945年12月),延安、张家口等地;1943年10月延安自然科学院并入延安大学,成为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6年1月-1946年12月),张家口、辗转华北办学。1946年1月 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与晋察冀边区工业职业学校合并成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1947年1月-1947年11月),河北省建屏县(现名平山县) 1947年1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晋察冀边区铁路学院合并成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1947年12月-1948年8月),河北井陉1947年12月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其他系科调走(其中原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于1947年3月参与组建北方大学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 华北大学工学院1948年9月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 1949年11月 华北大学工学院(高职部)--> 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现北方工业大学); 1950年9月 华北大学工学院<--中法大学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 1951年12月 华北大学工学院<--西南工业专科学校(曾叫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航空科。 北京工业学院1952年1月1日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52年1月1日-1988年4月1日) 北京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采矿系、冶金系)-->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有色金属方面学科)-->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 1952年8月 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11月 北京工业学院<--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系及教师学生; 1961年7月 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太原机械学院(即华北工学院,已更名为中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1988年4月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孕育了多所高等学校,是国内若干所重点大学组建的重要源头: 1949年北京理工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抽调高职部成立今北方工业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航空系组建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采矿系、冶金系参与组建今北京科技大学;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有色金属方面学科参与组建今中南大学; 1961年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学院)抽调火炮、自动武器、炮弹等专业援建今中北大学。 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一直受到国家重视和支持。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学一直立足国防事业,是我国高技术人才尤其是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迁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1950年,华北大学工学院面向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个地区第一次公开独立招生。以本科为主,学制定为五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制大学。 1951年3月,为建设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规化的重工业大学,担负起为重工业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工业部将北京机床总厂的第一分厂,调配给学校作实习工厂。 1952年3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下发了《关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后发展的方向及目前的方针任务》的文件,决定北京工业学院“逐步发展为国防工业学院或国防工业大学,并使之成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中新的高级技术骨干之重要来源”。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国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由国防科委、重工业部领导。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由此,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学院,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任务是为国防建设服务。 1953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56年,学校培养出第一批五年制高等兵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才。 1957年学校初步建成基本配套的火炮、自动武器、引信、坦克、雷达等14个常规兵器专业,为迅速培养我国自己的国防建设人才,满足国防生产的需要,起了重大的作用。 1958年以后,随着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又建设了一批国防急需的火箭,导弹方面的专业,并培养出大批从事尖端科技的人才,输送到国防科研和工业部门,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上天作了重要贡献。 1952年至1957年到1957年为止,学校已建立了6个系,14个兵工专业,全院师生员工达7806人,比1953年增加了2.34倍。新中国第一所兵工高等院校已经起步和发展壮大,屹立在祖国的首都。 1959年,成为国家首批颁布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文化大革命”中,我国边境受到威胁,学院军工科研和生产的任务更重,全院共承担了110多种科研任务,有57项完成或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红箭-73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J-201反坦克导弹,1974式全自动双管37毫米高射炮,大型天象仪,三米焦距远程照相机,74式1.2米地炮测距机,8701高能混合等,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完成或基本完成,在1978年前定型而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的项目。有的项目已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家空白,为祖国争得了荣光。 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又称兵器工业部)领导。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转移,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我校主动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将以军工业为主的专业结构调整为“以军为本,以民为主,军民结合”的格局;在专业内涵上,由军工产品型发展为军民结合的工程科学技术型;本科培养目标由面向产品的设计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面向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发展型人才,使学校的军工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保持和发扬。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1983年,经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钦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贷款支持的中国14所著名大学之一。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22所试办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 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领导。 1992年,经中央指定,成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4所副部级高校之一。 1992年,创建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领导。 199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学通过211预审,成为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 1994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具有MBA学位授予权的首批26所院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高级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的30所院校之一。 1999年,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签订国防生培养协议,开始招收国防生。至今共招收和选拔国防生千余名。目前,在校国防生700余名,分布在10个学院,20多个专业。 2000年9月,成为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的985工程院校。由北京市政府、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同重点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组部部长曾庆红和刘华清等出席出席了北京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 2003年10月,经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4年,成为教育部指定全国34所考研自行确定复试录取线的高校。 2000年到2004年科研经费到款情况的统计,连续五年,北京理工大学的总科研经费都有超过50% 来自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和军工集团的项目。 201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了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承继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强化特色,着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着力提高研发水平,努力把北京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理工大学,为提升我国国防科技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学校制定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了到2040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延安精神和国防科技特色的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发展目标。 据统计,从1956年到1963年间,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564人,有5981人到部队、国防工业企业、院校工作,占全部毕业生的91%。仅“十五”期间,就有各类毕业生5000余人投身国防系统建功立业;2006年又有1000余名毕业生到国防系统就业,超额完成国防任务25%。北京理工大学是全国地方高校生招收国防生最多的学校,国防生主要集中在军工生产及信息处理等相关专业,毕业后人才主要向部队总参谋部输送。这些充分反映了服务国防、面向军工始终是学校的办学重点,体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国防军工特色。 【注】国防工业八大本科院校是指1963年的八所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即:哈工大(航天)、北理(导弹&坦克)、北航(飞机&导弹)、上交(船舶&火车)、西工大(飞机&导弹& 船舶)、中北(兵器)、成电(电子)、南航(直升机)。 学校归属沿革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迁京,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1952年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指定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国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国防院校,归属国防科委领导。主要以导弹、坦克为核心发展国防科技。 1969年,北京工业学院划归第五机械部(又称兵器工业部)。 1987年,兵器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合并为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学校划归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领导。 1988年,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与电子工业部合并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学校划归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1年,从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分离成立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学校划归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2年,经中央指定,成为14所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 1999年,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改制为兵器工业集团,同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管理,成为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共建高校。 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撤销,部分职能并入新成立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学划归工业与信息化部。 地理位置北京理工大学校本部由中关村校区和良乡校区组成,学校占地4342亩(含中关村校区1063亩,西山实验区251亩,秦皇岛分校28亩,良乡校区3000亩),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21亿元,校图书馆各类藏书超过300万册。另有北京西山实验区、房山分校(高职教育)、秦皇岛分校(民族预科教育)、珠海学院等。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三环以内),交通便利,毗邻国家图书馆、中关村科技园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中关村校区占地1063亩,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一块国家级体育场(同时用来举办中甲足球联赛)以及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国内一流的体育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场馆)。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卫星城东,距天安门广场约30公里,距中关村校区约35公里,京广铁路和京石高速公路东侧,北京西南六环路以内,占地面积202.97公顷(3000余亩)。良乡校区是校本部的一部分,现在承担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大一和大二)的教学任务。 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实验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冷泉东路16号,毗邻百望山、京密引水渠,风景优美,远离城市喧嚣。西山实验区是由原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分校改建而来。为扩大办学规模和更合理利用校本部土地资源,学校将校本部西侧的实验区迁建至原西山分校。 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东接良乡卫星城和京石高速公路 ,西临燕山石化工业区,南与燕化星城毗邻,北靠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院,占地60余亩。"十一五"规划中的学校建设高标准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等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标准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及活动游艺区一应俱全。校园建筑具有欧式风格,庄重典雅,清新怡人。 北京理工大学秦皇岛分校建于1984年,是北京理工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校址地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北戴河海滨,向东、南步行一公里,即可到达渤海之滨。秦皇岛分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六个国家级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培养基地之一。目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7所全国重点大学培养一年制民族预科生,招生规模每年500余人。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ZHUHAI CAMPU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珠海学院以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办学主体,是北京理工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资源的延伸和扩展,是北京理工大学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学校坐落在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珠海市唐家湾,占地面积5000亩。学院依山傍海,交通便利,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城际铁路和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学校的东北两侧通过。校园内2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波光涟漪,自然绿化和人工绿化环境达校区总面积80%以上,松林、相思林、荔枝林、竹林成片分布,浅潭碧水点缀其中,宁静、典雅,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院设置北京理工大学设有材料学院、宇航学院、机电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光电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生命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和基础教育学院,47个系,43个研究所(中心),覆盖10个学科门类,并建有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西山分校和秦皇岛分校以及珠海学院。 学科建设与科研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7个,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防特色学科,3个一级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 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教学基地, 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拥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I 类)三个,平台数居国防科工委(现工业与信息化部)属高校第一名,并拥有科技创新平台(II 类)两个,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建有化学物理、信息科学、车辆、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等5个学科特区。全校有各类学生40312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1926人(包括本专科学生14548人,硕士生7600人,博士生5000人,留学生281人),成人、夜大、函授学生6909人,远程教育学生11477人。多 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坚持独立办学,办精品大学的方针,2003年度,学校学科精品度名列全国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8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相同学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工作中,我校参评博士后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4。近年来,学校党委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以激情进取、科学发展的昂扬斗志大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先后高质量、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工信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党建创优工程评估”、“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并多次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有较高国际声誉、生机勃勃、发展后劲强的高水平大学。当前,学校正进一步凝练70年办学经验,树立“引领之雄心、育才之恒心、报国之决心”,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一切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从奉献伟大祖国出发,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突出国防科技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优秀的北理工文化,努力向“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宏伟建设目标挺进! 重点学科学校拥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I类)三个,平台数居国防科工委属高校第一名,并拥有科技创新平台(II类)两个,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个;建有化学物理、信息科学、车辆、智能机器人、生命科学等5个学科特区。2003年度,学校学科精品度名列全国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8个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相同学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国家人事部组织的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工作中,北京理工参评博士后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名列第4。 一级国家重点学科(4个) 光学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兵器科学与技术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 工程力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物理电子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应用化学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个) 工程力学 机械电子工程 车辆工程 光学工程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材料学 动力机械及工程 物理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应用化学 飞行器设计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国民经济动员学 科研实力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含1名两院院士和7名双聘院士),全国教学名师4名,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500名,博士生导师44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长江学者”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61人。 学校每年承担科研项目超过1000项,科研经费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如2008年、2009年科技总经费连续突破10亿元,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我校牵头研制的仿人机器人“汇童”和我校机械与车辆学院完成的纯电动汽车设计和研制,被评选选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十一五”以来,学校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60周年国庆阅兵的30个装备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种装备的设计和研制。 院士名录姓名 所在单位 学科 评聘年份 备注 1 王越信息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1991,1994 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2 徐更光机电学院 力学1994年 工程院院士 3 毛二可信息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1995年 工程院院士 4 周立伟光电学院 光学工程1999年 工程院院士 5 朵英贤机电学院 兵器科学与技术1999年 工程院院士 6 胡海岩宇航学院 一般力学2007年 科学院院士 7 汪顺亭信息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1995年 工程院院士 8 才鸿年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 工程院院士 9 马志明理学院 数学1995年 科学院院士(双聘) 10 王哲荣机车学院 机械工程2001年 工程院院士(双聘) 11 江龙理学院 化学2001年 科学院院士(双聘) 12 李京文管理学院 经济学2001年 工程院院士(双聘) 13 董海山化工学院 有机合成、炸药工艺2003年 工程院院士(双聘) 14 张玉奎生命学院 化学2003年 科学院院士(双聘) 15 葛墨林理学院 物理学2003年 科学院院士(双聘)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 机电工程与控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车辆传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信号采集与处理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 阻燃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电工电子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车辆动力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多元信息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先进加工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自动控制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洁车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与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信息光学基础实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部门开放实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位和国防定位国家对著名大学的定位—— 985工程首批重点共建协议对各大学的定位及合同拨款额: 1、“世界一流大学” 北京大学18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18亿 (教育部拨款) 2、“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南京大学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7月26日 复旦大学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学12亿 (6亿+6亿) (教育部拨款+市拨款) 1999年7月27日 浙江大学14亿 (7亿+7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8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亿 (3亿+3亿+3亿)(教育部拨款+中科院拨款+省拨款)1999年7月25日 西安交通大学9亿 (6亿+3亿) (教育部拨款+省拨款) 1999年9月11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10亿 (3亿+3亿+4亿)(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省拨款) 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学10亿 (3亿+3亿+4亿) (教育部拨款+国防科工委拨款+市拨款) 2000年9月23日 英才辈出北京理工大学在建校70多年来,培养毕业生18万余人,校友中产生了35名院士、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和40余名将军。 政界的部分著名校友党和国家领导人: 李 鹏: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国务院总理、原全国人大委员长 曾庆红: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国家副主席 李富春:第八届政治局常委,原国务院副总理 邹家华: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院副总理、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倪志福: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叶选平: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省部委领导同志: 李 强(原国家外贸部部长) 蔡 诚(原国家司法部部长) 曾宪林(原国家轻工业部部长) 赵东宛(原国家劳动人事部部长) 黄毅诚(原国家能源部部长) 戚元靖(原冶金工业部部长) 林汉雄(原国家建设部部长) 崔乃夫(国家民政部原部长) 何光远(原国家机械工业部部长) 谢绍明(原科技部副部长) 何华生(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卢文俊(原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副局长) 王敏清(原中央保健局局长) 汪导河(原中央机要局局长) 张俊九(原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令狐安(原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阮崇武(原海南省委书记) 洪虎(原吉林省省长) 陈传书(原民政部党组成员) 王云龙(原重庆市人大主任) 邹竞蒙(原国家气象局局长) 陈玉田(原河北省委常委) 王昕(原山西省副省长、现任人大副主任) 武衡(原国家计委副主任) 李华(国家计委原副主任) 徐驰(原国家经委副主任) 李苏(国家化工部原副部长) 彭士禄(原国家水电部副部长) 李彦(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余健明(原国家计委副主任) 张今强(原国家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王金城(原国家电子工业部军工总监) 贺光辉(原国家体改委原副主任) 杨铿(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原副部长) 刘雅芝(原国家劳动部副部长) 鲍克明(原国家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原海南省常务副省长) 封明为(原北京市副市长、政协副主席) 魏敏学(吉林省副省长) 范伯元(原北京市副市长兼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现任政界领导 冯长根(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吕锡文(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士祥(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 赵凤桐(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 方新(中科院党组副书记) 杜玉波(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许勤(深圳市市长) 陈建军(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 军队中的部分著名校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部长贾朝群中将;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李伦中将,延安自然科学院1941级学生; 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主任贺毅少将,延安自然科学院学生;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空军中将,抗大工程队1941级学生; 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外事局局长邓佑生少将,毕业年限不详;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陈玉田少将,毕业年限不详; 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学东中将,北京工业学院1956级学生; 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郝岩中将,北京工业学院1958级学生;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孙德信少将,北京工业学院1958级学生;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司令部参谋长尚学琨少将,北京工业学院1960级学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振起空军上将,北京工业学院1965级学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庄钊文少将等。 按军衔列表:上将:刘振起 中将:韩延林、郝岩、贾朝群、赖仪一、李伦、刘玉堤、张学东 少将:陈彬、陈波、陈玉田、崔军、邓佑生、樊邦奎、黄先祥、贺毅、姬建民、蒋教平、刘隆和、陆晋荣、吕一山、秦少、邱明、邱志明、任恩华、宋振铎、尚学琨、孙德信、田克、王永仲、王绍仁、吴东满、肖顺旺、徐克俊、张少泉、张弛、张德强、张桓、张泽明、张兆垠、朱和平、庄钊文 著名校友范伯元:原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龚克:南开大学校长 赵跃宇:湖南大学校长 张文栋:太原理工大学校长 仪垂杰:青岛理工大学校长 郭永新:辽东学院院长 张君安: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建勋: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关一凡: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庄钊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少将 杨勇平: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 韩 焱:中北大学副校长 商界管理人才凌玉章:原东南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 欧亚平:香港百仕达集团控股主席, 李晓鹏: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 陈彤: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兼总编辑 焦开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温 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杨 卓: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曾 毅: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石岩: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徐留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兼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守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 尹凌青: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 王忠夫: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振甫: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翟亚伟: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毛 明: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所长 承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科技中坚作为我国高技术人才尤其是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北京理工大学创造了新中国多个第一: 1956年,诞生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经邮电部的批准,北京理工大学使用电视一频道,电视发射机频率为49.75兆赫,从此北京理工大学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第一频道使用权,让“中国电视第一频道”永久落户北京理工大学。 1958年,中国“第一枚现代火箭”( 代号:代号为“505”的“东方1号”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由北京理工大学研制成功。9月8日下午中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在河北省宣化靶场发射升空。 1958年,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在北京理工诞生。 1959年,中国第一辆坦克(L/ZTZ-1959,即59式中型坦克)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 1960年8月17日,内蒙古某军团靶场发射单级火箭,并成功回收火箭携带的仪器仓。这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成功的对火箭进行回收实验。 1962年,参与研制中国第一辆轻型坦克(L/ZTQ-1962,即62式轻型坦克),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第一部低空探测雷达在北京理工开机、中国第一台20公里远程照相机诞生于北京理工。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在北京理工大学研制成功(265-I型反坦克导弹,J-201/202型反坦克导弹,红箭-73)。 2005年,自主知识产权代表国际高水平的仿人机器人“汇童”在北京理工哇哇坠地(国家科技部“十五”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机器人技术主题的重点项目)。 2008年,自主研制的“2008北京奥运纯电动客车BK6122EV”从北京理工大学驶出。 北京理工大学培育了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院士, 第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征三号”大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 95式枪族总设计师,轻武器专家朵英贤院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神舟飞船”系统,包括七大系统即: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航天测控与通信、着陆场,北京理工大学校友是其中一重要的骨干力量,“神舟”飞船的三个系统总设计师、三个系统副总设计师同出于北京理工大学,他们是: “神舟五号”运载火箭系统的总指挥黄春平,副总设计师王爱书、航天发射系统的总设计师张泽明、飞船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徐克俊、航天测控与通信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孙宝申、飞船应用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李相荣。 北京理工大学还培养了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主设计师、雷达设计专家王小谟院士,火炸药专家徐更光院士、雷达专家毛二可院士、光学专家周立伟院士、火箭发动机专家崔国良院士、轻武器专家朵英贤院士、火箭导弹发射技术专家黄先祥院士,特种车辆专家苏哲子院士以及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戚元靖、中科院院士吴一戎等两院院士和被誉为“中国地热学之父”的任湘、大科学工程“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项目总工程师翁佩德等著名科学家。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绽放的“五环”、“笑脸”、“大脚印”,2009年建国60周年文艺晚会上“60”“和平鸽”等高科技焰火就出自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烟火技术专业。烟火专家赵家玉教授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团队专家组组长、主火炬点火团队的主要成员、国庆六十周年焰火团队专家组组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焰火团队专家组组长。 治学精神 开放办学学校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学校始终秉承延安精神与延安自然科学院以来的办学传统,坚持国防学科专业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是我国国防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培养国防高级人才的摇篮”。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校友中,有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雷达技术专家王小谟院士,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等著名科学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等。 学校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和“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教育教学思想;按照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推行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毕业生也因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校坚持以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需要为导向,曾研制和创造了多个新中国第一:195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视第一频道使用权;1958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同年还研制出我国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并发射成功;1959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轻型坦克,并装备军队;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和我国第一台20公里远程照相机,并先后装备军队。“十五”以来,学校科研工作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按照“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在许多优势领域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任务。经过长期的奋斗和积累,学校在空间自适应光学、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和校园文化。经过多年发展完善和总结凝练,形成了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为核心的特色精神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培养志向高远、学术精深、体魄强健、心境恬美,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学校党委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以激情进取、科学发展的昂扬斗志大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先后高质量、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工信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党建创优工程评估”、“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并多次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有较高国际声誉、生机勃勃、发展后劲强的高水平大学。 历任领导现任领导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王越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现任校长:胡海岩中科院院士、教授 历任书记刘一鹗1953.11--1954.03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宗凤鸣1954.03--1956.06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魏思文1956.06--1962.12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第一书记 魏思文 1962.12--1967.10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贾克1973.11--1975.08 北京工业学院临时领导小组组长 1975.08--1978.02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苏谦益1978.09--1982.07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冯佩之1982.07--1983.07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田运1984.09--1987.01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谈天民1987.08--1988.04 北京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1988.04--1996.06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焦文俊1996.06--2008.02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郭大成 2008.02--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历任校(院)长李富春1939.05--1940.12 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自然科学院院长 徐特立1941.01--1943.11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陈康白1943.11--1944.06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李强1944.06--1945.11 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刘再生1948.09--1948.11 华北大学工学院院长 魏思文1954.05--1966.07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苏谦益1978.09--1982.07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谢簃1982.07--1984.09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朱鹤孙1984.09--1988.05 北京工业学院院长 1988.05--1993.02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王越1993.02--1999.07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匡镜明1999.07--2007.08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胡海岩2007.08--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特别说明由于军工背景,学校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对外保密。对外无校牌无地址,邮政采用编号信箱。因此许多北京人对北理工也一无所知。文革结束后,学校开始加挂校牌,开放地址,并开始外派留学生。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因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着大量高、新、尖端国防科研任务,很多获奖科研成果不公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在民间特别是武书连等盈利性质的“排行榜”中的评估,但是北京理工大学在历次国家的排行和定位上均处于前十所之列,这是中国政府对北京理工大学实力的肯定,也是北京理工大学严谨治学、不争名夺利、默默奉献精神的体现。 校园风光照片校园一角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屡获殊荣,同时也是目前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唯一一支业余足球队,因球员全部为学生而绰号“学生军”。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成立于2000年9月,这支队伍的前身是人大附中BTV三高足球俱乐部一队。1997年他们作为继健力宝之后,中国第二支出国留学的少年球队远赴墨西哥进行为期两年的足球训练,回国后,参加了中国足协举办的1999年的“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与职业队进行了正式的对话。 2000年7月经过全国高等学校入学统一考试,并考试合格。9月整体招入北京理工大学,成为在校大学生。足球队进校后,每年进行冬训,2001年在广州进行冬训。2002年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进行训练,与中国的职业足球队伍甲A、甲B、乙级队一起进行了冬训,并与多支甲A、甲B队伍进行了教学比赛,取得9 胜7负的战绩,受益匪浅。2003年赴韩国进行冬训,与韩国大学生队进行了大量教学比赛,在大量的教学比赛中,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逐渐完善了队伍的技战术风格和战术打法,并取得了19胜2平2负优异的成绩。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高水平的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的磨炼,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已成为一支既有一定足球职业水准、又具有合格大学生素质的校足球队。 同时,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向甲A的职业足球队输送了一名队员(杨思源同学,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一队),向新加坡职业队输送一名队员(张树同学,新加坡华人俱乐部一队),在这期间还有两名队员(李爽、孙磊同学)去国家青年队进行试训。同时,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国家教委举行的大学生足球联赛中,培养了两届最佳射手王强同学、两届最佳守门员孙程同学、最佳优秀运动员张树同学。球队中有许多同学曾多次被评为校级或系级的优秀团员、优秀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各种奖学金。 2007年03月09日,爱国者与富有传奇色彩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正式签约合作,在这个名为“团队精神,自强不息——爱国者和北理工联合打造爱国者大学生足球队” 的新闻发布会上,爱国者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正式签约,宣布华旗资讯旗下的资助民族品牌爱国者正式冠名该球队,二者将会深度合作,为宣扬团队精神和“体育回归教育”理念而共同努力。后与贵人鸟集团签约合作,并正式更名为“北京贵人鸟大学生足球队”。2011年3月24日下午,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足球俱乐部战略合作暨361°、AOC赞助签约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将转播本赛季北理工足球队主场比赛的部分场次。同时,民族体育用品品牌361°首次踏足职业足球赛事领域,成为北理工足球队本赛季的主赞助商,球队也正式更名为“北京361°大学生足球队”。 所获荣誉 2010年-2011年李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2006年10月底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以第一名的身份从中国足球乙级联赛中成功晋级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2003年-2004年第四届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2002年-2003年第三届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2001年-2002年第二届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 2000年-2001年第一届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季军。 2003年6月,教育部、中国足协正式授权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在韩国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聘请金志扬担任中国大学生足球队主教练,并获得了第7名的好成绩。 历年战绩 年份 队名 联赛 名次 大足赛 大运会 2001 北京理工大学 3 2002 北京理工大学 1 2003 北京理工大学 1 2004 北京理工大学 1 2 2005 北京理工大学 4 2006 北京理工大学清研利华 中乙 1 1 2007 北京爱国者大学生 中甲 11 2008 北京爱国者大学生 中甲 7 3 2009 北京贵人鸟大学生 中甲 8 2010 北京理工大学 中甲 12 2011 北京361°大学生 中甲 1 大足赛,即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 对外合作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港澳台地区的15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世界100多家企业和大学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及合作。与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大学开展了合作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合作办学,尤其与美国北卡教育交流协会(Carolina Educational Consulting)进行了多方面的语言交流活动。 近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位外国专家来校讲学或合作研究,每年来校访问的外国专家、学者有500多人次。学校聘请了如王大珩、英国皇家学会原主席S. G.Parter爵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原校长迪特舒曼博士等22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名誉教授、顾问教授和兼职教授。同时,学校每年派出300多位教师、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及合作科研。1995年以来,已培养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留学生1800余人,每年还为约 150名各国大学生举办了短期汉语及专业培训。同时,学校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的服务面向定位,积极与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先后与北京、云南、吉林、辽宁省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及全国40多个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校、市校合作协议,与百余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系统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探索了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新机制。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