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宫村 |
释义 | 村庄简介北宫村地处平谷北部山区大华山镇,位于镇域南部 ,东依龙山,西邻石河,南距平谷城区13.5公里,北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平(谷)关(上)公路和区间6路公共汽车从村中经过,交通便利。 后北宫村村域面积8.5平方公里,1021户,2887人,皆为汉族。聚落呈东西向矩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85米。 历史沿革 明初初成,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传燕王朱棣在某年夏季曾到此地,见青山绿水,景色宜人,是个避暑之地,故赐名北宫。后分为前、后北宫。该村因位于前北宫之北,故称后北宫,沿用至今。 该村村北原有关帝庙一座,两层大殿,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1948年,聂荣臻司令员曾在此住过,已毁。 1946年,该村由河北省三河县划归平谷。 自然环境 后北宫村土地多为谷中平原,以种植大桃为主,辅以种植柿子、核桃、板栗等干鲜果品,面积5000亩,大桃运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有“天下大桃第一村”之称。土壤为洪积冲积物褐土性土,地下水资源为山地基岩裂隙水中等富水区,西峪水库东干渠流经村域。 村庄历史后北宫村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化名“北洋”。1944年9月,该村民兵常万成、王云山、范维贵在一次围歼日寇战斗机中牺牲,成为革命烈士。该村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还有王廷喜、景高、刘启晨、薛生、吕明顺、郭长山、王振范等。 村党支部1946年成立,第一任党支部书记陈绍先。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景宪海,现有党员128名。 1958年,后北宫村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先进集体”,荣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发的养猪生产先进大队奖状,村民陈国英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景江,该村人。曾任平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建丰,现为平谷区文委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 1994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到后北宫村视察桃园。 2002年,该村被评为市级经济结构调整先进村;2003年,被市体育局评为体育先进村,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 经济发展 1972年,后北宫建成第一个村办企业元件厂,年利润60万元。该村现有5家村办企业,500余名村民在村办企业就业。 上世纪70年代初,该村利用本村优势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到1974年栽桃树4000余亩,两万余株,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百元猛增到600余元。在村北,该村曾建成全国第一个大桃批发市场,引来八方桃商前来购桃,天下大桃第一村由此得来。1989年,村党支部副书记岳长文与市植保站人员一起对桃果褐斑、龟裂原因及其防治进行项目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11月,后北宫村大桃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为“北宫鲜桃”、“北宫贡桃”。1993年,建成北京市第一家村办科研所——后北宫大桃研究所。 后北宫村靠发展大桃走上富裕道路。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358.7万元,人均纯收入8488元。 村政建设 后北宫村“两委”班子由7人组成,交叉任职。 该村注意村容村貌建设,几年来先后硬化田间路4万多平方米,美化亮化街道2000多平方米,修建娱乐健身公园一处,建造垃圾中转站一处,强化卫生管理责任到人。村里还有多方筹措资金打深水井,铺设自来水管道,全村吃上放心自来水。 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1988年5月,后北宫村建成平谷县第一所高标准村办幼儿园。1993年,在李晓华先生赞助下,该村建起一座3000多平方米教学楼,名为后北宫晓华小学。 后北宫村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为使该村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善诚老会发扬光大,村里给予大力扶持。1987年和1989年,该村善诚老会在北京龙潭湖庙会举办的民间花会大赛中表演的狮子获一等奖。1989年春节,平谷县举办首次民间花会大赛,后北宫花会获一等奖。 1995年,该村重新组建后北宫剧团,每逢春节为村民演出,有时还到邻村演出,深受群众喜欢。村里组建的两支秧歌队,多次在区、镇比赛中获奖; 2004年,村里成立由篮球爱好者组成的篮球协会。2001年至2005年,由平谷体育局农民体协组织、后北宫村赞助的四届全区范围的“后北宫村大桃杯”拔河比赛中,后北宫村代表对三次获得第一名。 该村还投资兴建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人口知识学校、妇女培训学校和农民技术学校,每年培训村民几十次,379人获绿色证书;526户安上有限电视。 现在我们正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布署,大打精品大桃战略,争取尽快实现北京“精品大桃第一村”。 如果你站在我村的龙山上四处远望,春天是万亩桃园花红似海,夏天是硕果累累,果香沁人。如果走在我村的桃园内,会让你口涎外流,眼生馋。真是早桃晚桃样样有,白桃、黄桃、蟠桃样样全。每个都想开口尝一尝。 我村7000亩果园大桃,8000亩涵养林是观光、休闲、采摘旅游的好去处。 我村的地热温泉资源是旅游、度假、治病、洗浴、供热、节能投资的好场地。 我村有山有水是登山、野游、散步、吸氧健身的好去处。 我后北宫村,人杰地灵,好山、好水、好花、好果。是有识之士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村东龙山传说明朝初年,燕王朱棣在某年夏季来到此地,见四面环山,盆地中间有三条河流经过,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宿营一夜之后将此村赐名为北宫。几年以后,朱棣为帝,在北京修完皇宫之后就带着刘伯温等大臣一行为皇家寻找墓地。一日又来到青山绿水的北宫村,他指着村东的龙山和西边的佛山(丫吉山)对刘伯温说:“你看此地如何?山上松柏成林,中间河流不断;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东山再起,佛祖保佑。”此时刘伯温没有答话,却用手中罗盘转了又转,又带着其他大臣和永乐皇帝往西走出二里,面朝东看,他说:“此地确实人杰地灵,不同凡响。皇上您看,村东这座山,村东最高处是龙头,村南是龙身,村西南大岭一线为龙尾,连绵不断绕了半个圆,此为龙山。”说着用右手的大拇指掐了掐食指,算了算说:“据我观察此处不出10年有出帝王之象。”说完刘伯温又带着皇上和大臣来到村北的山下。“皇上您看,两个山谷从上直申脚下为龙须。山下这两眼水井相距不过10于丈,明晃晃直冲云霄。别看井不深,水很浅,但此水已有百余年,旱不干,涝不淹,此为龙眼。您看西边的佛山,据我观察,不久就要为道家所占,而且香火不断,世代相传,以后要改名为丫吉山。”永乐皇帝听完刘伯温的指点,心中立刻不悦,脱口说出一句:“难道我大明江山又要不保?”然后指着刘伯温说道:“刘爱卿你看怎么降服此山?”刘伯温把皇帝拉到一边小声说了些什么,别人谁也没听见,说完皇上一挥手,大队人马撤回了京城。 村民们听说皇上来了要住这里,又让刘伯温给说走了。一传两,两传三,人们不知是怎么回事。第三日是戊戌日,天色已黑,刚过戌时,只见村东南的山上,龙脖处火光冲天,不一会儿,听见一声巨响,只看见一把巨大的宝剑明晃晃,直上直下横砍下来,借着闪光看见山上人们川流不息,背的背,扛的扛不知是往山上运了什么东西。过了一个时辰,夜深人静,又回到了一片安宁。 第二天,村里人们到山上一看,发现龙山的脖子处给砍了足有五丈宽,十余丈深的大口子。口子深处用红、黄、白三色土封上有丈二深。若干年后,人们才知道是刘伯温怕北宫村出皇上使了法术,斩了龙头,了确了朱棣皇上的心病。北宫村虽然永乐皇帝不来了,没成为皇家墓地,但是村子越发展越大,后来南半部叫了前北宫,北半部叫了后北宫。 五百年以后,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到山上割柴时还能清晰地看见龙山口子深处的白土,人们用石块往下砸时,能清楚砸出白印,据村民的经验估计大口子足有五丈宽,仍有七、八丈深,直上直下的绝壁石崖,人们下去很困难。 现在,后北宫村民正以大桃为产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