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空竹博物馆 |
释义 | 基本简介“北京抖空竹”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市宣武区广内街道作为该项目的申报、保护和传承单位,为了兑现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所做的承诺,特别与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合作,在街道辖区内利用居委会办公用房改建成一座以空竹为主题的社区博物馆——北京空竹博物馆。 四合院中详解制作全过程 北京空竹博物馆开在北京报国寺南广场西侧的一座小四合院里,这座四合院为古老的抖空竹和制作空竹技艺平添了几分厚重和北京特色。 博物馆共设三大展厅。四合院的上房(北房)是综合展览大厅,分历史、工艺、技法三大方面展示空竹的发展演变历程、制作空竹技艺的流变及抖空竹的各种花样。面对大量的空竹实物、典籍和历史照片,没有专业人员的讲解,观众很难全面了解空竹的发展历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博物馆专门邀请国家级抖空竹技艺传人李连元带领广内街道空竹队的志愿者组成博物馆解说阵容,保证上午和下午各有两人为观众专职讲解。 空竹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飞速旋转而发出声响的玩具,多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抖空竹这种北京特有的技艺在 2005年由宣武区人民政府和广内街道办事处联合申报,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一年的论证和筹建,广内街道办事处于今天在报国寺南广场举办庆典,庆祝北京空竹博物馆的诞生。 开馆北京空竹博物馆 北京空竹博物馆馆址位于报国寺西侧小星胡同,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2008年底,该馆已按照进度完成翻建和外装修工程。2008年8月启动筹备以来,筹备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古籍资料,形成大约10万字的基础资料,并根据专家意见完成了《展陈大纲》手稿的4次修订。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空竹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下,空竹博物馆已征集到空竹实物458件,其中单轮空竹59个,双轮空竹64个,异型空竹345个,还收集了照片资料近400张,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镀金证章、纪念邮票册等。目前,博物馆已进入布展实施阶段。 作为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第一座空竹主题博物馆,该馆将具有传承民俗,贴近社区和非遗保护特色,一方面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服务于社区文化建设,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北京空竹博物馆的主办单位广内街道办事处自抖空竹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以弘扬民族精粹文化、建设维系地区群众情感纽带的和谐文化为途径,历经3年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空竹文化,从建主题广场、出典籍、进校园到荣耀地参加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垫场演出及马拉松赛场演出,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之路,为推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弥补空竹文化没有宣传、展示、研究承载地的缺憾,同时为记录空竹文化走向辉煌的历程,广内街道于2008年起开始论证和筹建北京空竹博物馆。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作为空竹文化研究宣传地、空竹文化沿革展示地和宣南民俗文化重要承载地的北京空竹博物馆终于在今天迎来了开馆庆典。 北京空竹博物馆的性质属于公益性博物馆,是传承保护空竹文化和展示地缘文化的窗口,也是地区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在开馆庆典上,除了传统的领导致辞表达祝贺、寄予希望外,还安排了四项特别的活动:一是博物馆馆长向领导与嘉宾赠送博物馆纪念门票;二是请国家级抖空竹技艺传人李连元为领导和嘉宾全程讲解博物馆陈列的展品,为大家展开一幅抖空竹的时空画卷;三是请空竹制作传人张国良现场展示空竹制作工艺;四是推介空竹文化产品。自从抖空竹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内街道就将其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到如今已经研发出了多种系列的工艺产品,博物馆的开馆也为空竹文化产品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藏品北京空竹博物馆藏品 故宫授权复制溥仪玩过的空竹 在众多的空竹藏品中,有两件一大一小的空竹看着虽然有些破旧,但却是这里的“镇馆之宝”。原来它们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玩物,现在两件空竹的原件藏于故宫博物院,而且从未对外展出过。空竹博物馆收藏的这对是经过故宫授权的复制品。“我们通过各种关系打听到故宫有一对末代皇帝玩过的空竹,马上与故宫联系希望将这对空竹进行复制。”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故宫方面的消息,就在博物馆开馆前两周,大伙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故宫有了回应,表示同意授权空竹博物馆进行仿制。根据故宫提供的照片和资料,空竹大师张国良先生复制的这对空竹几乎以假乱真,让京城百姓第一次见到末代皇帝的玩具。 晋祠空竹壁画成“编外”藏品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影壁上一个儿童玩空竹的图案栩栩如生。许健介绍说,这个图案的原形雕刻在明永乐剔红婴戏漆盘上,当初为了寻找相关资料,他们查阅了很多书籍,但没有找到一点信息。后来在潘家园旧书市场意外找到了有关漆盘的详细资料和照片。根据这些资料,工匠把漆盘上的图案放大雕刻在影壁上,并复制了一个漆盘进行展示。 类似的“意外”还包括大门墙壁上的一幅壁画。据介绍,这幅壁画原本不在展陈名单中,是一位研究空竹的专家在山西晋祠游览时无意中发现那里有一幅表现儿童抖空竹的壁画,于是他用手机拍下后迅速传回博物馆,“克隆”后的晋祠壁画成为博物馆的“编外”藏品。 建制北京空竹博物馆 北京空竹博物馆开在北京报国寺南广场西侧的一座小四合院里,这座四合院为古老的抖空竹和制作空竹技艺平添了几分厚重和北京特色。 博物馆共设三大展厅。四合院的上房(北房)是综合展览大厅,分历史、工艺、技法三大方面展示空竹的发展演变历程、制作空竹技艺的流变及抖空竹的各种花样。面对大量的空竹实物、典籍和历史照片,没有专业人员的讲解,观众很难全面了解空竹的发展历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博物馆专门邀请国家级抖空竹技艺传人李连元带领广内街道空竹队的志愿者组成博物馆解说阵容,保证上午和下午各有两人为观众专职讲解。 四合院的西厢房是传承与保护展厅,这座展厅完整记录了广内街道办事处从建主题广场、出典籍、进校园到荣耀地参加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垫场演出,在传承与保护空竹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与努力。 四合院的东厢房是现场演示和互动展厅,博物馆特意将制作空竹所需的小车床、工具、台案等设备搬进展厅,以便让观众更好地了解空竹制作的全过程,还为观众提供了参与空竹制作的机会,而为大家演示、教大家制作的也是重量级人物——空竹制作传人张国良。 另外,在四合院外还有一个小广场,被冠以“空竹缘”的名号,它是抖空竹技法传承站所在地,李连元大师将不定期地在这里教授抖空竹技法,更欢迎抖空竹爱好者随时来博物馆的这片园地切磋技艺。 工艺北京空竹博物馆 竹木空竹制作工艺与传统竹木工艺有密切的联系。传统竹木空竹皆为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以空竹制作传人张国良制作的空竹为例,共有17个步骤(截板、锯竹筒、内粘、修活、锯竹片、外粘、磨口、扣盖、车活、修口、缠麻、车轴、上轴、灌胶、找平衡、打磨刷漆、装饰)。由于空竹在我国传承广泛,各地空竹的形象、尺寸都有所分别,名称也不尽相同。空竹在北方又称空钟、响葫芦,在江南又称扯铃,也有的称响簧、地笼、嗡响器、抖转转等。空竹制作工艺以北京、天津最为著名。 “空竹”博物馆将采用多媒体现代技术,以声、光、电、图片、动画、短片等配合实物,为不同年龄层的人们交叉展示“空竹”的丰富内容,这里将成为“空竹”文化的展示中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空竹”传人李连元向博物馆捐赠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照片制作的邮票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镀金证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空竹”制作大师张国良也捐赠了具有收藏价值的“空竹”。 同时,宣武区广内街道还对外宣布,“空竹”博物馆将面向全球征集具有收藏价值的各类“空竹”藏品和“空竹”历史资料,作为博物馆的馆藏永久珍藏。 馆藏故事北京空竹博物馆 日本铜钉陪同“征战”国内外 截至5月18日,北京空竹博物馆共收藏空竹400余件。由于空竹属于玩具,极易遗失或损毁,因此收集藏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北京空竹博物馆收集藏品时,得到了许多玩家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将珍藏多年的空竹借给博物馆展示,或者干脆将空竹捐赠给了博物馆。 杂技名家李贞是北京抖空竹台柱子王氏姐妹的传人,她就将上世纪50年代杂技团订制的空竹捐赠给了博物馆。为了适应杂技团演员天天练习的高强度使用,这件空竹的中轴用的是结实耐用的黄檀木,而且空竹的身上还画有杂技团美工特别设计的花纹。最奇怪的是这件空竹的身上还有一颗非常特殊的铜钉。据李贞介绍,这件空竹随她在国内外“征战”了上百场演出,她在日本演出时,空竹因意外稍有失衡,为了保证演出质量,才用铜钉加重,用以调整平衡。没想到这颗日本铜钉嵌在空竹身上再没有下来,久而久之倒为观众们讲出了这样一则故事。 可以说,博物馆所有藏品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有关空竹的故事。博物馆印证空竹出现年代的最早的藏品是一件仿制的明代永乐年间红色漆盘。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说存在这样一件雕有孩童抖空竹场景的明代永乐年间漆盘,便四处寻找其下落。后来得知,这件古董现藏于美国洛杉矶博物馆,而在国内能一览其庐山真面目的方式就是台湾某博物馆馆长所著的一本收藏专著,那里面有漆盘的具体介绍和图片。于是,博物馆工作人员找到那本书,并找到工艺制作大师重新仿制了这件漆盘,使得观众可以在北京空竹博物馆欣赏到如此珍贵的空竹见证物。 另外,北京空竹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件制造于瑞士、英国人把玩的外国空竹。这件空竹一看就知道是工业化产品,竹身用的是橡胶材质,而中轴是金属的,连接部位用螺丝固定。这件空竹很好地说明,不仅北京人、中国人,就连酷爱杂耍的英国人也会抖空竹,而且还能影响专门制作手表的国度瑞士制作出“改良”版的空竹。 史话北京空竹博物馆展品 老北京民俗娱乐中常见空竹 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遗留的文物上就曾有空竹的形象实证,明清两代的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北京空竹的记载。作为老北京一种重要的民俗玩具,空竹与老北京人的娱乐生活、民俗节庆都有重要的联系。 展示一: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的陪葬品刺绣百子衣,百子衣的背后绣有一幅空钟图。 展示二:售卖空竹是各大节日庙会上必不可少的项目,《北京民俗图谱》中就绘有旧时空竹摊的情景,在民俗剪纸中也有空竹摊的形象。 展示三:旧时在北京宣南有专门表演抖空竹的空竹场子,场主是著名的空竹王家。 展示四:清代宫廷中的小皇帝和皇亲的子孙都有玩耍空竹的习惯,当时供他们使用的空竹都由市面购进宫中,至今故宫博物院还收藏着清末遗留下来的空竹。 展示五:大盖是南方地区表演空竹杂技节目的常用道具,杂技老艺人唐双亮解放前在上海和新加坡等地表演的拿手好戏就是抖大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